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8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学位论文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0 篇 文学
    • 3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45 篇 新诗戏剧化
  • 14 篇 袁可嘉
  • 13 篇 新诗现代化
  • 6 篇 九叶诗派
  • 5 篇 戏剧独白
  • 5 篇 中国新诗
  • 5 篇 卞之琳
  • 5 篇 九叶诗人
  • 4 篇 诗歌
  • 4 篇 “客观对应物”
  • 3 篇 英美新批评
  • 3 篇 徐志摩
  • 3 篇 天安门
  • 3 篇 人力车夫
  • 3 篇 闻一多
  • 3 篇 戏剧场面
  • 3 篇 叙事性
  • 2 篇 中国诗歌传统
  • 2 篇 客观性
  • 2 篇 再现与表现

机构

  • 2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2 篇 山西大学
  • 2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 篇 宁波中学
  • 1 篇 广西财经学院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江苏师范大学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文学港》杂志社
  • 1 篇 广州师范学院
  • 1 篇 贵州师范大学
  • 1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 篇 大连外国语大学
  • 1 篇 宁波大学
  • 1 篇 安徽科技学院
  • 1 篇 聊城大学

作者

  • 4 篇 许霆
  • 2 篇 王毅
  • 2 篇 王德禄
  • 2 篇 余峥
  • 2 篇 黄瑛
  • 2 篇 霍俊明
  • 1 篇 徐婧
  • 1 篇 杨四平
  • 1 篇 林颖慧
  • 1 篇 曾庆静
  • 1 篇 阿川
  • 1 篇 陈茜
  • 1 篇 肖丽华
  • 1 篇 张岩泉
  • 1 篇 郑越予
  • 1 篇 罗振亚
  • 1 篇 曹舒尔
  • 1 篇 朱夏楠
  • 1 篇 叶虹宇
  • 1 篇 姜彩燕

语言

  • 4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新诗戏剧化"
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新诗戏剧化与文体张力——以叶延滨的探索为例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 2008年 第5期 33-35页
作者: 颜同林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路追踪叶延滨起伏不止的青春履历和诗路历程时,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创作中新诗戏剧化这一因素的显著存在。诗人在戏剧性因素的生成、表现、途径等方面均做了不少积极的艺术探索,在打通文体通道,借助戏剧冲突强诗歌力量上.均彰显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新诗戏剧化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4期 19-22页
作者: 王毅
文章从社会现实对新诗的要求、新诗艺术律动和接受外来影响三个方面讨论了新诗戏剧化的产生;并以徐志摩、闻一多、卞之琳的诗创作为代表,从新诗戏剧化的核心处比较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及成就。最后,从中西诗学的差异、古今审美的...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袁可嘉新诗戏剧化理论探析
袁可嘉新诗戏剧化理论探析
收藏 引用
作者: 徐婧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袁可嘉是九叶诗派重要的理论家。他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学观念提出了“新诗现代”理论,意在建立诗歌新传统。他的诗歌理论在40年代的诗学理论具有重要地位。在袁可嘉的一系列诗歌批评理论中,“新诗戏剧化”理论是具有核心地位的,是他...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台湾“创世纪”诗社新诗戏剧化研究
台湾“创世纪”诗社新诗戏剧化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林颖慧 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在台湾,“创世纪”既是岛内坚持时间最长的诗社,又是创造力最为旺盛的诗社之一。本文以“创世纪”诗社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新诗戏剧化”的创作倾向。考察范围包括1954年创刊至今的“创世纪”刊物,以及痖弦、商禽、管管、碧果等重要诗人...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新诗戏剧化”的理论建构及其诗学实践 ——以九叶诗人为中心的考察
“新诗戏剧化”的理论建构及其诗学实践 ——以九叶诗人为中心的...
收藏 引用
作者: 刘青松 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自五四新文运动肇始之日起,现代诗歌的理论倡导从未停歇,语言里的古今对抗、形式上的自由与格律、渊源影响中的中西体用之争,深刻地影响着现代诗歌的发展格局,在破与立同时演进、创作与理论互为推力的艰难又辉煌的短短三十年左右历程...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新诗戏剧化到言语行动诗学——论新诗现代的语言观转型
收藏 引用
华中学术 2024年 第04期 75-84页
作者: 陈尧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诗歌现代首先是诗歌语言的现代,而诗歌语言的现代根植于更深层次的语言意识的转变。纵观现代与当代诗歌理论,从袁可嘉的新诗戏剧化到张枣的元诗贯穿着一条注重新诗创作过程和诗歌行动的线索,如果说从传统诗论到现代诗论是由“读...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戏剧化:从技术到诗学——九叶诗派倡导“新诗戏剧化”的诗学渊源
收藏 引用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1期 56-61,49页
作者: 余峥
四十年代的九叶诗派,以显著而突出的地位来张扬“新诗戏剧化”,既有反拨诗坛“说教”“感伤”颓风的现实用意,又有总结新诗历史经验的理论自觉。既是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潮的一种感应,又是开拓中国现代派表现路子的一种创造。在这样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浅析英美新批评诗论与袁可嘉“新诗戏剧化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 2022年 第1期 189-190页
作者: 曹舒尔 肖丽华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慈溪315300
英美新批评派对近代文学本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袁可嘉的新诗理论更是与众多英美新批评派学者,如艾略特、瑞恰慈、奥登等人的诗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对袁可嘉“新诗戏剧化”诗学理论的解读,比较分析英美新批评部分学者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感伤的诗遑论审美张力——论九叶诗派“新诗戏剧化”诗学观
收藏 引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9期 117-121页
作者: 李坚怀 安徽科技学院中文系
"新诗戏剧化"理论可以看作是九叶诗派的诗论核心,为了避免"感伤"的恶劣倾向,九叶诗派提出了诸如"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戏剧化的诗是‘包含的诗’"、"戏剧化的诗是富有‘张力’的诗"、"新诗戏剧化的三个不同方向"等关于"新诗戏剧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新诗戏剧化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 第4期50卷 19-22页
作者: 王毅
文章从社会现实对新诗的要求、新诗艺术律动和接受外来影响三个方面讨论了新诗戏剧化的产生;并以徐志摩、闻一多、卞之琳的诗创作为代表,从新诗戏剧化的核心处比较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及成就。最后,从中西诗学的差异、古今审美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