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CENTER
欢迎您,
退出登录
读者登录
LOGIN
首页
HOME
资源
RESOURCES
外购资源
试用资源
公益资源
网上展厅
网上直播
自建资源
服务
SERVICES
读者指南
入馆须知
办证指南
借阅规则
赔书规则
服务规范
阅读推广
新书推荐
新书上架
借阅排行
赠书名录
读者咨询
常见问题
在线咨询
图书馆学会
全市阅读点位
概况
OVERVIEW
通图简介
机构概况
历史沿革
本馆地址
年度事记
大事记
历年年报
服务品牌
自助图书馆
静海讲堂
静海展
盲人阅览室
书式生活
城市书房
阅读巴士
书阁南通
书人书事
资讯
NEWS
通图公告
通图要闻
活动预告
友情链接
站内检索栏
移动客户端
APP
图书管家
WECHAT
咨询与建议
建议与咨询
留下您的常用邮箱和电话号码,以便我们向您反馈解决方案和替代方法
您的常用邮箱:
*
您的手机号码:
*
问题描述:
当前已输入0个字,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
全部检索
电子图书
电子期刊
纸本馆藏
南通市公共图书馆
本站搜索
搜 索
高级检索
分类表
所选分类
----=双击删除一行=----
>>
<<
限定检索结果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标题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确 定
文献类型
38 篇
期刊文献
5 篇
学位论文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45 篇
电子文献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40 篇
文学
3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2 篇
法学
2 篇
社会学
1 篇
哲学
1 篇
哲学
1 篇
教育学
1 篇
教育学
1 篇
艺术学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45 篇
新诗戏剧化
14 篇
袁可嘉
13 篇
新诗现代化
6 篇
九叶诗派
5 篇
戏剧独白
5 篇
中国新诗
5 篇
卞之琳
5 篇
九叶诗人
4 篇
诗歌
4 篇
“客观对应物”
3 篇
英美新批评
3 篇
徐志摩
3 篇
天安门
3 篇
人力车夫
3 篇
闻一多
3 篇
戏剧场面
3 篇
叙事性
2 篇
中国诗歌传统
2 篇
客观性
2 篇
再现与表现
机构
2 篇
安徽师范大学
2 篇
山西大学
2 篇
湖南师范大学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1 篇
华中科技大学
1 篇
宁波中学
1 篇
广西财经学院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1 篇
江苏师范大学
1 篇
暨南大学
1 篇
《文学港》杂志社
1 篇
广州师范学院
1 篇
贵州师范大学
1 篇
江西师范大学
1 篇
南京大学
1 篇
华中师范大学
1 篇
大连外国语大学
1 篇
宁波大学
1 篇
安徽科技学院
1 篇
聊城大学
作者
4 篇
许霆
2 篇
王毅
2 篇
王德禄
2 篇
余峥
2 篇
黄瑛
2 篇
霍俊明
1 篇
徐婧
1 篇
杨四平
1 篇
林颖慧
1 篇
曾庆静
1 篇
阿川
1 篇
陈茜
1 篇
肖丽华
1 篇
张岩泉
1 篇
郑越予
1 篇
罗振亚
1 篇
曹舒尔
1 篇
朱夏楠
1 篇
叶虹宇
1 篇
姜彩燕
语言
4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
"主题词=新诗戏剧化"
共
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详细
简洁
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相关度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T·S·艾略特对九叶诗派“
新诗戏剧化
”的影响
收藏
分享
引用
大众文艺
2008年 第11期 116-117页
作者:
曾庆静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在国难深重的四十年代,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诞生了最后一支现代主义的诗歌流派——九叶诗派,其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包容使他们成为中国
新诗
史上的一朵"奇葩"。他们的成就与西方现代思潮的杰出代表艾略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艾略特的...
详细信息
在国难深重的四十年代,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诞生了最后一支现代主义的诗歌流派——九叶诗派,其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包容使他们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朵"奇葩"。他们的成就与西方现代思潮的杰出代表艾略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艾略特的影响和启发下,他们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理论。本文拟从"新诗戏剧化"形成、建构和方向之一——诗剧三个方面讨论艾略特对九叶诗派"新诗戏剧化"的影响。
关键词:
T·S·艾略特
九叶诗派
新诗戏剧化
影响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浅谈“九叶”诗派“
新诗戏剧化
”理论
收藏
分享
引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 第4期8卷 63-65页
作者:
汪勇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九叶”诗派的“
新诗戏剧化
”理论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融汇和创新,是中国40年代
新诗
的一次成功的突破,它与“九叶”诗派的现代诗歌观念密切相关并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
“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理论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融汇和创新,是中国40年代新诗的一次成功的突破,它与“九叶”诗派的现代诗歌观念密切相关并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
关键词:
“九叶”诗派
新诗戏剧化
理论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并非圭臬:“
新诗戏剧化
”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反思
并非圭臬:“新诗戏剧化”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反思
收藏
分享
引用
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
作者:
霍俊明
"
新诗戏剧化
"的提出作为中国
新诗
现代
化
的想像和实践而言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
新诗戏剧化
"曾在此后长时期的
新诗
写作中被搁置、忽视甚至否定,而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得到重新的认可和张扬,甚至成为此后诗歌写作的圭臬。在新一轮的
新诗
戏...
