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1 篇 期刊文献
  • 31 篇 会议
  • 18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8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73 篇 理学
    • 172 篇 大气科学
    • 2 篇 天文学
    • 2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13 篇 工学
    • 8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土木工程

主题

  • 180 篇 水汽收支
  • 76 篇 水汽输送
  • 25 篇 暴雨
  • 11 篇 水汽通量
  • 9 篇 大气可降水量
  • 9 篇 水汽通量散度
  • 8 篇 青藏高原
  • 8 篇 数值模拟
  • 8 篇 淮河流域
  • 8 篇 水汽含量
  • 8 篇 降水
  • 6 篇 持续性暴雨
  • 6 篇 大气环流
  • 6 篇 极端暴雨
  • 5 篇 长江流域
  • 5 篇 台风
  • 5 篇 强降水
  • 5 篇 夏季降水
  • 5 篇 对比分析
  • 4 篇 梅雨

机构

  • 23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7 篇 中山大学
  • 7 篇 兰州大学
  • 7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6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6 篇 河南省气象台
  • 5 篇 新疆气象台
  • 5 篇 安徽省气象台
  • 4 篇 成都高原气象研究...
  • 4 篇 湖南省气象台
  • 4 篇 兰州中心气象台
  • 4 篇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4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4 篇 云南大学
  • 3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3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3 篇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
  • 3 篇 河南省气象科技服...
  • 3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3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作者

  • 9 篇 周长艳
  • 7 篇 李跃清
  • 5 篇 汤浩
  • 4 篇 杨莲梅
  • 4 篇 张云惠
  • 4 篇 李栋梁
  • 4 篇 巩远发
  • 3 篇 王霄
  • 3 篇 张万诚
  • 3 篇 陈红专
  • 3 篇 罗建英
  • 3 篇 简茂球
  • 3 篇 许建玉
  • 3 篇 廖胜石
  • 3 篇 陈静静
  • 3 篇 马涛
  • 3 篇 黄玉霞
  • 3 篇 武麦凤
  • 3 篇 罗会邦
  • 3 篇 邱学兴

语言

  • 179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水汽收支"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山东一次春季暴雨过程的水汽收支和降水转化数值分析
山东一次春季暴雨过程的水汽收支和降水转化数值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
作者: 龚佃利 王庆 刘诗军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5)对2003年4月178日山东春季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较为准确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暴雨过程的形势演变和水汽条件,计算了暴雨发生过程中山东省范围水汽输送、水汽收支和空中各相态水物质的量值大小及...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2003年山东夏秋多雨期水汽收支与降水转化特征分析
2003年山东夏秋多雨期水汽收支与降水转化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作者: 龚佃利 王庆 盛日锋 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基于山东MM5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预报结果,建立了山东省域范围水汽输送收支计算方法。利用模式输出的各等压面比湿、经向纬向风、云水、雨水、固态水(冰晶、雪、霰)比含量等数值,对2003年7-10月山东夏秋多雨期山东省域范围总体水...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东亚季风的动力结构与关键区整层水汽收支总体效应相关结构特征
东亚季风的动力结构与关键区整层水汽收支总体效应相关结构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
作者: 施小英 徐祥德 苗秋菊 施晓晖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采用1961-2000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季风水汽输送的动力结构与关键区水汽收支总体效应的相关结构特征。揭示了春、夏季青藏高原东南缘关键区低纬海洋整层水汽输送经向分量东亚夏季风强、弱年呈反位相变化特征;提出了东亚...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2012年“5.12”南方大暴雨的水汽收支分析
2012年“5.12”南方大暴雨的水汽收支分析
收藏 引用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作者: 黄昌兴 张方伟 李春龙 水利部水文局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运用再分析资料,本文分析了2012年5月12日前后江南大暴雨的水汽收支,(1)用视水汽汇观点计算,垂直平流的整层积分基本为0,而局地水汽变化和水平平流项比降水率小两个量级左右,表明这次大暴雨的水汽主要由地表蒸发和垂直涡动项贡献;(2)对...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华中地区空中水汽资源的输送和收支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年 第2期34卷 25-30页
作者: 张楠 王霄 程家合 民航河南空管分局 郑州451161 河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郑州450003
采用1980-2009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华中地区5省的四季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输送通量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华中地区四季的大气水汽分布、水汽来源和多年来水汽收支变化,结果表明:华中地区的大气可降水量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水汽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淮河流域水汽收支的若干特征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00年 第1期20卷 9-14页
作者: 林文实 简茂球 罗会邦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广州510275
利用欧洲中心1980-1986年7年逐日资料和同期淮河流域的降水资料,计算了该地区的大气水汽汇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并分析了它们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的7年平均降水量为857.5mm,年蒸发量为8...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河南省空中水汽资源的来源、分布及收支
收藏 引用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年 第1期34卷 42-48页
作者: 刘艳华 李铁林 马鑫鑫 邵振平 郭献林 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郑州450003
利用1971-2005年河南省及其临近地区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同期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空中水汽来源、水汽资源的时空分布、水汽输送特征以及河南省域水汽收支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水汽来源、水汽通量强度及其随高度的分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海表温度的增暖趋势和自然变率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极端降水强度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2年 第6期46卷 1595-1606页
作者: 欧立健 余锦华 钟校尧 张旭煜 王璐 罗京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广东省茂名市气象局 广东茂名525099 广东省东源县气象局 广东河源517500
极端降水引起的洪、涝等灾害每年给我国带来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全球增暖使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强。但是针对不同区域极端降水事件,其贡献究竟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本文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华北雨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与水汽输送的联系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2年 第4期46卷 903-920页
作者: 崔童 张若楠 郝立生 孙丞虎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100081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 上海200433 上海市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前沿科学研究基地 上海200433 天津气候中心 天津30007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所 北京100081
本文基于1961~2018年华北地区均一化逐日降水资料和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全球再分析环流资料,采用一种综合考虑降水量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影响的雨季监测标准,计算了华北雨季起讫日期和降水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华北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亚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要素时空演变
收藏 引用
干旱区研究 2022年 第5期39卷 1371-1384页
作者: 高洁 赵勇 姚俊强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王梦园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610225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新疆树木年轮生态实验室 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基于再分析资料,系统分析了1979—2018年中亚干旱区大气水汽含量、水汽收支、降水量、实际蒸发量等水分循环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亚水分循环要素空间差异明显,降水量和实际蒸发量在天山和帕米尔等山区及周边绿洲区为高值...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