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60 篇 期刊文献
  • 7 篇 报纸
  • 3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7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7 篇 历史学
    • 63 篇 中国史
    • 14 篇 考古学
  • 65 篇 文学
    • 5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1 篇 新闻传播学
  • 45 篇 法学
    • 22 篇 民族学
    • 21 篇 社会学
    • 4 篇 政治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1 篇 艺术学
    • 14 篇 美术学
    • 4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3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0 篇 经济学
    • 17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18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7 篇 工学
    • 7 篇 建筑学
    • 3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农业工程
  • 12 篇 管理学
    • 7 篇 工商管理
    • 4 篇 公共管理
  • 6 篇 哲学
    • 6 篇 哲学
  • 4 篇 理学
    • 3 篇 地理学
    • 1 篇 生态学
  • 4 篇 农学
    • 2 篇 林学
    • 1 篇 作物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271 篇 河湟
  • 20 篇 青海
  • 15 篇 “花儿”
  • 11 篇 花儿
  • 9 篇 青海省
  • 8 篇 素描
  • 7 篇 湟水流域
  • 7 篇 生活
  • 7 篇 新区
  • 6 篇 吐蕃
  • 6 篇 花儿会
  • 6 篇 回族
  • 5 篇 羌人
  • 5 篇 赵充国
  • 5 篇 民俗
  • 4 篇 传统民居
  • 4 篇 湟中
  • 4 篇 大地
  • 4 篇 少年
  • 4 篇 青藏高原

机构

  • 21 篇 青海师范大学
  • 6 篇 青海民族大学
  • 5 篇 兰州大学
  • 5 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4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3 篇 河南大学
  • 3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2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2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作家协会
  • 2 篇 青海省政协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西北大学
  • 2 篇 青海大学
  • 2 篇 青海土族研究会
  • 2 篇 宁夏大学
  • 2 篇 青海省三江源文化...
  • 2 篇 青海民族学院
  • 2 篇 西藏民族学院
  • 2 篇 洛阳理工学院

作者

  • 8 篇 轩锡明
  • 6 篇 杨琪昌
  • 6 篇 鲍义志
  • 5 篇 王军
  • 4 篇 房琳栋
  • 4 篇 张得祖
  • 4 篇 朱刚
  • 4 篇 李玉娇
  • 4 篇 靳亦冰
  • 4 篇 郭晓芸
  • 3 篇 丁柏峰
  • 3 篇 张德祖
  • 3 篇 祁俊清
  • 3 篇 李少波
  • 3 篇 李健胜
  • 3 篇 杨文
  • 3 篇 何威
  • 3 篇 陈元魁
  • 3 篇 滕晓天
  • 3 篇 陈有仓

语言

  • 27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河湟"
27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河湟陶韵黄源头流淌的民族记忆
收藏 引用
旅游世界 2024年 第4期 22-30页
作者: 宁志浩(摄) 济南市博物馆 西宁市博物馆 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 不详
青海地处我国内陆西北腹地,与雄踞世界屋脊的西藏并称为青藏高原。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孕育了中华灿烂文明的黄、长江、澜沧江都发源于青海,故又被称为“江之源”“中华水塔”。青海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魏晋十六国经略河湟探赜
收藏 引用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1期46卷 30-38页
作者: 杨荣春 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青海西宁810016
河湟地区作为政治、军事、经济和交通的战略要地,历来被各朝所重视。曹魏西晋在两汉经营基础上采取稳定河湟、安抚诸羌的政策,一方面承袭东汉的郡县体制,在河湟地区设置西平郡;另一方面以护羌校尉节制安抚河湟诸羌。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河湟方言语言接触中语法声调演变的平行性
收藏 引用
语言战略研究 2024年 第4期9卷 1-1页
作者: 邢向东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笔者近年来多次调查河湟方言,如青海的民和话、贵德阴镇话、刘屯话,甘肃的临夏话、永靖新寺话,这几个方言语法的语言接触特征非常显著,且大都是两调方言。调查中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凡是语言接触较深、语法变化较大的方言,其声调都有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化引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收藏 引用
时事报告 2024年 第3期 44-46页
作者: 侯卫东 南大学黄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南大学黄文化遗产实验室
文化起源于黄流域,是最初分布于西至河湟、北至燕山一大漠、南至秦岭一江淮分水岭的文明。黄和长江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黄文化在新石器时代已经非常发达,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是仰韶文化,其后发展为文明程度更高的龙山文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花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间基石
收藏 引用
群文天地 2024年 第3期 44-46页
作者: 滕晓天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花儿专业委员会 青海省非遗保护专家工作委员会 青海省花儿研究会
董声华夏的“花儿”是在西北大地广为流传的民歌,先后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花儿”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河湟高僧道照(麴瞻)的唱导与琴学贡献研究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 第2期48卷 190-195页
作者: 梁霞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710119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青海西宁810008
释道照是南朝刘宋时著名的唱导高僧,乃西平(今青海西宁)麴氏大族后人,生于前凉时期,年少便擅长书写,博通经史,十八岁时出家为僧,云游至南朝刘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弘法,以善唱导而著称,为南朝宋初备受推崇、独步江南的唱导高僧。琴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清代河湟乡村治理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视角
收藏 引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 第3期49卷 33-40页
作者: 何威 南大学民族研究所 河南开封475001
河湟是多民族走廊。清代正是其由“多元”走向“一体”、由“华夏边疆”走向“王朝腹地”的转型阶段。清王朝秉持统一与特殊、控制与自治、分立与制衡、抚驭与武力相结合的治理思想,构筑多重乡村权力网络,建立强有力的基层军事系统并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河湟名山莲花山道教历史探赜
收藏 引用
中国道教 2022年 第6期 54-60页
作者: 李勇进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莲花山,系西倾山余支,主峰位于今甘肃省康乐县境内,民国二十七年(1938),顾颉刚先生赴西北考察曾身临莲花山,称其“气吞陇渭,势压河湟,是此间之华岳也”1。至明清民国时期,莲花山成为宗教文化圣地,深刻影响着河湟洮岷地区民众的精神世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河湟城镇军事防御功能探析
收藏 引用
军事历史 2022年 第3期 81-86页
作者: 牛杰群 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河湟地区东连中原,西通西域,南接西南,北护甘凉,具有隔绝羌胡、守护西、屏障关陇的重要战略地位。其战略作用主要通过这一区域修建的城镇得以实现。汉唐时期,马面、瓮城已成为重要的城镇防御设施,至明清时期,城防体系逐步完备...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河湟“平安驿”(袁家村)的地域文化
收藏 引用
西部旅游 2022年 第6期 19-21页
作者: 王占彪 张敏 海东市平安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中共海东市委党校
平安驿品牌的最大特征是充斥着浓浓的地域文化味道,其凭借“一带一路”倡议,将古丝绸之路文化符号与河湟文化融为一体,致力于缔造极具区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体验地”。平安驿品牌以祈福文化、驿站文化为灵魂,以大众创业、“三产”融...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