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4 篇 残疾文学
  • 1 篇 残疾人形象
  • 1 篇 身份回归
  • 1 篇 符号隐喻
  • 1 篇 残疾理论
  • 1 篇 隐喻含义
  • 1 篇 残疾丧失
  • 1 篇 扁平人物
  • 1 篇 后结构主义
  • 1 篇 美国文学
  • 1 篇 中国文学研究
  • 1 篇 《包法利夫人》

机构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吉林大学
  • 1 篇 苏州大学
  • 1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1 篇 中山大学

作者

  • 1 篇 陈彦旭
  • 1 篇 许骞文
  • 1 篇 刘泓柏
  • 1 篇 曾繁裕

语言

  • 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残疾文学"
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符号隐喻下的身份丢失——以残疾文学中“残疾”身份丧失为例
收藏 引用
大众文艺 2023年 第12期 16-18页
作者: 刘泓柏 苏州大学文学
符号隐喻作为文学创作里的写作技法,常通过将意象符号化的方式,以隐喻的手法来表达文本的主旨内涵。残疾文学存在与残疾人息息相关的文学特性,符号隐喻技法的使用隐藏了这一文学特性,消解了残疾色彩。文章以“残疾丧失”现象为切口...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西方残疾理论与中国残疾文学研究——后结构分析的限制与启示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 第4期68卷 30-37页
作者: 曾繁裕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广东珠海519082
西方学界自20世纪70年代起构建残疾理论,并逐渐应用到文艺研究领域。相较之下,中国残疾理论发展较为滞后,只有少数学者关注残疾文学研究。西方残疾理论传承自后结构主义的方法,在解构定义和多元征引方面可启发中国残疾文学研究者再思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美国文学残疾人形象之流变研究
收藏 引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1期 208-212页
作者: 陈彦旭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京210046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长春130024
"残疾",在当代社会不再简单地被理解为肢体的残缺,而被认为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学文本通过塑造残疾人物的形象,参与了这一重要的建构过程。美国文学史上残疾人的形象经历了从19世纪起的"恶魔化"到战争期间的"英雄化",直至当今的"正常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永恒的扁平人物:文学作品中残疾人形象分析——以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为例
收藏 引用
品位·经典 2020年 第2期 15-16,48页
作者: 许骞文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随着残疾人权利运动的展开,残疾文学逐渐受到关注。通过叙述优生学影响下的残疾人生活状况,归纳总结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残疾人形象的隐喻含义,借助福斯特提出的“扁平人物”的概念并以《包法利夫人》中的跛足患者伊波利特为例分析小说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