详细信息
"新诗戏剧化"的提出作为中国新诗现代化的想像和实践而言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新诗戏剧化"曾在此后长时期的新诗写作中被搁置、忽视甚至否定,而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得到重新的认可和张扬,甚至成为此后诗歌写作的圭臬。在新一轮的新诗戏剧化和叙事性的话语权力中,诗歌的抒情性遭到放逐。
关键词:
新诗戏剧化
袁可嘉
90年代诗歌
叙事性
抒情性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在线全文
cnki会议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浅谈《
新诗戏剧化
》和英美新批评的影响
浅谈《新诗戏剧化》和英美新批评的影响
收藏
分享
引用
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
作者:
周晓秋
从《
新诗戏剧化
》的生成背景、作者的知识构成入手分析它接受英美新批评影响的可能,再从整体批评观念的转换及诗歌创作的具体技术层面,剖析以艾略特等为代表的英美新批评对它的影响。
从《新诗戏剧化》的生成背景、作者的知识构成入手分析它接受英美新批评影响的可能,再从整体批评观念的转换及诗歌创作的具体技术层面,剖析以艾略特等为代表的英美新批评对它的影响。
关键词:
新诗戏剧化
英美新批评
观念转换
非个人
化
语言结构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在线全文
cnki会议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论孙毓棠的
新诗戏剧化
探索
收藏
分享
引用
文学与文
化
2018年 第3期 92-98页
作者:
薛媛元
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在袁可嘉的"
新诗戏剧化
"理论提出之前,孙毓棠就已在无意中开始了自己的
新诗戏剧化
探索。同时在话剧和历史学领域多有成就的孙毓棠,从话剧演出中领悟了设置
戏剧
性处境、构筑情节冲突、利用对白与独白等创作技巧,也从历史研究中移植了远...
详细信息
在袁可嘉的"新诗戏剧化"理论提出之前,孙毓棠就已在无意中开始了自己的新诗戏剧化探索。同时在话剧和历史学领域多有成就的孙毓棠,从话剧演出中领悟了设置戏剧性处境、构筑情节冲突、利用对白与独白等创作技巧,也从历史研究中移植了远取材、远取譬、客观化抒情、注重历史细节考证、采用史诗体式、以人性的历史观打破二元戏剧化模式的写作手段。孙毓棠作为中国现代诗人新诗戏剧化探索中的一个阶段性人物,他的创作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袁可嘉对新诗戏剧化理论进行总结与提升的必要性和应需性。
关键词:
孙毓棠
新诗戏剧化
话剧
历史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汲取金色蜂巢的蜜汁——唐祈在西北联大的求学经历与文学活动
收藏
分享
引用
现代中文学刊
2020年 第5期 69-77页
作者:
姜彩燕
丁永杰
西北大学文学院
以唐祈在西北联大时期的求学经历与文学活动为个案,通过史料钩沉,对唐祈在大学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以及他在大学时代的诗歌写作和演剧活动进行系统梳理,透过他在大学阶段就开始探索的"新边塞诗"和"西北十四行诗"的写作,以及丰富的演剧...
详细信息
以唐祈在西北联大时期的求学经历与文学活动为个案,通过史料钩沉,对唐祈在大学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以及他在大学时代的诗歌写作和演剧活动进行系统梳理,透过他在大学阶段就开始探索的"新边塞诗"和"西北十四行诗"的写作,以及丰富的演剧活动对"新诗戏剧化"理念的实践,试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唐祈的生平和创作研究,也想对"九叶派"诗人群落的形成和聚合补充若干细节,并借此对西北联大的文学教育与校园文学活动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唐祈
“西北联大”
新边塞诗
西北十四行诗
新诗戏剧化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中国
戏剧
独白体
新诗
的范例──解读闻一多《天安门》和卞之琳《酸梅汤》
收藏
分享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1997年 第4期 79-84页
作者:
许霆
常熟高等师专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中国
新诗
传统与朦胧诗的起源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7年 第5期 222-234页
作者:
张志国
暨南大学中文系
在读博士510632
揭示"朦胧诗生成"与中国
新诗
传统"同中有异"的承续关系,是解读"朦胧诗发生"问题的重要诗学理路之一。朦胧诗人历经"革命式求索——命运式感伤——自我分裂式质疑、嘲弄、反叛或者逃逸——人道主义批判"四个生命体验流程,呈现出朦胧诗人...
