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历史学
    • 5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4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管理学
    • 3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15 篇 捐班
  • 2 篇 捐官
  • 2 篇 捐纳制度
  • 2 篇 官员
  • 2 篇 将本求利
  • 2 篇 张集馨
  • 1 篇 耶稣会士
  • 1 篇 胡庆余堂国药号
  • 1 篇 中西文化交流
  • 1 篇 杂职
  • 1 篇 胡雪岩
  • 1 篇 白金三品
  • 1 篇 候补道
  • 1 篇 康熙朝
  • 1 篇 贾植芳
  • 1 篇 近代中国
  • 1 篇 嗣宗
  • 1 篇 砚匣
  • 1 篇 鹤发
  • 1 篇 赵昌言

机构

  • 1 篇 宋庆龄陵园管理处...

作者

  • 1 篇 余育国
  • 1 篇 顾之川
  • 1 篇 陈四益
  • 1 篇 姚朔民
  • 1 篇 南怀瑾
  • 1 篇 小昭
  • 1 篇 郑海啸
  • 1 篇 张季琦
  • 1 篇 游宇明
  • 1 篇 王学太
  • 1 篇 齐玉东
  • 1 篇 阿蒙
  • 1 篇 董焱
  • 1 篇 朱玖琳
  • 1 篇 王胜国
  • 1 篇 朱正

语言

  • 1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捐班"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花翎飞盗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 1989年 第11期 59-60页
作者: 小昭
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中,一鹤发老人正指点他那穿黑色夜行服的徒儿习演精功。随着“飞角掠波,野马勾蹄!”的有力吆喝,徒儿时而腾空、时而点地,脚翻拳飞,力达之点,岩断石粉,煞气逼人,又见徒儿双手一抖,老人身边的蜡烛相继被飞针击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世纪风
收藏 引用
领导科学 2000年 第6期 28-29页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泉学新篇——介绍两部研究银锭的专著
收藏 引用
中国钱币 1989年 第3期 64-65,37页
作者: 张季琦 姚朔民
1988年5月和1989年1月,经香港钱币研究会马德和先生介绍,《中国钱币》编辑部先后收到台湾陈鸿彬、张惠信两位先生的著作《树荫堂收藏元宝千种图录》和《中国银锭》。春节后,卫月望先生赴台探亲,曾与张惠信先生交往,回来时。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德国传教士花之安与中西文化交流
收藏 引用
近代中国 1996年 第1期 23-40页
作者: 朱玖琳 宋庆龄陵园管理处文史研究室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基督教传教士对沟通中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特殊作用,德国传教士花之安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在华34年,花之安致力于基督教与儒教的调和,重新提出了明末耶稣会士主张的耶儒调和论,并赋予新的解释。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清代纳制度及其影响新论
收藏 引用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 第3期21卷 16-20,25页
作者: 王胜国
提到纳,人们立即会想到“卖官鬻爵”,自然斥之为弊政。纳最早始于秦汉,以后历代也曾先后实行,到清朝又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长期以来,认为“清代弊政纳为最”①的观点,在史学界已成定论。本文认为清代纳制度的形成,有一个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皇帝的烟火气息
收藏 引用
龙门阵 2013年 第4期 105-107页
作者: 游宇明
古代皇帝君临天下,权力无边,没有人可以制约,难免让人心生畏惧。古言道"伴君如伴虎",以此形容皇帝喜怒无常,大臣们可能随时招来杀身之祸。而我每次阅读历史小说或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都觉得艺术作品中皇帝的烟火气息明显要重一些。...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一幅封建末世的图画 读《道咸宦海见闻录》
收藏 引用
读书 1983年 第10期 18-22页
作者: 王学太
一个镇压过太平军、捻军的刽子手,一个封建制度的捍卫者,却通过自撰年谱的形式,描绘出大清帝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江河日下的光景,揭露了封建末世官场和吏治的黑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人品与器识的评鉴
收藏 引用
领导文萃 2006年 第8期 54-58页
作者: 南怀瑾
魏国的新王——襄王即位了,第一次召见孟子。孟子去了。可是两人见面谈话的情形和内容,没有作客观的直接记述,只说孟子见了襄王以后,出来了。然后由当事人之一的孟子对别人说:这位新王,一眼看上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像个皇帝。“望之...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清末的卖官制度
收藏 引用
春秋 2006年 第3期 52-55页
作者: 余育国 齐玉东
清末买官卖官公开化、合法化的标志是纳制度的确立和实行。纳,就是俗称的卖官鬻爵。它由清政府条订事例,按官阶大小,定出价格,公开出售,并形成制度。此制自产生起,就饱受各方攻击、非难,然而,纳制度却方兴未艾,历久弥坚,至晚清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读诗有感
收藏 引用
同舟共进 2001年 第11期 44-47页
作者: 朱正
邵燕祥《七夕有感》:人海浮沉若许年,谈今说古不新鲜。当时流血兼流汗,今日捐班算接。文以人传行不远,乱由上做斗犹酣。七夕预想盂兰节,巧手谁为糊纸船?诗人因有感而作诗,读诗者也不会毫无感应,于是作文。"当时流血"的当然是那数以千...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