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 篇 艺术学
    • 9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美术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14 篇 梅玉配
  • 4 篇 郑奕奏
  • 4 篇 王瑶卿
  • 2 篇 戏曲学校
  • 2 篇 李铭玉
  • 2 篇 《四郎探母》
  • 2 篇 马连良
  • 2 篇 时装戏
  • 2 篇 萧长华
  • 1 篇 王金璐
  • 1 篇 乾嘉时期
  • 1 篇 雪艳琴
  • 1 篇 虞姬
  • 1 篇 荆河戏
  • 1 篇 程派
  • 1 篇 杨贵妃
  • 1 篇 张君秋
  • 1 篇 独具风采
  • 1 篇 徽班
  • 1 篇 侯玉兰

机构

  • 2 篇 中国戏曲学院

作者

  • 2 篇 乔梅
  • 2 篇 海震
  • 1 篇 路延捷
  • 1 篇 吾宇
  • 1 篇 刘淑兰
  • 1 篇 马小禄
  • 1 篇 周鼎
  • 1 篇 蒋忠兴
  • 1 篇 马幼禄
  • 1 篇 翁偶虹
  • 1 篇 劲梅
  • 1 篇 王晓珊
  • 1 篇 丁士娥

语言

  • 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梅玉配"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清代秦腔、吹腔及其关系辨析——以《梅玉配》工尺谱和排印本《钵中莲》为中心的分析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 2015年 第2期 118-124页
作者: 海震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
秦腔和吹腔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腔和腔调,但在历史上,它们又曾有过同台演唱、同场竞奏的密切关系。20世纪80年代,由于对清抄本《梅玉配》剧本中工尺谱的误读等原因,出现有关乾隆年间在北京演出的秦腔实际是吹腔的看法,并逐渐成为戏曲...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戏曲学院老校友改编演出京剧《梅玉配》并召开座谈会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 2014年 第3期35卷 F0003-F0003页
作者: 吾宇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哦,他们三人……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 1989年 第11期 31-33页
作者: 乔梅
他们三人,同是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他们三人,又同是在偶然的机会被闽剧界名家“拾”来的。林瑛——三十年前前后后我和她相识、分手与重聚,竟都是因为她的“戏”。这位39岁的女演员早已成名了。优秀青年演员奖、优秀演员一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先生解放前二、三事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 1994年 第11期 47-48页
作者: 蒋忠兴
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先生解放前二、三事蒋忠兴郑奕奏是一位久负盛名的闽剧表演艺术家,闻名本世纪的闽剧四大名旦之首。1902年,在一个凄雨苦风的日子里,长乐县马头村一个贫苦家庭"哇哇"生厂一个小男孩,这便是后来闻名于世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回忆我的母亲雪艳琴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 2006年 第8期 16-17页
作者: 丁士娥 不详
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望着雪中那迎风怒放的红梅,我的心中思绪万千.也是这样的大雪天,也是腊梅开放的时候,我的母亲雪艳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是20年前的1986年.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吴素秋的心愿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 1990年 第11期 35-36页
作者: 周鼎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是观众都熟悉和喜爱的老演员。前不久,为了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她与李鸣盛先生在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主办的纪念会上演出了京剧《游龙戏凤》,获得了观众欢迎声。她扮相秀美,身段轻盈,做工细致,台风绮丽...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亦庄亦谐足风流——闽剧传统剧目漫谈
收藏 引用
闽都文化 2016年 第2期 48-54页
作者: 王晓珊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以"逗腔"为核心唱腔,用福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闽剧的源流可远溯至明末福州西郊洪塘乡曹学佺之家班,清光绪至宣统年间,闽剧三大源流合并,且又吸收了乱弹诸腔如徽、京等其他剧种的养分,形成一个诸腔汇聚、具有完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西皮腔渊源形成新探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 2001年 第1期 28-38页
作者: 海震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音乐系
关于西皮腔的渊源,清人张际亮《金台残泪记》中'谓甘肃腔日西皮调'的说法是论者经常引用的一条史料。它一般被看做是西皮腔源于'西秦腔'的重要依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料室收藏有一函带工尺谱的清抄本《梅玉配》,其中有一段唱...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闽剧宽慰着我们的乡愁
收藏 引用
闽都文化 2016年 第2期 55-58页
作者: 乔梅
2015年9月,一台由福建省文化厅和省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名为"守护传统,返本开新"的闽剧晚会,在福州隆重上演了。令戏迷们备感兴奋的是:移居美国20多年的闽剧名家林聪中(美国闽苑文化交流协会主席)、李少华(美国闽苑文化交流协会艺术总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谈京剧中的京白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 1994年 第5期 14-15页
作者: 刘淑兰
谈京剧中的京白刘淑兰“京白”,是京剧“宾白”的一种,它是以北京方言土语为基础,经过若干年的提炼加工,形成独具风采的方言白即“京白”。京白特点是语调明快、吐字清晰、小字眼浓厚“哈、吧、吗、呢、哪、啊、呀、啦、哎、咳、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