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9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4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3 篇 文学
    • 3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8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44 篇 文体辨析
  • 6 篇 《文选》
  • 2 篇 赋体
  • 2 篇 四部分类
  • 2 篇 《稽圣赋》
  • 2 篇 文学批评
  • 2 篇 杂文
  • 2 篇 随笔
  • 2 篇 考据为文
  • 2 篇 写作规律
  • 2 篇 颜之推
  • 2 篇 小品文
  • 2 篇 文笔说
  • 2 篇 学术渊源
  • 2 篇 文学独立性
  • 2 篇 经史为本
  • 2 篇 《湖海文传》
  • 2 篇 异文考辨
  • 2 篇 辑佚
  • 1 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

机构

  • 5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赣南师范学院
  • 2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 篇 北京语言大学
  • 2 篇 盐城工学院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1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浙江杭州师范大学
  • 1 篇 长春师范大学
  • 1 篇 国家图书馆
  • 1 篇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
  • 1 篇 西南石油大学
  • 1 篇 长春光华学院
  • 1 篇 清华大学
  • 1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1 篇 山东大学
  • 1 篇 蒙城县第八中学

作者

  • 3 篇 傅刚
  • 2 篇 周晓燕
  • 2 篇 杨晓斌
  • 2 篇 李飞
  • 2 篇 阮红环
  • 2 篇 武海军
  • 2 篇 冯莉
  • 1 篇 贾素慧
  • 1 篇 罗利琼
  • 1 篇 王国均
  • 1 篇 郑敏婕
  • 1 篇 刘明
  • 1 篇 刘希瑞
  • 1 篇 胡亚萍
  • 1 篇 蒋丹馨
  • 1 篇 张铁慧
  • 1 篇 薛泉
  • 1 篇 李婷鸿
  • 1 篇 樊露露
  • 1 篇 刘壮

语言

  • 4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文体辨析"
4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汉魏六朝文体辨析的学术渊源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 2000年 第2期 145-153页
作者: 傅刚 北京大学·中文系
文体辨析是汉魏六朝文学批评的基本前提 ,而其学术渊源则来自《七略》和《汉书·艺文志》。二书“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思想 ,对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史学乃至佛学 ,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和佛学家无不在这一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六朝目录学新变对文体辨析的消极影响——以“文笔说”为例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1期47卷 115-121页
作者: 李飞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100871
六朝时期四部分类法的逐步确立,对于文学发展而言其影响并非全然是积极的,将文体辨析限制在集部内部进行,反不能产生较为纯粹的文学观念。以当时最能体现文学独立意向的文笔说为例,文笔之分自始即在四部分类的前提下进行,但到了南朝时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汉魏六朝文体辨析观念的产生与发展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 1996年 第6期 24-33页
作者: 傅刚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
文体辨析的学术渊源出自《七略》、《汉志》,而辨体的事实,也见于《汉书·艺文志》。刘师培《论文杂记》说;“观班《志》之分析诗赋,可以知诗歌之体,与赋不同,而骚体则同于赋体。至《文选》析赋、骚为二,则与班《志》之义迥殊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魏晋文人集的形成路径及文体辨析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7年 第2期 19-28页
作者: 刘明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善本组 清华大学中文系
中国早期文人集的形成存在"文章结集"和"子书入集"两种主要的路径,前者是集部范畴内文人集编撰的独立表现;而后者则是随着文学观念特别分类体系的调整,子书出现部类的游移而归入文人集的范畴。魏晋文论的兴盛与编集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列斯科夫讲述体小说文体辨析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2期34卷 56-61页
作者: 杨玉波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上海200234
列斯科夫的讲述体小说的文体具有非常显著的独特性,其中来自人民中的故事讲述人超越作者——叙述者主导叙事,成为小说话语的主体和客体,从而改变了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内在的叙事结构。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颜之推《稽圣赋》的流传、辑佚与文体辨析
收藏 引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2年 第3期 70-73页
作者: 杨晓斌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颜之推《稽圣赋》在唐代有流传,宋代以后亡佚。宋代以后文献所著录《稽圣赋》系从前代书目著录或记载辗转抄录而来,所载《稽圣赋》文字内容都没有超出宋代文献范围,仅有个别异文而已。今存《稽圣赋》有异文,需加以考辨。王利器《颜之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小品文、杂文和随笔文体辨析
收藏 引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5期25卷 135-138页
作者: 周晓燕 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 江苏盐城224003
小品文、随笔和杂文既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小品文是在杂文、随笔等散文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灵动个性、智慧和精微特质的优美文体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章流别论》与文体辨析
收藏 引用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0年 第6期 118-130页
作者: 徐昌盛 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挚虞《文章流别论》通过“诗”“颂”等辨析文体的渊源,通过“诔”“七”等辨析文体的流变,通过“赋”“颂”等辨析文体的类别,通过“铭”体辨析文体的风格。辨名析理是魏晋玄学的重要方法。挚虞熟悉玄学,所撰《文章流别论》注重文体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六朝目录学新变对文体辨析的消极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10年 第5期 115-121页
作者: 李飞
六朝时期四部分类法的逐步确立,对于文学发展而言其影响并非全然是积极的,将文体辨析限制在集部内部进行,反不能产生较为纯粹的文学观念。以当时最能体现文学独立意向的文笔说为例,文笔之分自始即在四部分类的前提下进行,但到了南...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辞,还是赋?——《归去来辞》文体辨析,兼论辞赋差异
收藏 引用
古籍研究 1999年 第3期 63-70,26页
作者: 鄢化志 北京大学中文系
被誉为'南北朝文章之绝唱'(洪迈《容斋随笔》引宋祁语)、'两晋无文章,幸有此篇'(朱熹《楚辞后语》引欧阳修语)的《归去来辞》,是《陶渊明集》中备受选家青睐,为各种文学史和有关论著津津乐道的名篇,近年评论、赏析的文章也甚多。但其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