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06 篇 期刊文献
  • 15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52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0 篇 文学
    • 12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7 篇 新闻传播学
  • 132 篇 历史学
    • 83 篇 中国史
    • 51 篇 考古学
    • 3 篇 世界史
  • 81 篇 艺术学
    • 63 篇 美术学
    • 1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3 篇 艺术学理论
    • 3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69 篇 法学
    • 41 篇 社会学
    • 10 篇 政治学
    • 10 篇 民族学
    • 6 篇 法学
    • 4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2 篇 教育学
    • 44 篇 教育学
    • 8 篇 体育学
  • 26 篇 哲学
    • 26 篇 哲学
  • 11 篇 管理学
    • 4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3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0 篇 理学
    • 7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9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4 篇 理论经济学
  • 5 篇 工学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 2 篇 军事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521 篇 汉魏
  • 13 篇 乐府诗
  • 13 篇 碑刻
  • 12 篇 齐梁
  • 12 篇 乐府
  • 9 篇 洛阳
  • 8 篇 诗歌理论
  • 7 篇 诗歌
  • 7 篇 书法
  • 7 篇 晋宋
  • 7 篇 书风
  • 6 篇 曹操
  • 6 篇 曹丕
  • 6 篇 七言
  • 6 篇 论诗
  • 6 篇 诗歌创作
  • 6 篇 盛唐
  • 6 篇 石门铭
  • 6 篇 两晋南北朝
  • 6 篇 《诗经》

机构

  • 9 篇 北京大学
  • 6 篇 复旦大学
  • 6 篇 南京大学
  • 5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4 篇 兰州大学
  • 4 篇 苏州大学
  • 4 篇 上海大学
  • 4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3 篇 河北大学
  • 3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3 篇 安徽大学
  • 3 篇 黑龙江大学
  • 3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 篇 武汉大学
  • 3 篇 贵州大学
  • 3 篇 西北大学
  • 3 篇 扬州大学
  • 3 篇 中山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

作者

  • 5 篇 钱国祥
  • 5 篇 郭晓涛
  • 4 篇 刘涛
  • 3 篇 肖淮雁
  • 3 篇 施蛰存
  • 3 篇 李芽
  • 3 篇 秦明
  • 3 篇 杨森旺
  • 2 篇 曾泉星
  • 2 篇 翁频
  • 2 篇 费振刚
  • 2 篇 罗仲鼎
  • 2 篇 顾农
  • 2 篇 郭荣章
  • 2 篇 黄觉弘
  • 2 篇 李琳
  • 2 篇 谢国桢
  • 2 篇 张健
  • 2 篇 姚圣良
  • 2 篇 卜宪群

语言

  • 520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汉魏"
521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汉魏古法与新理异态——从碑版文字遗迹的性质看康有为的“本汉”逻辑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 2014年 第1期 69-73页
作者: 马新宇 鲁迅美术学院
清代中后期是中国书法史的转捩点,金石学的空前兴蛊促使书法研究和创作发生蜕变。在阮元、包世臣和康有为等人的鼓吹下,“尊碑”思想成为一时风向,书家逐渐将六朝碑刻、两汉刻石、三代铭文等作为取法对象。同时,帖学的正统地位受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魏美学中的美丑观念
收藏 引用
美学 1998年 第8期 32-35,82页
作者: 李琳
美丑问题是汉魏美学的核心问题。《淮南子》、《抱朴子》、《刘子》等书对美丑的价值规范及其相互关系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认为美与丑都具有客观自在性、多样性及相待性的特点;认为美与丑在一定条件下互相包含、互相转化;人的审美...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汉魏之际人口变化与道教传播
收藏 引用
今传媒 2013年 第1期21卷 131-132页
作者: 韩佳彦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上海200444
汉魏之际是道教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变化与道教发展休戚相关。汉魏之际的天灾、人祸无不造成人口数量剧减,因道教重"生",提倡广嗣兴国,使得道教得到高层统治者的关注,为其传播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又因汉魏之际大量道民迁徙,带动了道教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荆州学派和汉魏学术发展
中国区域文化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区域文化研究 2022年 第1期 19-37页
作者: 毕云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从王国维提出三国之际学术变迁之剧,到汤用彤、钱穆提出荆州《易》学与魏晋玄学的关系,再到唐长孺先生的相关研究问世,有关荆州学派的讨论基调从此明确,即一方面肯定荆州学人在学术上的具体成就,另一方面强调荆州学派在汉魏学术及...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魏辞赋与传统艺术精神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 第4期29卷 54-57页
作者: 周惠萍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贵州贵阳550003
文的自觉总是伴随着人的自觉,汉魏时期正是这样一个"文"与"人"自觉的时代。汉魏辞赋"辅采摛文,体物写志"的铺陈,抒怀、宣情和写志,既关系着"文",更表现了人的觉醒。不管是体物赋,还是"抒情小赋",都反映着一种作文与做人的企望、标准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魏之际伤别诗赋的抒情方式探析
收藏 引用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 第4期23卷 7-10页
作者: 苗焕贤 华侨大学中文系 福建泉州362021
从诗歌的源头起,艺术的情感及抒情方式就成为诗人和读者关注的对象,即内容和形式要达到完美统一,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汉魏之际伤别诗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伤别情感的独特性,运用了以物寓情和以事传情的抒情方式,具体体现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魏"同产"浅释
收藏 引用
法学评论 1984年 第1期 29-31页
作者: 杨鸿年
中国古代的连坐制度由来甚久.早在夏代即有"孥戮"之说,见于《尚书·甘誓》.《史记·秦本纪》载,秦文公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至商鞅变法,"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所涉范围愈见宽广.汉承秦制.虽高后元年诏"除三族罪",文帝元年又"尽...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魏家庭史视野下的卞太后家庭生活
收藏 引用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 第9期40卷 11-15页
作者: 李丰山 安徽大学历史系
卞太后家庭是东汉的士人之家、诸侯之家,曹魏帝王之家。她的婚姻,貌似卞氏高攀、曹操低就,实质上仍是婚姻双方门第、相貌、年龄、家庭地位等综合因素的平衡。她在夫妻相处中“性约俭”、善解人意、富有勇气才干、辅助丈夫,符合儒家礼教...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魏辞赋新变原因初探
收藏 引用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 第5期10卷 94-95页
作者: 余留伟 广西大学
作为一代之文学的汉赋,在继东汉衰乱而来的汉魏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在创作题材、思想内容、创作手法等方面均呈现出迥异于前代特征。汉末辞赋新变的原因,既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又和汉魏之际这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气氛、士人心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魏老学分野及其背景原因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 2009年 第8期 134-137,141页
作者: 姚圣良
一部老学史,就是后人根据思想文化诸领域不同需要,引申发挥老子学说的历史。汉魏是老学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期,其间老学经历了一个结缘政治、走上神坛、回归理性的发展过程。汉魏老学发展的三次方向性转变,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考察...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