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57 篇 期刊文献
  • 16 篇 学位论文
  •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7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22 篇 哲学
    • 222 篇 哲学
  • 50 篇 法学
    • 41 篇 社会学
    • 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政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公安学
  • 25 篇 文学
    • 2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2 篇 教育学
    • 21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21 篇 历史学
    • 19 篇 中国史
    • 7 篇 考古学
    • 2 篇 世界史
  • 13 篇 医学
    • 5 篇 中医学
    • 4 篇 临床医学
    • 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中西医结合
  • 7 篇 理学
    • 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地理学
    • 1 篇 天文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6 篇 管理学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工学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4 篇 农学
    • 3 篇 兽医学
  • 4 篇 艺术学
    • 3 篇 美术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376 篇 易传
  • 72 篇 周易
  • 53 篇 易经
  • 35 篇 系辞
  • 33 篇 孔子
  • 23 篇 帛书
  • 23 篇 六十四卦
  • 18 篇 儒家
  • 16 篇 《周易》
  • 13 篇 易学
  • 11 篇 《易》
  • 11 篇 阴阳
  • 10 篇 道家
  • 10 篇 圣人
  • 9 篇 文心雕龙
  • 9 篇 天人合一
  • 8 篇 太极
  • 8 篇 哲学思想
  • 8 篇 卦爻辞
  • 7 篇 子曰

机构

  • 39 篇 山东大学
  • 9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8 篇 北京大学
  • 8 篇 武汉大学
  • 7 篇 四川大学
  • 6 篇 河西学院
  • 5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5 篇 浙江大学
  • 4 篇 南京大学
  • 4 篇 吉林大学
  • 4 篇 湖北大学
  • 3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3 篇 台湾大学
  • 3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3 篇 河南大学
  • 3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3 篇 南开大学
  • 3 篇 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7 篇 刘大钧
  • 7 篇 陈鼓应
  • 6 篇 程建功
  • 5 篇 郑万耕
  • 4 篇 王新春
  • 4 篇 林忠军
  • 4 篇 李学勤
  • 4 篇 罗炽
  • 3 篇 姚曼波
  • 3 篇 王成
  • 3 篇 廖名春
  • 3 篇 陈隆予
  • 3 篇 刘光本
  • 3 篇 李锐
  • 3 篇 梁韦弦
  • 3 篇 丁四新
  • 2 篇 陈德述
  • 2 篇 黄黎星
  • 2 篇 邓立光
  • 2 篇 王世德

语言

  • 37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易传"
37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易传美学阴阳刚柔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1996年 第2期 21-27页
作者: 王明居 安徽师范大学
一、易传美学阴阳论 在易经中,虽然由阴爻和阳爻组建成卦,但并未出现阴阳一词,更没有出现阴阳的概念。在易经阐释学易传中,则不仅产生了阴阳的理论,而且形成了关于阴阳的完整的哲学系统。当然,这个系统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吸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易传》类帛书零札九则
收藏 引用
周易研究 2007年 第2期 3-11页
作者: 丁四新 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
本文对马王堆《易传》类帛书的个别释文做了改正和补缀,就部分文本和易学问题作了重新理解、论述。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易传》道家说质疑
收藏 引用
周易研究 2007年 第3期 28-33,53页
作者: 李锐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北京100875
本文从陈鼓应先生论证“《易传》道家说”的重点文章《〈彖传〉与老庄》、《〈彖传〉的道家思维方式》出发,不仅指出其论据方面的不足,而且指出其论证方法是使用“丐辞”、“默证”。因此,《彖传》不能成立。甚至陈先生所用的“道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易传》时观溯源
收藏 引用
周易研究 2008年 第5期 55-60页
作者: 郑万耕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250100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北京100875
本文从"待时而动"、"与时偕行"、"变通趋时"与"时中之义"诸方面,对《易传》时观与《左传》、《国语》及儒家、道家、阴阳家的关系作了粗略考察,认为《易传》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时"提升为一个范畴,并初步建构了一个关于"时观"的理论体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发微
收藏 引用
周易研究 2006年 第6期 45-52页
作者: 余卫国 南通大学法政学院 江苏南通226019
“言”、“象”、“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易学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老庄道家“言不尽意”论立论,《易传》作者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言不尽意”的命题,而且首创“立象以尽意”之说,不仅实现了《周易》由卜筮之书到哲学之书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性"、"命"概念的演化看《易传》的著作年代及思想渊源
收藏 引用
周易研究 2003年 第2期 28-33页
作者: 路德斌 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002
本文通过对先秦儒学"性"、"命"概念之演化与发展的历史考察,指出:《易传》的性命之论与《中庸》、楚简、孟学相契,而与荀学不类;《易传》的创作年代是在荀子之前之思孟学派形成和兴盛时期,而不是在荀子之后。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开展的向度——以《易传》、思孟学派和董仲舒为中心的考察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13年 第6期 24-29页
作者: 白奚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北京100089
从先秦到汉代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奠立时期,思想家们对天人关系有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式,由此而有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开展的不同向度。《易传》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从天道观的向度展开的,其特点是天、地、人三才并举和推天道以明人事,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简论帛书《易传》中的卦气思想
收藏 引用
周易研究 2002年 第4期 45-49,54页
作者: 井海明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本文讨论分析了《二三子》、《要》、《衷》等帛书《易传》中所蕴含的卦气思想,说明帛书《易传》与今本《易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卦气思想是与其前的卦气思想一脉相承的,汉代的卦气思想,就是在此基础上建构完善起来的。探...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于《易传》美学—文学思想的若干问题——兼论《易传》是我国最早作专书批评的文章—文学理论著作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04年 第6期 53-64页
作者: 杜贵晨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易传》作者有意表明了对《易经》的研究与评价的立场 ,《易传》文本包含有关美学—文学思想的内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拾遗补阙 ,论述《易传》之“美”有美在自然、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美乃自然而然、无所为而为等方面的内容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易传》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前提
收藏 引用
周易研究 2009年 第5期 69-78页
作者: 刘玉建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250100
易传》所辟创的天人之学,确立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对后世易学及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得以确立,首先依赖于其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的宇宙生成论,既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得以创立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