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教育学
    • 6 篇 教育学
  • 4 篇 法学
    • 4 篇 社会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工商管理

主题

  • 15 篇 是非颇谬
  • 5 篇 太史公
  • 4 篇 伯夷列传
  • 3 篇 《报任安书》
  • 3 篇 成一家之言
  • 3 篇 司马迁传
  • 2 篇 司马相如列传
  • 2 篇 力征经营
  • 2 篇 陈涉
  • 2 篇 不矜其能
  • 2 篇 言必信
  • 2 篇 《太史公自序》
  • 2 篇 《项羽本纪》
  • 2 篇 行必果
  • 2 篇 《史记》
  • 2 篇 游侠列传
  • 1 篇 时雍
  • 1 篇 残酷镇压
  • 1 篇 五百
  • 1 篇 杂语

机构

  • 1 篇 浙江金华市一中
  • 1 篇 上海海运学院
  • 1 篇 韩城市司马迁自修...

作者

  • 1 篇 伊昂
  • 1 篇 何世华
  • 1 篇 段宪文
  • 1 篇 吴燕燕
  • 1 篇 张其昀
  • 1 篇 刘忠世
  • 1 篇 钟岳文
  • 1 篇 骆仁静
  • 1 篇 张胜发
  • 1 篇 夏晓虹
  • 1 篇 赵国玺
  • 1 篇 徐宗文
  • 1 篇 杨松浦
  • 1 篇 谌东飚

语言

  • 1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是非颇谬"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说谭嗣同的“任侠”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 1989年 第9期 87-91页
作者: 夏晓虹
自从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称颂侠义精神,谓之'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后世文人虽也有如班固之迂执者,斥司马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为'是非...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法言》:仿《论语》而成的哲学名著
收藏 引用
月读 2016年 第8期 44-51页
作者: 钟岳文
扬雄与《法言》扬雄(前53—后18),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是西汉末年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汉书·扬雄传》如此记载扬雄的家世:"楚汉之兴也,扬氏溯江上,处巴江州。而扬季官至庐江太守。汉元鼎间避仇复溯江上,处岷山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司马迁的学术个性
收藏 引用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 第2期15卷 41-46页
作者: 刘忠世
《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中的地位,是与其作者司马迁的学术个性密切相关的.讨论司马迁的学术个性,是深入研究《史记》及中国古代历史思维的重要课题.所谓学术个性,用司马迁本人的话来讲,就是“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著史,是要“稽其成败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司马迁对孔子文学观的继承与发展
收藏 引用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 第4期9卷 84-88,83页
作者: 谌东飚
两千五百余年前孔子所处的时代,我国文学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作品种类不繁,数量不多。作为文学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的文学理论,当然也就不可能发达。但作为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仍对文学发表了一些见解。尽管这些见解是零星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司马迁对人的看法与写法
收藏 引用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1986年 第1期 103-115页
作者: 杨松浦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编辑部
司马迁写《史记》,怀有伟大的抱负和特殊的心情,他开辟了以纪传体写历史的新纪元。本文环绕司马迁对人的看法与写法,论证了司马迁重视。“人谋”,怀疑以至否定“天道”;重视人们的经济活动,对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产表示关注;特...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今上本纪》空白说管见
收藏 引用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 第2期7卷 37-44页
作者: 张胜发 韩城市司马迁自修大学
《史记》是司马迁留给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研究、继承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对《史记》部分篇目的亡缺,人们深为惋惜。本文是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亡佚篇目字数的推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藏之名山”背后的寂寞与自负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7年 第7期 53-55页
作者: 吴燕燕 浙江金华市一中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二门上有一副著名的门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纳于大麓"来自《尚书·舜典》,下联"藏之名山"则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手。他在《太史公自序》文末提到"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史记》的伦理思想管窥
收藏 引用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 第2期 56-60页
作者: 赵国玺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史记》,其思想博大精深,其文采垂范百代。自从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将其书公诸于世二千年以来,注家蛰起,研究者甚众。其中对于《史记》的政治思想、唯物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等等,国内外学者和有识之士都进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史记》的文化主体意识
收藏 引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 第1期 69-72页
作者: 骆仁静
史学家翦伯赞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时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历史学家司马迁。”①诚然,司马迁采经摭传,涉猎广博,充分汲取了先秦以来所有史传著作的优长,熔铸而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省文考略
收藏 引用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 第4期11卷 35-37页
作者: 张其昀
省文,是指古代汉语里在词语中省去本当使用的字眼的语言现象。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清代刘淇之《助字辨略》。例如:于又《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汉书·成帝纪》作“于蕃时雍。”应劭云:“言众民于是变化,用是大和也。”愚案:...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