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5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学位论文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 篇 理学
    • 18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天文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地质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生态学
  • 9 篇 工学
    • 4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林业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8 篇 农学
    • 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31 篇 水分收支
  • 3 篇 土壤水分
  • 2 篇 可能蒸散量
  • 2 篇 气象干旱
  • 2 篇 气候系统
  • 2 篇 半干旱区
  • 1 篇 含水量
  • 1 篇 降水效率
  • 1 篇 斯维特
  • 1 篇 成年人
  • 1 篇 暖湿
  • 1 篇 一带一路
  • 1 篇 水文干旱
  • 1 篇 环境能量
  • 1 篇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 1 篇 降水机制
  • 1 篇 自然现象
  • 1 篇 湿润指数
  • 1 篇 高寒草甸
  • 1 篇 长江流域

机构

  • 3 篇 兰州大学
  • 3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2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 篇 夏威夷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1 篇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
  • 1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 篇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
  • 1 篇 山西省人工降雨防...
  • 1 篇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
  • 1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英国气象局
  • 1 篇 上海市宝山区气象...
  • 1 篇 西南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作者

  • 2 篇 赵瑞霞
  • 2 篇 李小雁
  • 2 篇 吴国雄
  • 1 篇 周非非
  • 1 篇 赵震
  • 1 篇 王胜
  • 1 篇 秦育婧
  • 1 篇 楼程富
  • 1 篇 赵钱飞
  • 1 篇 徐新良
  • 1 篇 孙文文
  • 1 篇 马锦丽
  • 1 篇 李程
  • 1 篇 蒲金涌
  • 1 篇 в.а.рябченко
  • 1 篇 闫艺兰
  • 1 篇 李丽
  • 1 篇 邓文剑
  • 1 篇 吴乃庚
  • 1 篇 王晓鹏

语言

  • 3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水分收支"
3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华北半干旱区三种常见针叶树种生长季林分水分收支研究
华北半干旱区三种常见针叶树种生长季林分水分收支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李江霖 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近年来极端气候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气候的变化正在增加降雨模式的变异性,降水区域性的减少也是导致我国北方干旱化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在半干旱地区揭示不同树种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收支,能为当地...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中国西北干旱区过度灌溉绿洲的水分收支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 第6期56卷 1122-1128页
作者: 王蓓 鄢春华 王月 李程 张清涛 邱国玉 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518055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广州510275
基于水分收支平衡原理,观测2012年生长季张掖绿洲的水分收支分量动态特征,探究灌溉对绿洲水分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降水及灌溉时,绿洲内40~10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高于0~20 cm的土壤,强降水事件对0~20 cm的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黑河流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水分收支及蒸散发拆分研究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18年 第20期38卷 7400-7411页
作者: 童雅琴 王佩 李小雁 张赐成 白岩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水分收支是对水循环要素降水、蒸发蒸腾、径流以及土壤贮储水量变化等的定量刻画,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及利用至关重要。基于黑河流域阿柔观测站2014和2015年水文气象观测数据,运用水量平衡理论,定量的评估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水分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东亚季风湿润区水分收支的气候特征
收藏 引用
应用气象学报 2010年 第6期21卷 649-658页
作者: 廖荣伟 赵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81 巾困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北京10008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采用1958-2007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别从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以及区域内降水量与蒸发量差计算东亚季风湿润区的水分收支,分析其差异特征,结果表明:用不同方法计算的水分收支距平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71和0.81,...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北京一次积层混合云系结构和水分收支的数值模拟分析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15年 第3期39卷 445-460页
作者: 陶玥 李军霞 党娟 李宏宇 孙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北京100081 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 太原030002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中尺度云分辨模式对2007年10月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模拟结果结合实测资料,研究了积层混合云系的宏微观结构和降水特征,并分析了云系的水分收支及降水效率。结果表明:积层混...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一次层状云系水分收支和降水机制的数值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10年 第2期68卷 182-194页
作者: 周非非 洪延超 赵震 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和强风暴物理实验室 北京100029
对2002年10月18—20日河南省层状云系的水分收支和降水机制用MM5模式模拟的结果表明,河南省域以外的水物质主要通过西和南边界输送到区域内,19日降水主要时段总水物质通量在水平方向上为净流入。对河南省域水汽、水凝物和总水物质的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不同降水年型黄土高原半干旱撂荒草地水分收支特征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研究 2019年 第1期26卷 106-112页
作者: 戚超 刘晓 闫艺兰 袁国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049
以黄土高原六道沟流域半干旱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根据2014—2017年连续观测得到的降水量(P)、蒸散量(ET)、土壤贮水量(S)和植被组成等数据,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下撂荒草地的水分收支特征。结果显示:(1)观测前期平水年下0—50cm土层土壤...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长江流域水分收支以及再分析资料可用性分析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07年 第3期65卷 416-427页
作者: 赵瑞霞 吴国雄 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北京100029
首先利用实测资料定量计算了长江流域水分收支的各分量,包括降水、径流、蒸发、水汽辐合等,分析其季节循环、年际变化以及线性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多年平均该流域是水汽汇区,主要来自平均流输送造成的水汽辐合,而与天气过程密切相关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分收支以及再分析资料可用性分析
收藏 引用
自然科学进展 2006年 第3期16卷 316-324页
作者: 赵瑞霞 吴国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实验室
首先以实测资料为准定量计算了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分收支各分量,包括降水、径流、蒸发、水汽辐合等,分析其季节循环、年际变化以及线性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多年平均该区域是水汽汇区,主要来自天气过程造成的瞬变波辐合,蒸发所占比例远大...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气候系统的水分收支
收藏 引用
气象科技 1998年 第3期26卷 41-46页
作者: Б.А.Каган В.А.Рябченко А.С.Сафра 章明亮
利用由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的水分收支方程得到的关系式证实了大气—海洋—海冰—陆地系统淡水质量守衡规律。同时也讨论了该式中各循环项的时空变化,得到大气、海冰、陆地和海洋中水的循环周期分别为9天、3年、260年和3700年。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