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8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学位论文
  • 2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6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5 篇 文学
    • 3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5 篇 历史学
    • 11 篇 中国史
    • 4 篇 考古学
  • 6 篇 管理学
    • 3 篇 工商管理
    • 3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法学
    • 3 篇 政治学
    • 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工学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 篇 农学
    • 1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62 篇 文儒
  • 7 篇 三坊七巷
  • 5 篇 儒学
  • 5 篇 王充
  • 4 篇 王勃
  • 3 篇 孙逖
  • 3 篇 福州
  • 3 篇 福州市
  • 3 篇 杨桥
  • 3 篇 初唐
  • 3 篇 士人身份
  • 3 篇 儒生
  • 3 篇 独孤及
  • 3 篇 古文运动
  • 3 篇 通儒
  • 2 篇 王通
  • 2 篇 世儒
  • 2 篇 澄迈县
  • 2 篇 台湾
  • 2 篇 转型

机构

  • 7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3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 篇 兰州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1 篇 厦门市台湾艺术研...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岩手大学
  • 1 篇 哈尔滨三十八中
  • 1 篇 陕西理工大学
  • 1 篇 江苏大学
  • 1 篇 福建博物院
  • 1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1 篇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
  • 1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1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1 篇 福建师大教育系
  • 1 篇 东京大学
  • 1 篇 吉林大学
  • 1 篇 北京语言大学

作者

  • 7 篇 李伟
  • 3 篇 李桃
  • 2 篇 欧阳明亮
  • 2 篇 刘顺
  • 2 篇 周桂钿
  • 2 篇 邓芳
  • 1 篇 曾学文
  • 1 篇 陈霄云
  • 1 篇 孙宝
  • 1 篇 胡旭
  • 1 篇 李玉璞
  • 1 篇 向铁生
  • 1 篇 李华
  • 1 篇 朱绍侯
  • 1 篇 王冬梅
  • 1 篇 卢美松
  • 1 篇 张文浩
  • 1 篇 金宗炳
  • 1 篇 徐幼军
  • 1 篇 李芸华

语言

  • 6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文儒"
6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盛唐“文儒”的形成和复古思潮的滥觞
收藏 引用
学遗产 1998年 第6期 30-44页
作者: 葛晓音 北京大学中
盛唐作为一段长达五十年的历史时期,不但在政治上呈现出由开元到天宝逐渐变化的态势,在人的组合上也存在着阶段性的差异。如果将盛唐人按年龄分层排辈,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活跃在天宝诗坛上的诗人如李白、高适、元结、杜甫...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儒到通——从萧—韩学流派作家看中唐士人身份的转变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19年 第10期 155-161页
作者: 李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研究所
中唐时期,萧门和韩门师友弟子组成萧—韩学流派,该流派成员的精神追求和身份认同开始从文儒向通发生转变,他们发展了士大夫阶层的主体意识与现实关怀,开启了士与官僚一体化的趋势,奠定了北宋士大夫政治形态基础。萧—韩学流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试论盛唐后期到中唐前期的文儒思想及其学影响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2期46卷 49-56页
作者: 邓芳 东京大学人社会科学系
从盛唐后期开始,由于政治背景和学术风气发生变化,文儒的政治地位下降。他们思考社会人生、构建理想政治的方式也随之改变。"致君尧舜上"的共同抱负使得这一时期以"匡君"为目的的政治学盛行,比如为批评讽谏君主而作的乐府诗,以及由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唐时期文儒的转型与宋学的开启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 2009年 第3期41卷 122-130页
作者: 刘顺 兰州大学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
中唐时期出现的文儒转型,缘于学术与政治及社会阶层变动诸因素纽结而成。此种转型的主要表现是,学核心命题自礼乐向道德内转。这一时期,文儒主体意识自觉强化,在道德意识、政治意识与化意识三个层面均有突出表现。尤其是在学认定...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初唐史官对“文儒”的认识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3期 132-136页
作者: 李伟 北京大学中系博士研究生 北京100871
作为知识渊博、思维缜密的学者型人,初唐史官在《晋书》等史书中经常运用"文儒"称谓历史上的一些受到帝王重视的人,其中隐含了他们对"文儒"的特殊认识。在这些认识中,既包含了人人格的新趋向,同时兼具变革梁陈绮靡柔弱风的意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初唐“文儒”与河东王氏学研究
初唐“文儒”与河东王氏文学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李伟 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唐代既是政治鼎盛的太平盛世,又有灿烂辉煌的化艺术成就,这就为当时的人提供了一个将学和政治进行融合的有利社会条件,因而伴随着唐代政治的发展和化的繁荣,产生了一大批既有崇高社会责任感和理想意识,也有实际参政能力和...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文儒的兴起:中唐学与学的交融演进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论坛 2014年 第11期 185-192页
作者: 吉林大学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九经正义的编撰标志着"汉学"模式的大总结,思想统一的气象表面上博大恢弘;安史之乱后,思想危机夹杂着政治危机,明经科的实用价值渐渐式微,以诗赋才擅场的进士科风头愈炽,两者互相攻难对驳。证明学价值的运动与渴求学新变的运动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儒之士复变之诗:论唐初江南人的群体特征
收藏 引用
江南大学学报(人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1期11卷 104-108页
作者: 周衡 江苏大学人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镇江212013
江南化和学的发展与嬗变是唐代江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唐代第一代的江南人,以虞世南、许敬宗为代表的人延续了陈隋以来江南人的宫廷学之士的政治身份,同时又因家族化和师学传承等因素影响呈现出学行兼备的文儒特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王勃在初唐“文儒”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
收藏 引用
古典学知识 2009年 第4期 42-47页
作者: 李伟 北京大学中
前人虽没有直接评价王勃在初唐“文儒”发展中的价值意义问题,但是以往对“四杰”学的认识仍然可以启发我们深入思考作为其重要成员之一的王勃在初唐“文儒”史的位置。其中以日本学者道坂昭广先生的认识最具价值。他认为初唐“四杰...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孙逖“文儒”身份形成之渊源
收藏 引用
皖西学院学报 2007年 第6期23卷 90-92页
作者: 欧阳明亮 华东师范大学中 上海200062
孙逖能够成为一代文儒,与其家学背景、家风传承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精通三《礼》的家学和"世载清德"的家风使孙逖能够获得文儒所必需的学术根基和精神气质,而孙氏一门从孙万寿开始逐渐向留意翰的转变,对孙逖具备"辞逸秀"的特点有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