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3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8 篇 医学
    • 25 篇 中医学
    • 17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考古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主题

  • 37 篇 灸经
  • 17 篇 十一脉
  • 9 篇 十二经脉
  • 8 篇 经络学说
  • 5 篇 《内经》
  • 5 篇 帛书
  • 5 篇 《阴阳十一脉灸经》
  • 5 篇 《黄帝内经》
  • 4 篇 医案
  • 4 篇 诊籍
  • 3 篇 经络
  • 3 篇 灸法
  • 3 篇 祖国医学
  • 3 篇 穴位
  • 3 篇 脉法
  • 2 篇 《灵枢·经脉》
  • 2 篇 阳脉
  • 2 篇 针灸学
  • 2 篇 主病
  • 2 篇 少阴脉

机构

  • 3 篇 湖南中医学院
  • 3 篇 上海中医学院
  • 2 篇 皖南医学院
  • 2 篇 天津中医学院
  • 2 篇 南京中医学院
  • 1 篇 甘肃中医学院
  • 1 篇 山东医学院
  • 1 篇 天津医科大学第三...
  • 1 篇 甘肃省中医学院
  • 1 篇 河南省辉县市孟庄...
  • 1 篇 四川省中医药研究...
  • 1 篇 陕西中医学院
  • 1 篇 山东中医学院
  • 1 篇 中医研究院医史文...
  • 1 篇 湖北中医学院
  • 1 篇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
  • 1 篇 皖南医学院附属第...
  • 1 篇 北京中医学院
  • 1 篇 大连医学院
  • 1 篇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作者

  • 3 篇 张侬
  • 3 篇 毛良
  • 1 篇 李岩
  • 1 篇 沈寿
  • 1 篇 张善忱
  • 1 篇 于在江
  • 1 篇 朱玉
  • 1 篇 翟福兴
  • 1 篇 戴应新
  • 1 篇 吴中朝
  • 1 篇 尚志钧
  • 1 篇 何志国
  • 1 篇 王燕
  • 1 篇 彭清华
  • 1 篇 蔡玉梅
  • 1 篇 张文亮
  • 1 篇 萧少卿
  • 1 篇 张英
  • 1 篇 翟林海
  • 1 篇 盛国滨

语言

  • 3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灸经"
3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对几个穴定位之我见
收藏 引用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2年 第1期 46-54页
作者: 张善忱 山东中医学院针教研室 副教授
腧穴亦称“气穴”、“孔穴”,或称“穴道”,或名“穴位”,《史记》称为“砭处”。它是人体脏府、络之气输注、转输聚集的部位,也是针治病的主要刺位置。人身腧穴众多,包括“十四腧穴”“奇穴”(别穴)和“阿是穴”(天应穴)三...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解放后考古发现的医药资料考述
收藏 引用
考古 1983年 第2期 180-186页
作者: 戴应新
中国医药学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丰富的地下医药文物是考古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放后,我国的考古文物工作者在辽阔国土上发掘出大批医药文物,包括不同时代的医药文献,药物药具,医疗工具和许多古人尸体标本,为重新认识和研究祖国医...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淳于意在针学上的成就——兼论络与腧穴关系
收藏 引用
临床杂志 1988年 第1期 46-52页
作者: 何爱华
一、引言在针学中,历来认为,在临证医疗实践中,首先发现体表的刺激效应点,这种体表刺激效应点相应地逐渐明细起来,便是一个一个腧穴〈1〉。把相关的腧穴连接起来,成为有系统的线,就是络或脉。这就是通常说的先有穴,后有。一九...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医书《脉法》诠释
收藏 引用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3年 第10期 44-45页
作者: 毛良 上海中医学院
《脉法》是一本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抄录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之后的古医书。全书十三行,约三百六十字。由于文字缺损较甚,尚不能了解其全部内容。但从已认出的一百八十余字研究而知,该书主要是叙述人体“十一脉”病证的治疗原则及...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贴敷磁片诱发感传的临床观察
收藏 引用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0年 第3期12卷 8-10页
作者: 汪桐 张文亮 皖南医学院 241001 皖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感传的激发,目前已建立了一些方法。作者过去曾用循加热,循药物导入的方法激发感传,提高了感传的出现率。磁疗在临床上对一些疾病确有疗效,并认为是通过穴起作用,那么,磁场的改变是否影响感传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用循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内》、《难》中十二脉与十一脉学说的并存
收藏 引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80年 第3期 34-37页
作者: 肖珙 山东医学院中医教研室
络学说中有关十二脉的记载实本于《灵枢·脉篇》,形成了中医络学说的主体。在过去读《内》的其他篇章时,发现有与《灵枢·脉篇》十二脉的叙述不相符合的地方,也只有以脉篇为正,而余篇姑置不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有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我国最早的人体脉模型的发现与研究
收藏 引用
文物天地 2000年 第3期 46-48页
作者: 何志国
1993年,四川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西汉木椁墓出土了一件人体脉模型。其形状是直立人形的裸体圆雕,木胎,体表遍髹黑漆,高28.1厘米。较为奇特的是,模型体表绘红色线条数道。考证辨识,这些红色线条当属脉,它们分别是:手太阴脉、手少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帛书“温”字看法与
收藏 引用
实用中医药杂志 1987年 第1期 18-19页
作者: 符友丰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温之“温”,考释之初即有两种不同见解:一种认为温即温字,假为;一种认温是脉的异体字,从目从而略有省变,目用作声符。见仁见智,各有联想。笔者认为,理解温的由来与本义,为探讨络起源,即古代循感传现象的发现...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谈手厥阴心包的沿革与完善
收藏 引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 第1期18卷 39-40页
作者: 李岩 王燕 天津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天津中医学院
中国古代医家对于手厥阴心包的认识过程中,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阴阳十—脉灸经》已有记载,又历了一段变革,直到《灵枢·脉》手厥阴心包的理论才较为完善。现就不同观点略谈管见。1古代文献中对“手厥阴心包”存...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敦煌医学初探
收藏 引用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1984年 36-39页
作者: 王道坤 朱玉 甘肃中医学院医学史、各家学说教研室
敦煌,曾称沙州、瓜州,为汉武帝时建立的河西四郡之一,是古代丝绸路上的重镇。因其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生活殷富,故科学文化亦很发达。就医药卫生方面来看,亦具相当水平,且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它对中原医药资料的保存、中外医药...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