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3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 篇 医学
    • 13 篇 中西医结合
    • 12 篇 中医学
    • 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2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34 篇 涌泄
  • 6 篇 五味
  • 5 篇 酸苦涌泄为阴
  • 4 篇 咸味
  • 3 篇 脏腑
  • 3 篇 中药
  • 3 篇 补气药
  • 3 篇 甘草
  • 2 篇 《内经》
  • 2 篇 治则
  • 2 篇 下窍
  • 2 篇 药性
  • 2 篇 清热燥湿药
  • 2 篇 脉数
  • 2 篇 附片
  • 2 篇 辛散
  • 2 篇 酸收
  • 2 篇 汗吐下三法
  • 2 篇 涌吐
  • 2 篇 辛温解表药

机构

  • 1 篇 浙江绍兴市中草药...
  • 1 篇 苏州市中医医院
  • 1 篇 山东医学院
  • 1 篇 蚌埠医学院
  • 1 篇 辽宁中医学院
  • 1 篇 武汉中医研究班
  • 1 篇 浙江省上虞县中医...
  • 1 篇 山西省广灵县中医...
  • 1 篇 山东中医学院
  • 1 篇 江西中医药大学
  • 1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1 篇 吉安地区卫生学校
  • 1 篇 广州番禺县市桥镇...
  • 1 篇 黑龙江中医学院
  • 1 篇 天津医学院
  • 1 篇 内蒙古民族医学院...
  • 1 篇 江苏省福山高级中...
  • 1 篇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

作者

  • 1 篇 胡光慈
  • 1 篇 高思华
  • 1 篇 婴父
  • 1 篇 孟沛霖
  • 1 篇 张珍玉
  • 1 篇 施瑶
  • 1 篇 骆洪道
  • 1 篇 尤春来
  • 1 篇 刘仁毅
  • 1 篇 黄景
  • 1 篇 许家松
  • 1 篇 未名
  • 1 篇 夏豪天
  • 1 篇 徐荣斋
  • 1 篇 王万杰
  • 1 篇 周崇仁
  • 1 篇 朱颜
  • 1 篇 尤荣辑
  • 1 篇 余新恩
  • 1 篇 吴守远

语言

  • 3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涌泄"
3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试论“酸”的“涌泄”作用
收藏 引用
江西中医药 2014年 第4期45卷 14-16页
作者: 党思捷 谢双峥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
从理论角度阐释"酸苦涌泄为阴",如何达到"涌泄"的作用。通过参考古籍、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酸味收敛是中医教学中人为造成的思维定势,酸味不仅能收能敛,亦能吐、利水热、生津、消散、利咽开音。可见打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酸苦涌泄为阴刍议
收藏 引用
四川中医 1985年 第12期 8-9页
作者: 骆洪道 浙江绍兴市中草药服务部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而对“酸苦涌泄为阴”,历代医家均释为酸主收,苦主。如王冰云:“酸收苦,故涌泄为阴,”又云:“,吐也。,利也。”他认为是吐,是泻。还有吴鹤皋、李念莪等也...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之我见
收藏 引用
中医药学报 1985年 第6期 48-48页
作者: 黄景 浙江省上虞县中医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云:“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对此,历代医家及其著作解释甚多,但多倾向于:凡辛甘具有发散作用的属于阳;酸苦具有催吐、泻下作用的属于阴之解释。今据笔者之体会,略述己见如下:一、历代之见唐代...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气津流动看“酸味”的“涌泄”作用
收藏 引用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年 第S1期22卷 125-125页
作者: 夏豪天 章一凡 苏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对于五味中酸味的作用,历代医家争议不断,《素问》中对酸味的作用总结为“涌泄”,而后世每用酸味药物来“固表”“敛肺”“涩肠”,其收敛固涩作用又不可否认.针对这一矛盾,笔者试图从人体气津流动的角度分析,得出酸味具有使气津从表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收藏 引用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2年 第2期 11-19页
作者: 高思华 张珍玉 山东医学院首届 研究生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历代注家对此均有不同的见解。如杨上善认为:“谓寒瘦少气之徒,补其阳气也,五脏精液少者,以药以食五种滋味而补养之。”王冰认为:“气谓卫气,味谓五脏之味也……卫...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药发展概况及其基本内容
收藏 引用
江西中医药 1955年 第8期 17-25页
作者: 胡光慈
一中国药物的发现,早在数千年前我产祖先用自己的劳动和自然作斗争,寻求生活资料的过程中,因为误食了一些具有毒性的植物,引起了中毒症状,如剧烈的呕吐、下泻,甚而致于死亡,从而获得辨别食物和毒物的知识,并且逐渐发明利用有毒植物来治...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浅谈中药的色质气味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 1984年 第1期 34-35页
作者: 尤荣辑 辽宁中医学院
中药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而中药的色质气味,对分析中药的功效,指导中药的运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历代著作及医家,皆有论述与发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为阳”。说明味的作...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内经在临床上的指导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医杂志 1958年 第7期 439-441页
作者: 王万杰
内经是中医学术的理论基础,它的内容丰富多采,正如班固所说:“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因为它具有丰富内容,所以它在中医临床上一直起着指导作用。历代医学著述,都是在这一理输基础上发展的。现在...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一九七九年云南省选拔中医药人员考试题
收藏 引用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1980年 第1期 53-57页
~~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学习“内经知要”后的几点体会
收藏 引用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58年 第6期 3-5页
作者: 余新恩
1.对祖国医学端正了认识我在没有学习中医以前,过去因误听别人的说法,错误地认为:1.中医因根据阴阳五行的学说,故而是不科学的.2.中医诊病,端赖切脉(在1954年美国出版的Major氏"世界医学史"中,第93页述及中国之诊断法则完全依赖切脉),...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