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法学
    • 5 篇 民族学
    • 4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7 篇 历史学
    • 6 篇 中国史
    • 2 篇 考古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13 篇 河南蒙古族
  • 2 篇 民族认同
  • 2 篇 文化涵化
  • 2 篇 那达慕
  • 2 篇 认同
  • 2 篇 文化变迁
  • 2 篇 族群认同
  • 2 篇 蒙藏关系
  • 2 篇 游牧文化
  • 1 篇 文化内涵
  • 1 篇 过渡礼仪
  • 1 篇 涵化
  • 1 篇 服饰
  • 1 篇 调适
  • 1 篇 基因频率
  • 1 篇 发生机制
  • 1 篇 蒙语文教育
  • 1 篇 族群
  • 1 篇 族群关系
  • 1 篇 国家

机构

  • 3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2 篇 吉林师范大学
  • 2 篇 西南民族大学
  • 2 篇 厦门大学
  • 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兰州大学
  • 1 篇 河南省人民医院
  • 1 篇 青海民族学院
  • 1 篇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

作者

  • 3 篇 萨仁娜
  • 2 篇 王兰
  • 2 篇 郭晓虎
  • 2 篇 艾丽曼
  • 1 篇 李成海
  • 1 篇 宗喀.漾正冈布
  • 1 篇 陈瑾斓
  • 1 篇 索南昂旦
  • 1 篇 张广兴
  • 1 篇 罗虹
  • 1 篇 徐百永
  • 1 篇 郎维伟
  • 1 篇 叶德普
  • 1 篇 索端智

语言

  • 1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河南蒙古族"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仪式庆典中的认同建构与国家的“在场”——以河南蒙古族的“那达慕”为例
收藏 引用
青海民研究 2012年 第1期23卷 20-25页
作者: 萨仁娜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710062
在青海省黄河南部有一部分特殊的蒙古族群体,在与周围藏长达700多年的互动往来中,因逐渐丧失本民的文化特质,而常常被外界误识为"藏民"。80年代以来,在国家民政策的影响下,这一群尝试通过复振蒙古的文化传统,重塑民特色...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青海河南蒙古族文化涵化的发生机制解析
收藏 引用
蒙古社会科学 2018年 第4期39卷 148-154页
作者: 宗喀.漾正冈布 陈瑾斓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少数民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00
河南蒙古族自17世纪迁牧到甘、青、川交界的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受其所处的地域环境、与清政府的政治关系和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三大因素的影响,河南蒙古族文化发生涵化。加之与周边藏持续发生交融,其社会的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阶层在文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化变迁下群认同的多重表述——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为例
收藏 引用
西北民研究 2008年 第3期 61-66页
作者: 艾丽曼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本文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为例,分析了在文化变迁过程中由于文化要素的变化,群边界变得模糊,群认同也呈现出多重表述的现象。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蒙藏关系下的文化变迁和民认同——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为例
收藏 引用
西藏研究 2007年 第4期 41-46页
作者: 郭晓虎 郎维伟 西南民大学民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41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与藏交错而居,两个民长期相互接触,由于体规模上的差异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在文化传播中主要表现为蒙古族对藏文化的采借和适应,以致从外部特征似难将当地蒙古族从藏中分辨出来。但细加考察,蒙古族的客观认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化涵化与群认同——青海河南蒙古族文化涵化问题研究
收藏 引用
青海民研究 2008年 第1期19卷 18-22页
作者: 索端智 青海民学院 青海西宁810007
河南蒙古族是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的一支,在明代就已皈依藏传佛教,清初移牧黄河河曲后,由于受到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进一步影响,文化发生持续涵化,尤其是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本民语言文字的丧失使得民文化的传承和再生产发生断裂,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河南蒙古族的“藏化”与群认同的变迁
收藏 引用
西北民论丛 2014年 第0期 251-265+420页
作者: 萨仁娜 陕西师范大学民教育学院
有清一代,河南蒙古族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历史,在此过程中,他们浸润于藏文化之中而逐渐藏化,其原有的蒙古文化特色随之渐渐消失,到民国时期已经成为与周围藏无异的群体,从而成为他者眼中的"藏民"。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民自治地方的建...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蒙藏关系下的文化变迁和民认同 ——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为例
蒙藏关系下的文化变迁和民族认同 ——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为例
收藏 引用
作者: 郭晓虎 西南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生活在青海省东南部黄河南岸河曲之地的蒙古族和藏长期交错而居,蒙古族因受社会历史、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政治、经济、文化、通婚等方面与藏形成了亲密友好的关系。在此背景下,其文化特质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河曲游牧文化的兴起与变迁研究 ——以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例
河曲游牧文化的兴起与变迁研究 ——以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例
收藏 引用
作者: 索南昂旦 中央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九曲黄河第一弯,历来是羌、党项、吐蕃、吐谷浑、蒙古族等诸多高原游牧民的理想驻牧地。对于中亚大陆而言,北方的蒙古高原和作为中华水塔的青藏高原,是亚洲内陆最发达的一块游牧文化腹地,而位于甘青川三省结合处黄河以南部的河曲,则...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蒙语文教育与河南蒙古族的认同建构
收藏 引用
北方民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2期 11-15页
作者: 徐百永 萨仁娜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 陕西西安710062
位居青海东南的"藏化"的河南蒙古族自1980年代初以来开始在全县恢复蒙语文教育,希望以此重塑本群的蒙古文化特征,建构民认同。但是蒙语文教育在河南县开展并不顺利,并逐渐式微而流于形式。从总体上看,蒙语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游牧文化的失落与调适——以青海河南蒙古族发展为例
收藏 引用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 第2期33卷 33-37页
作者: 王兰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吉林四平136000
在现代化的冲击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影响下,传统游牧文化处于失落状态,主要表现于生产方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这给牧民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困惑和不安。为了适应这种商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需求,需对其进行文化调适。在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