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3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1 篇 文学
    • 1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1 篇 教育学
    • 10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主题

  • 37 篇 曲喻
  • 7 篇 钱钟书
  • 7 篇 比喻
  • 5 篇 喻体
  • 5 篇 博喻
  • 3 篇 修辞手法
  • 3 篇 修辞
  • 3 篇 比喻词
  • 2 篇 读者
  • 2 篇 角声
  • 2 篇 暗喻
  • 2 篇 李商隐
  • 2 篇 语言艺术
  • 2 篇 小说
  • 2 篇 李贺诗歌
  • 2 篇 黄庭坚
  • 2 篇 本体
  • 2 篇 以物观物
  • 2 篇 落星
  • 2 篇 孤月

机构

  • 2 篇 华北科技学院
  • 1 篇 长江师范学院
  • 1 篇 甘肃省兰州职业技...
  • 1 篇 安徽省全椒县城东...
  • 1 篇 西藏林芝地区一中
  • 1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1 篇 河北威县第一中学
  • 1 篇 广东茂名教育学院
  • 1 篇 国家体委游泳处
  • 1 篇 四川大学
  • 1 篇 中共广东梅州市委...
  • 1 篇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
  • 1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1 篇 合肥市安徽省民政...
  • 1 篇 中南大学

作者

  • 2 篇 吉新宏
  • 1 篇 陈本源
  • 1 篇 贺道德
  • 1 篇 马一凡
  • 1 篇 张旭春
  • 1 篇 赖先刚
  • 1 篇 陶杰
  • 1 篇 王乾荣
  • 1 篇 熊云甫
  • 1 篇 康思凝
  • 1 篇 谭泽洋
  • 1 篇 程广初
  • 1 篇 黄长江
  • 1 篇 于水
  • 1 篇 刘万里
  • 1 篇 翟赫
  • 1 篇 马威
  • 1 篇 李芙蓉
  • 1 篇 于爱芹
  • 1 篇 李忠初

语言

  • 3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曲喻"
3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悲歌一曲喻后人”——谈楚剧《养命的儿子》
收藏 引用
剧本 1993年 第10期 69-71页
作者: 杨华
武汉市楚剧团新编现代楚剧《养命的儿子》在武汉与北京演出后,博得了观众与戏剧界同行的一致好评。这是武汉市楚剧团继《狱卒子冤》、《彩凤搏鸦》之后创作并演出的又一出好戏。一出好戏,首先得要有一个好本子。编剧邱长元独具慧眼地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曲喻张力结构──比较研究李商隐和约翰·多恩诗歌风格的契机之一
收藏 引用
外国语文 1995年 第3期20卷 32-40页
作者: 张旭春
曲喻张力结构──比较研究李商隐和约翰·多恩诗歌风格的契机之一张旭春许多批评家已经注意到:在九世纪中国晚唐诗人和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的诗歌风格里,存在着明显的类同点。钱钟书失生大概是第一个注意到这一现象的学者。在《谈...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曲喻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89年 第1期 19-21页
作者: 程广初 戴雨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人李自以夸张的手法,把庐山瀑布这气势磅礴的带状流体说成是从九天之上降落下来的,将三千尺落实得有根有据。这个比形象、生动、新颖神奇,绘声绘色,具体可感。但是,其中并无折。而唐诗人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曲喻琐谈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2年 第11期 24-25页
作者: 王亚平
唐代孟郊写了一首《咏吹角》的诗,把悲壮的角声比作流星:“如开孤月口,能说落星心。”一千年后,清朝袁枚批评道:“月不闻生口,星忽然有心,穿凿甚矣。”一千二百年后,郭沫若对袁氏的批评进行了反驳:“以新月比吹角之形体,以流星角声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反常合道:曲喻与佯谬——禅宗语言对宋诗语言艺术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 1999年 第1期 7-14页
作者: 周裕锴 四川大学中文系
禅宗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一种由"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的倾向。禅宗典籍的流行,引起士大夫的广泛注意,尤其是《景德传灯录》,它的功能有些像《世说新语》之于南北朝的谈玄者,成为两宋士大夫参禅所凭借的主要文本和谈禅所仿效的主要教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宋诗选注》中的“曲喻”和“对
收藏 引用
名作欣赏 2016年 第14期 68-70页
作者: 付莉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宋诗选注》是钱锺书先生颇负盛名的一部诗歌选评集,作为擅用比手法的语言大师,钱锺书在评论两宋诗人诗作时也多运用比手法说明事理。其中,"曲喻"和"对"的使用别具特色。"曲喻"是单个比在"体"上的延伸和拓展,"对"则是通过...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孙子兵法》曲喻英译美蕴含的外交思维
收藏 引用
文教资料 2019年 第9期 37-39页
作者: 李芙蓉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文理科学系 安徽合肥230051
本文以中西曲喻的异同为切入点,以林戊荪《孙子兵法》英译本为文本,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背景,通过分析《孙子兵法》典型曲喻的本体、体间委婉折的联系,论述恰当的英译策略下体现曲喻均衡美、变化美和联系美所蕴含的外交思...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为何不言“通感”?——“通感”溯源兼谈曲喻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6年 第12期 56-57页
作者: 王崇明 西藏林芝地区一中
《中国修辞学》(天津南开英华书局1926年),其书以“移觉”指称“通感叶旨出:将甲种感官的作用,移道乙感官上,使文词别生一种美丽。如《史记》:“此与以耳食无异。”《唐书》:“道路目语。”《史记》:“十九人相与目笑。”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曲喻”三折 彰显文学之魅力——以“玄学派”为例谈科研成果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学理论 2010年 第27期 301-302页
作者: 翟赫 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通过对将《曲喻张力结构——比较研究李商隐和约翰·多恩诗歌风格的契机之一》一文的研究成果提炼、转化到英国文学"玄学派"诗歌的教学过程的案例,论证了该文的研究成果能直接帮助学生理解玄学曲喻、了解文艺复兴历史背景及感受玄学诗...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曲喻浅探
收藏 引用
阅读与写作 1994年 第10期 19-19页
作者: 贺道德
曲喻就是比折化,它是比的一种特殊形式。钱种书先生早在三十年代于《谈艺录》中就提出了“曲喻”之名,他说:“至诗人修辞,奇情幻想,则雪山比象,不妨生长尾牙,满月同面,尽可妆成眉目,英国玄学诗派之曲喻多属此体。”下面就曲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