详细信息
揭示"朦胧诗生成"与中国新诗传统"同中有异"的承续关系,是解读"朦胧诗发生"问题的重要诗学理路之一。朦胧诗人历经"革命式求索——命运式感伤——自我分裂式质疑、嘲弄、反叛或者逃逸——人道主义批判"四个生命体验流程,呈现出朦胧诗人对于中国新诗资源的选择:以何其芳诗集《预言》为代表的中国象征主义诗歌酝酿了朦胧诗风格的生发;何其芳、艾青及"九叶派"诗人等的"新诗戏剧化"手法诱发了朦胧诗结构的生变;"九叶派"诗歌的生命本位意识、"七月派"诗歌的历史使命感成为朦胧诗成型期的重要精神资源。朦胧诗人在诗艺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诗歌"场景象征化"与新诗戏剧化的"对抗模式"。
关键词:
朦胧诗人
中国
新诗
新诗
传统
象征主义诗歌
新诗戏剧化
“九叶派”
起源
人道主义批判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九叶诗派:中国
新诗
历史综合的界标(下篇)
收藏
分享
引用
贵州社会科学
1996年 第2期 67-70页
作者:
王德禄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
中国现代
新诗
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历史综合的过程.综合,这是构建中国
新诗
的唯一途径.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中国
新诗
从其诞生之时起就面对和承受了众多的新东西和旧遗产,处于各种力量的碰撞冲击之中:西方文
化
与民族文
化
、现代意识与传...
详细信息
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历史综合的过程.综合,这是构建中国新诗的唯一途径.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中国新诗从其诞生之时起就面对和承受了众多的新东西和旧遗产,处于各种力量的碰撞冲击之中: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现代意识与传统精神、诗的个性化特征与诗的普遍性规范、诗美诗艺的追求与诗的社会责任的承担……这就决定了中国新诗不可能把对任何单一的思想或艺术要素的孤立追求作为构建中国新诗的途径,而必须进行综合.这种综合,不是简单的新旧折中或中西调和,而是在中外古今诗歌的交汇相通点上,熔铸进时代精神、民族风韵与个性特征,以创造中国式的现代新诗.在中国新诗三十年发展中,思潮流派的每次更迭都具有综合的意义,同时又是为更高的综合进行积累的准备.九叶诗派崛起之时,由于中国新诗已积三十年之丰富实践,各种思潮流派均已交替呈现,各种诗歌实验也都得失俱见,这就为它提供了较前更为广阔丰厚的综合基础.
关键词:
中国
新诗
九叶诗派
再现与表现
新诗戏剧化
九叶诗人
“客观对应物”
中国诗歌传统
新月诗派
主观表现
现实主义诗潮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袁可嘉:中国
新诗
审美规范的探索者
收藏
分享
引用
江汉论坛
2003年 第9期 100-102页
作者:
樊宝英
聊城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聊城252000
本文立足于现代性的视野,探讨了袁可嘉有关
新诗
现代
化
的理论主张及其价值。面对40年代中国
新诗
的“感伤”困境,袁可嘉从
新诗
创作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和“
新诗戏剧化
”的拯救方案,这无疑对当时的诗坛具有纠...
详细信息
本文立足于现代性的视野,探讨了袁可嘉有关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主张及其价值。面对40年代中国新诗的“感伤”困境,袁可嘉从新诗创作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和“新诗戏剧化”的拯救方案,这无疑对当时的诗坛具有纠偏化弊的作用。同时,作者还从文化的角度,对新诗的现代性问题予以深刻的反思,从而坚持了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这种对审美现代性的执着追求,无论对当今主流意识形态给予文学的压抑,还是大众文化给予文学的冲击,都具有某种反抗和颠覆作用。
关键词:
感伤
新诗
现代
化
新诗戏剧化
文
化
运动性
文
化
价值性
现代性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没有更多数据了...
下一页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共5页
<<
<
1
2
3
4
5
>
>>
跳转到
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合并检索
0
隐藏
清空
合并搜索
回到顶部
执行限定条件
内容:
评分:
请选择保存的检索档案:
新增检索档案
确定
取消
请选择收藏分类:
新增自定义分类
确定
取消
订阅名称:
通借通还
温馨提示:
图书名称:
借书校区:
取书校区:
手机号码:
邮箱地址:
一卡通帐号:
电话和邮箱必须正确填写,我们会与您联系确认。
联 系 人:
所在院系:
联系邮箱:
联系电话: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