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4 篇 期刊文献
  • 7 篇 学位论文
  • 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 篇 理学
    • 16 篇 大气科学
    • 3 篇 生态学
    • 2 篇 化学
  • 13 篇 工学
    • 6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9 篇 农学
    • 8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水产
  • 9 篇 医学
    • 5 篇 中西医结合
    • 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46 篇 水溶性组分
  • 5 篇 凋落物分解
  • 4 篇 pm10
  • 4 篇 有机溶性组分
  • 4 篇 pm2.5
  • 3 篇 高山森林
  • 3 篇 气溶胶
  • 3 篇 酸不溶性组分
  • 3 篇 酸溶性组分
  • 2 篇 八角茴香
  • 2 篇 颗粒物
  • 2 篇 tsp
  • 2 篇 总悬浮颗粒物
  • 2 篇 污染类型
  • 2 篇 粒径分布
  • 2 篇 化学组成
  • 2 篇 污染
  • 2 篇 溪流
  • 1 篇 亚热带
  • 1 篇 麦汁制备

机构

  • 6 篇 四川农业大学
  • 3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2 篇 厦门市环境监测中...
  • 2 篇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
  • 2 篇 沈阳市环境监测中...
  • 2 篇 南开大学
  • 1 篇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
  • 1 篇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
  • 1 篇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生物有机与分子工...
  • 1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1 篇 山东菏泽制药厂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变态反应科
  • 1 篇 北京心肺血管医疗...
  • 1 篇 上海海洋大学
  • 1 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
  • 1 篇 海洋食品加工与安...
  • 1 篇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

作者

  • 3 篇 吴福忠
  • 3 篇 倪祥银
  • 2 篇 王坚
  • 2 篇 孟小星
  • 2 篇 徐李亚
  • 2 篇 骆虹
  • 2 篇 赵丽娟
  • 2 篇 张杰儒
  • 2 篇 庄马展
  • 1 篇 谢谱秀
  • 1 篇 李军
  • 1 篇 郑建军
  • 1 篇 姜鹏飞
  • 1 篇 范广强
  • 1 篇 陶俊
  • 1 篇 金鸣
  • 1 篇 李伟芳
  • 1 篇 王启林
  • 1 篇 卫芯宇
  • 1 篇 舒婷

语言

  • 4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水溶性组分"
4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北京地区气溶胶水溶性组分粒径分布特征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8年 第11期39卷 4858-4865页
作者: 杜翔 赵普生 苏捷 董群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北京100089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071 宁波北仑区气象局 宁波315800
2016~2017年,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在北京城区利用微孔均匀分级采样器(MOUDI-122),采集环境气溶胶,并对其中水溶性离子和水溶性有机物开展了定量分析,对主要水溶性组分质量浓度粒径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和不同污染状态下的差异进行了讨论.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亚热带3种类型米槠林凋落叶水溶性组分及其氮磷养分含量
收藏 引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3年 第1期29卷 131-137页
作者: 吴若冰 朱玲 魏文涛 郭鸿蓉 卫芯宇 倪祥银 吴福忠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7
凋落物水溶性组分流失是森林凋落物降解最为前端的过程,水溶性组分的动态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森林物质循环过程,其研究对于认识天然林转变为次生林和人工林后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不同经营模式的森林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以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生物油水溶性组分的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燃料化学学报 2009年 第2期37卷 177-182页
作者: 胡恩源 闫常峰 蔡炽柳 胡蓉蓉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对生物油水溶性组分重整制氢反应进行了考察,研究了温度、吸收剂的加入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条件下生物油水溶性组分的最佳重整温度为800℃,此时H2体积分数为60%、CO体积分数为10%。加入CO2吸收剂后,H2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柴油水溶性组分对鼠尾藻和孔石莼生长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 第7期53卷 31-41页
作者: 吴胜 任兰英 高旭 刘岩 宫庆礼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青岛266003
为探究石油烃类对大型海藻生长及抗氧化酶应答机制的影响,并为利用藻类修复石油烃污染水域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和孔石莼(Ulva pertusa)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浓度的柴油水溶性组分对大型海藻生长、净光合...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油相组分水溶性组分的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国调味品 2017年 第5期42卷 42-48页
作者: 李萍 申晓霞 舒婷 石春韬 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 天津300384
目的:比较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油相组分水溶性组分的化学组成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油相组分,用石油醚作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性成分的水溶性组分。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化学组成,采用琼脂...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高寒森林不同生境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水溶性组分动态特征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20年 第4期39卷 1130-1140页
作者: 刘博文 张丽 吴福忠 倪祥银 徐振锋 谭波 岳楷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高寒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成都611130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福州350007
凋落叶分解所产生的水溶性组分(water soluble matter)是森林水陆不同生境碳和养分迁移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通过布设高寒森林4种代表物种凋落叶分解袋,即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方枝柏(Sabina sa...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超微粉碎对当归散水溶性组分溶出特性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山东中医杂志 2003年 第1期22卷 42-44页
作者: 葛付存 王爱武 段义焕 苏晓涛 山东菏泽制药厂 山东菏泽274009 山东省立医院 山东济南250021
目的 :对当归散超微粉碎后水溶性组分溶出特性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重量法、比色法、半微量氮测定法、TL CS分析测定三个不同时间段当归散超微粉与传统粉水溶出物、还原糖、总氮及阿魏酸的溶出含量。结果 :当归散在三个不同时间内四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沈阳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水溶性组分的因子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监测 2007年 第2期23卷 102-106页
作者: 骆虹 罗立斌 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辽宁沈阳110016
选取沈阳市6个监测点位,采集2005年冬、春、夏、秋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样本。用安捷伦75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PM10中19种水溶性组分。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沈阳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水溶性组分的来源。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广州大气气溶胶水溶性组分分布特征的研究
广州大气气溶胶水溶性组分分布特征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吴耕晨 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水溶性物质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溶性组分可以改变颗粒物的吸湿性,增加颗粒物的吸光和散射光强度,加剧颗粒物的老化过程,从而对环境、气候和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气溶胶水溶性组分的季节变化特征、粒径分布和昼夜粒径...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红曲色素中水溶性组分的表征及其热稳定性
收藏 引用
中国粮油学报 1990年 第1期5卷 23-25,16页
作者: 甘纯玑 陈健 叶友辉 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
本文从红曲色素中分离出一种水溶性组分,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薄层色谱对其进行表征,并用热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