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63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学位论文
  • 2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77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09 篇 文学
    • 44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3 篇 新闻传播学
    • 1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12 篇 教育学
    • 107 篇 教育学
    • 5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52 篇 法学
    • 23 篇 社会学
    • 18 篇 政治学
    • 17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法学
    • 2 篇 民族学
  • 50 篇 管理学
    • 25 篇 公共管理
    • 12 篇 工商管理
    • 10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47 篇 历史学
    • 43 篇 中国史
    • 4 篇 考古学
  • 25 篇 经济学
    • 2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4 篇 艺术学
    • 13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6 篇 美术学
    • 3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0 篇 工学
    • 3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6 篇 哲学
    • 5 篇 哲学
  • 4 篇 农学
    • 2 篇 畜牧学
  • 2 篇 理学
    • 1 篇 化学
  • 2 篇 军事学
    • 2 篇 军制学

主题

  • 770 篇 文学青年
  • 34 篇 鲁迅
  • 26 篇 文学创作
  • 19 篇 作家
  • 18 篇 小说
  • 15 篇 文学刊物
  • 15 篇 八十年代
  • 13 篇 文学作品
  • 13 篇 一本
  • 12 篇 沈从文
  • 11 篇 诗歌
  • 11 篇 诗人
  • 11 篇 陈忠实
  • 10 篇 给你
  • 9 篇 著名作家
  • 9 篇 中国
  • 9 篇 我自己
  • 9 篇 就这样
  • 9 篇 诺贝尔文学奖
  • 9 篇 写作

机构

  • 8 篇 中国作家协会
  • 8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7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3 篇 南京大学
  • 3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
  • 2 篇 沈阳师范大学
  • 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 篇 浙江万里学院
  • 2 篇 新加坡国立大学
  • 2 篇 安徽省作协
  • 2 篇 湖南省南县广播电...
  • 2 篇 中国现代文学馆
  • 2 篇 辽宁省作家协会
  • 2 篇 四川大学
  • 2 篇 厦门大学
  • 2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2 篇 中南大学

作者

  • 5 篇 黄乔生
  • 3 篇 韩冬
  • 3 篇 姜涛
  • 3 篇 朱霄华
  • 3 篇 海男
  • 3 篇 梁鸿
  • 3 篇 施晓宇
  • 2 篇 王奉国
  • 2 篇 了一容
  • 2 篇 小木
  • 2 篇 文彦群
  • 2 篇 金得存
  • 2 篇 黄子平
  • 2 篇 乔叶
  • 2 篇 绿原
  • 2 篇 周耗
  • 2 篇 蹇先艾
  • 2 篇 吉颖新
  • 2 篇 徐刚
  • 2 篇 余同友

语言

  • 769 篇 中文
  • 1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文学青年"
77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文学青年严家炎的自我调适——《论所谓“艺术方法与世界观的矛盾”》考释
收藏 引用
文学史料 2024年 第3期 73-77页
作者: 付丹宁 中国现代文学
严家炎先生2021年将手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其中有名为《论所谓“艺术方法与世界观的矛盾”》的未刊稿。据文末落款,文章写于1956年国庆节,是目前所见严家炎最早的文艺论文。原稿写于良益纸品厂20×25横直两用稿纸上,计11页,约5...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生活之“路”的“打开”与转向——从李瑛看20世纪40年代文学青年的左转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4年 第1期 117-128页
作者: 温雅红 中国作家协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世纪40年代后期,民主运动浪潮中的“青年左转”是一种普遍现象。战争中许多青年“从小镇走向大城”,向外探寻生路。他们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倡导的“生活”中贯通现实,朴素的英雄主义革命品格转化为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青年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 2024年 第13期 159-160页
作者: 吴佳燕 不详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当然一代亦有一代之文学青年。曾几何时,文学青年被当作一个光彩动人的形容词,为无数的人生在读书、交友、婚恋甚至改变命运等方面加持,现在回归其质朴内敛的名词属性,默默为人的生活情感托底。韩少功曾用综艺节目...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身外的青春”:1920年代的鲁迅与文学青年(四)
上海鲁迅研究
收藏 引用
上海鲁迅研究 2024年 第1期 134-143页
作者: 黄乔生 不详
未名:泥土的芳香鲁迅差不多同一时间接触到狂飙社与未名社两个青年群体,前者偏重创作,后者偏重翻译。如果说高长虹在与鲁迅关系中并非绝对听从,而是敢于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和强烈个性——尽管这个性和独立意识并不完全合理健全——那么...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沉沦》阅读史与制造“文学青年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23年 第3期 15-23页
作者: 金理 复旦大学中文系
《沉沦》曾引发阅读热潮,促进了文学的代际更替以及新的阅读主体的产生。郁达夫在《沉沦》中创建了“文学青年”形象,且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加以演绎与示范,而读者也将身份认同交由文学阅读来代理、筹划。《沉沦》开启的郁达夫接受与流行史...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学青年”张闻天研究
“文学青年”张闻天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亓炜 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在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张闻天便以“文学青年”的身份投入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启了追索光明的途程。然而,我们应当注意到,“文学”并非张闻天最初,也非最后的志业选择。本文借用张灏的“三段结构”理论,对五四时期“文学青年”张闻天...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文学青年
收藏 引用
文化月刊 1999年 第2期 27-28页
作者: 史克己
约摸十几年以前,一位著名作家曾向广大文学青年真诚呼吁:不要拥挤在文学小道上。记得当时自己对这一论点颇不以为然。是呀,你大作家敢情是功成名就了,就站着说话不腰疼,凭什么别人就不能当作家呢,王侯将相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学青年
收藏 引用
语文新圃 2010年 第6期 15-16页
作者: 梅桑榆
现在,若称谁是'文学青年',往往含有贬意,而当年,'文学青年'则是一种光荣而又时髦的称呼。既然又光荣又时髦,爱好文学青年,也就不必掩之盖之,走路时腋下夹一本小说或诗集(当然要是名著),或是手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身外的青春”:1920年代的鲁迅与文学青年(三)
上海鲁迅研究
收藏 引用
上海鲁迅研究 2023年 第4期 99-107页
作者: 黄乔生 不详
狂飙为我从天落1924年,26岁的高长虹创立狂飙社并主持出版《狂飙》月刊与周刊。读过几期《狂飙》后,鲁迅对高长虹产生好感。此后二人见面,谈得很是投机,鲁迅很欣赏高长虹的才华。高长虹在1925—1927年间,出版了《精神与爱的女神》(诗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学青年
收藏 引用
现代养生 2013年 第14期 43-44页
作者: 陈家忠
曾几何时,标榜自己为文学青年的人按照今天的话来说,是很时尚的"达人"。比如一位青年工人,当他(她)在上下班的路上,其腋下必定会夹着一本《人民文学》、《当代》或者《诗刊》等文学期刊招摇过市,倘若和"文友"、"诗友"一起走路,也会旁若...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