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法学
    • 6 篇 民族学
  • 2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主题

  • 9 篇 歌唱传统
  • 2 篇 清江流域土家族
  • 1 篇 西部民族
  • 1 篇 人的成长
  • 1 篇 人生仪礼歌
  • 1 篇 讲述故事
  • 1 篇 薅草锣鼓
  • 1 篇 瑶族
  • 1 篇 分类
  • 1 篇 文化遗产
  • 1 篇 《黄四姐》
  • 1 篇 艺术感知
  • 1 篇 NOT FOUND
  • 1 篇 音乐
  • 1 篇 称谓
  • 1 篇 田野研究
  • 1 篇 移风易俗
  • 1 篇 壮族末伦
  • 1 篇 仪式表征
  • 1 篇 民族志

机构

  • 5 篇 广西民族大学
  • 2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香港大学
  • 1 篇 赣南师范学院
  • 1 篇 浙江传媒学院
  • 1 篇 四川大学
  •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 篇 王丹
  • 2 篇 陆晓芹
  • 1 篇 廖明君
  • 1 篇 万建中
  • 1 篇 张远满
  • 1 篇 张国安
  • 1 篇 何猛猛
  • 1 篇 廖汉波

语言

  • 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歌唱传统"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歌唱传统的田野研究——以广西西部德靖一带壮族民间的“吟诗”(■a㎡θei^1)为个案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 2007年 第2期87卷 49-57页
作者: 陆晓芹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本文结合作者在广西西部德靖一带对壮族民间聚会对歌传统“吟诗”进行田野研究的经历,从确定研究单位、调查路径、民族志写作等方面总结其中的得失,为歌唱传统的研究提供一种可能路径。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歌唱传统的坚守与“发明”——1949年以后清江流域土家族的歌唱活动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 2016年 第5期 109-116页
作者: 张远满 浙江传媒学院
清江流域土家族地区有着悠久的歌唱传统。1949年后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歌唱传统也参与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在大半个世纪的进程里,清江流域土家族的歌者一直在应对着为何歌唱、怎样歌唱歌唱什么的内生需求与外在型塑。透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言”与商周礼仪及其歌咏——汉文化歌唱传统探源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2014年 第5期34卷 53-67页
作者: 张国安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本文以卜辞、周代铭文材料的训释解读为依据,对商代、周初礼仪及其歌咏情况作了梳理,得出如下观点或推断:甲文"言"之初义取象于"口簧说话",口簧用以表情达意,说话交流的功能是后世"言"字派生出"言语"之义的根据;口簧乐器演奏所具有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门人女性歌唱传统变迁研究 ——以广西上思灯草屯为例
门人女性歌唱传统变迁研究 ——以广西上思灯草屯为例
收藏 引用
作者: 何猛猛 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在广西上思县西南部十万大山深处,生活着一个自称为“门人”[mun](他称“花头瑶”)的族群,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中的金门土语群。十万大山山脉绵延起伏,山势峻险,交通不便。门人依山而居,至今仍保持着较为传统...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西部民族歌唱传统的分类何以可能
收藏 引用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 第1期37卷 78-82页
作者: 万建中 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江西赣州341000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北京100875
歌谣学研究首先要对歌谣进行分类。中国民间歌唱的分类体系早已建立,但这种以汉民族民间歌唱为依据的分类并不适合歌唱活动最为活跃的广大西部民族。西部各民族对自己的歌唱传统有独特的体悟和认识,在长期的歌唱实践中,自然形成了有别...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生活歌唱与仪式表征——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研究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 2019年 第5期 90-98,159页
作者: 王丹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清江流域土家族的人生仪礼歌根植于保护生命、转换身份和愉悦生活的文化土壤中,主要表现为打喜歌、婚嫁歌、丧葬歌等歌体形式。人生仪礼歌的核心是生命仪式,围绕生命仪式构成的人生仪礼歌的文化表现多样化,歌唱活动成为人生仪礼中记录...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艺术、宗教到历史——中国壮族“末伦”与泰国佬族“麽蓝”艺术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 2017年 第3期 122-128页
作者: 陆晓芹 廖汉波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在站博士后530006 香港大学人文学院
从广西德靖台地壮族"末伦"(Moedlaenz)与泰国东北部佬族"麽蓝"(Morlam)艺术比较研究,可推测出它们均源于宗教传统。从这两种艺术回归其背后的宗教传统"末"(Moed)和"麽"(Mo/Mor),在跨文化比较的视野中寻找它们之间关联,反观不同宗教形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远去的劳动曲——清江流域土家族“薅草锣鼓”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1期43卷 145-149页
作者: 王丹 中央民族大学宣传部 北京100081
薅草锣鼓是清江流域土家族歌唱传统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它产生和盛行于土家族的集体劳动,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程式和展演形态。在环境变迁、科技发展、生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文化遗产的薅草锣鼓的传承也应实现途径和方式上的多样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扎根文化田野 研究民族艺术
收藏 引用
歌海 2021年 第5期 4-11页
作者: 廖明君 广西民族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一、来自故乡的民族艺术认知与熏陶 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来自故乡的影响尽 管是难以明了的,但却也是最为深刻的。就我自 己而言,之所以能够长期从事民族文化特别是民 族艺术的研究,其基础就在于少年时代来自故乡 的民族艺术感知和熏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