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艺术学
    • 6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9 篇 爨弄
  • 2 篇 神佛杂剧
  • 2 篇 宋杂剧
  • 2 篇 院本
  • 2 篇 肉傀儡
  • 2 篇 肉傀儡戏
  • 2 篇 川杂剧
  • 1 篇 赛娇容
  • 1 篇 祆教
  • 1 篇 打枣竿
  • 1 篇 州刺史
  • 1 篇 骠国
  • 1 篇 踏棚
  • 1 篇 爨坛
  • 1 篇 藤杖
  • 1 篇 shenfo zaju
  • 1 篇 屯留宋村金墓
  • 1 篇 新丰折臂翁
  • 1 篇 形态研究
  • 1 篇 body puppet play

机构

  • 4 篇 西南大学
  • 2 篇 山西师范大学
  • 1 篇 中山大学

作者

  • 5 篇 刘叙武
  • 1 篇 黄竹三
  • 1 篇 张志峰
  • 1 篇 公冉然
  • 1 篇 陶应昌

语言

  • 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爨弄"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爨弄新考——以陇右民间神为视角
收藏 引用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20年 第1期16卷 257-268页
作者: 张志峰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爨弄",来源于神活动,是驱傩向成熟戏曲转变的关键。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的驱傩、蜡祭、灶祭逐渐融合。与此同时,域外佛教、摩尼教、祆教等经河西走廊不断入华,与傩、蜡、灶三祭不断融合,逐渐在敦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驱傩仪式,并能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肉傀儡表演的三个阶段——兼论北曲杂剧的最终形成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 2024年 第1期 74-86页
作者: 刘叙武 西南大学文学院
肉傀儡表演据形态可分为嬗递发展的三期——百戏阶段、戏阶段、戏剧阶段。百戏阶段的肉傀儡表演仅装扮人物而不演故事,来源于佛教行像仪式,如今中国各地的抬(台)阁、芯子、飘色、肩膀戏等即其遗存;戏阶段的肉傀儡表演已具简单、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论南戏开场脚色“踏场数调”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 2022年 第5期 66-73页
作者: 刘叙武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400715
宋元南戏开场部分有脚色随“啰哩嗹”曲调踏场。“啰哩嗹”源自梵语四流母音■、■、■、■。四流母音因具有神秘色彩被僧侣用作咒语,后成为傀儡戏戏神咒,作为傀儡踏棚之调。傣泰民族先民金齿百夷的表演艺术“爨弄”是一种肉傀儡戏或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屯留宋村金墓戏剧壁画考论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 2023年 第5期 55-62页
作者: 公冉然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山西太原030000
山西屯留宋村金墓戏剧壁画展现金初院本的演出片段,同时亦可视为民间舞队的演出场面。壁画一组两幅各六人对向奔走,铺排一个故事,姿态张狂,风格闹热,人物多戴诨裹、画乌嘴、墨线贯眼。以考古类型学思维观察,参考相近时代同类器物形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宋元戏剧名目与云南关系探索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 1989年 第4期2卷 21-27页
作者: 陶应昌
一 中国戏剧孕育的时间很长,成熟较晚。一般人认为在宋已趋形成,到元臻于成熟。于后流分两支:杂剧先荣后衰,南戏由弱渐盛。明以后,剧坛几乎为传奇所统治。 古代的中国戏剧,是融歌舞、乐曲、科白、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自成严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一部超越前人的皇皇巨著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 2010年 第2期 145-146页
作者: 黄竹三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黄天骥、康保成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一书,极为欣喜。这部84万字的煌煌巨著,其研究视野之广阔,内容之丰实,阐述之深刻,见解之超群,方法之创新,令人钦佩,应该说,这是近年来中国古代戏剧研究领域的重要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宋代川杂剧渊源新考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 2023年 第1期 121-132页
作者: 刘叙武 西南大学文学院
川杂剧是南宋禅僧大觉禅师《马大师与西堂百丈南泉玩月》诗中记述的宋代杂剧地方品种,形成时间不晚于南宋中期,由演员戴上神头鬼面面具或进行特殊面部化妆演出,具有强烈逗乐效果。以宣扬佛教教义为内容的神佛杂剧应是借鉴了川杂剧形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金代“院本”非杂剧别名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 2020年 第5期 72-79页
作者: 刘叙武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400715
“院本”一词最早见于金末元初人杜仁杰的散套【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以往研究者多根据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所言“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认为金代院本等同于杂剧。其实,既有的材料足以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宋代川杂剧渊源新考
收藏 引用
舞台艺术(戏曲、戏剧) 2023年 第3期
作者: 刘叙武
川杂剧是南宋禅僧大觉禅师《马大师与西堂百丈南泉玩月》诗中记述的宋代杂剧地方品种,形成时间不晚于南宋中期,由演员戴上神头鬼面面具或进行特殊面部化妆演出,具有强烈逗乐效果。以宣扬佛教教义为内容的神佛杂剧应是借鉴了川杂剧形...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