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 篇 文学
    • 1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17 篇 比兴说
  • 3 篇 《诗经》
  • 2 篇 述论
  • 2 篇 两条线索
  • 2 篇 诗经
  • 2 篇 诗学
  • 2 篇 三个阶段
  • 2 篇 陶渊明
  • 2 篇 赋比兴
  • 2 篇 表现手法
  • 2 篇 比喻
  • 2 篇 诗三百
  • 2 篇 作品
  • 1 篇 艺术符码
  • 1 篇 先秦时期
  • 1 篇 情事抒叙
  • 1 篇 比较文学
  • 1 篇 韩非子
  • 1 篇 直言
  • 1 篇 象思维

机构

  • 1 篇 河北大学
  • 1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1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 篇 玉溪师范学院
  • 1 篇 福建省长汀一中
  • 1 篇 无锡教育学院
  • 1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 篇 郑州大学
  • 1 篇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
  • 1 篇 广州暨南大学

作者

  • 3 篇 萧华荣
  • 2 篇 范晓民
  • 2 篇 徐正英
  • 1 篇 李清树
  • 1 篇 蔡守湘
  • 1 篇 戚世隽
  • 1 篇 宋欣
  • 1 篇 曾曹媛
  • 1 篇 曹露
  • 1 篇 吴永福
  • 1 篇 余虹
  • 1 篇 周期政
  • 1 篇 程迅
  • 1 篇 苏志宏
  • 1 篇 赵晓东
  • 1 篇 高扬

语言

  • 1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比兴说"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先秦至唐代比兴说述论
收藏 引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 第1期40卷 50-53页
作者: 徐正英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比兴是在对《诗经》表现手法的归纳中总结出来的。先秦至唐代对比兴的讨论分为两条线索、三个阶段。一条线索是经学家对比兴原义的诠释 ,至唐孔颖达而集大成 ,该线索属浅层研究 ,为风雅比兴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 ;另一条线索是文学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作为释义批评的“比兴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 第5期 66-71页
作者: 萧华荣
一“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既然创作与批评是有某些逆向同构性,那么通常视为创作手法的比兴说一转而为批评的着眼点,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其实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比兴说作为批评方法,原就是早于它之作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学习古代诗歌札记之一——古代比兴说与形象思维论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1978年 第1期 243-247页
作者: 宋欣 程迅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比、兴是我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古代的民间歌手和诗人运用比。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先秦至唐代比兴说述论
收藏 引用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3年 第8期 50-53页
作者: 徐正英
比兴是在对《诗经》表现手法的归纳中总结出来的。先秦至唐代对比兴的讨论分为两条线索、三个阶段。一条线索是经学家对比兴原义的诠释,至唐孔颖达而集大成,该线索属浅层研究,为风雅比兴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另一条线索是文学家、...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先秦至六朝比兴说述略
收藏 引用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2年 第3期 66-69页
作者: 范晓民
诗言志、比兴、温柔敦厚的诗教,被朱自清先生称为我国古代诗歌理论的三个基本学, 其中比兴说最难分解清楚。本文拟将先秦至六朝讨论比兴的资料作一初步清理,以期窥视出 比兴说大体的流变轨迹。一赋比兴的概念是从对《诗经》表现手...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先秦至六朝比兴说述略
收藏 引用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 第5期9卷 66-69页
作者: 范晓民 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450052
比兴是从对《诗经》表现手法的归纳中总结出来的。唐前对比兴的讨论分两条线索、两个阶段。一条线索是经学家对比兴原义的诠释,属浅层研究,为比兴说的建立提供了启示;另一条线索是文学家、文论家抛开比兴原义而对其文论意义的阐发,是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比兴新探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9年 第2期43卷 102-109页
作者: 蔡守湘
比兴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法,又是古代诗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被前人视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近十年来讨论比兴的文章发表不少。这些文章主要是通过阐述前人比兴说的内涵,或揭示比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或探讨比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王逸《楚辞章句》的阐释思维
收藏 引用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 第5期 20-23页
作者: 赵晓东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其开辟的《楚辞》阐释思维极大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楚辞》注释著作,对其进行研究是颇具学术价值的。王逸《楚辞章句》的阐释思维概括来讲是借用汉代人解释《诗经》的思维方式解释《楚辞》,...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兴:中国诗学思想的核心——《诗“兴”论》导言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1994年 第4期 33-39页
作者: 萧华荣 华东师范大学
撰写此书的私衷,窃欲对中国传统诗论中的“兴”,作一番认真的清理,那是被朱自清先生称作“最为缠夹”的.萌生这样一份愿心,来已是十多年前,当我还在读研究生时.一九八六年春.我由母校山东大学转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适值徐中玉、陈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明清《诗》学观与词、曲分途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1期18卷 130-136,145页
作者: 戚世隽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广东广州510275
明清之际的文人在推尊词、曲时,常见的思路是将词、曲和《诗》三者接续起来。但具体的表述方式却并不相同,一为性情,一为比兴说。二者的不同,可见时人对词、曲的不同认识,以及经典由于不同需要而取不同诠释角度的文学史现象,也有助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