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9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0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6 篇 文学
    • 6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9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6 篇 法学
    • 3 篇 民族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法学
  • 3 篇 历史学
    • 2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2 篇 理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林业工程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100 篇 折柳
  • 9 篇 李白
  • 9 篇 柳树
  • 8 篇 诗人
  • 7 篇 送别
  • 7 篇 杨柳
  • 6 篇 故园情
  • 6 篇 笛声
  • 4 篇 折杨柳
  • 4 篇 白居易
  • 4 篇 意象
  • 4 篇 清明前后
  • 4 篇 诗歌
  • 4 篇 戴柳
  • 4 篇 咏柳
  • 3 篇 长安城
  • 3 篇 情思
  • 3 篇 万木
  • 3 篇 春夜洛城闻笛
  • 3 篇 古代诗歌

机构

  • 2 篇 上海大学
  • 1 篇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
  • 1 篇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河北理工大学
  • 1 篇 江苏省南通西藏民...
  • 1 篇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
  • 1 篇 《辽南文艺》编辑部
  • 1 篇 重庆市彭水第一中...
  • 1 篇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
  • 1 篇 黑龙江省医学会毕...
  • 1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 篇 黑龙江省医学教育...
  • 1 篇 华侨大学
  • 1 篇 四川内江师范学院
  • 1 篇 山东聊城师范学院
  • 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 篇 武汉市吴家山中学
  • 1 篇 安顺学院
  • 1 篇 江苏省无锡市教育...

作者

  • 4 篇 李盛仙
  • 3 篇 钱国宏
  • 2 篇 许冬梅
  • 2 篇 吴济夫
  • 2 篇 顾正阳
  • 2 篇 康添俊
  • 1 篇 辛成哲
  • 1 篇 张放鸣
  • 1 篇 戴明玺
  • 1 篇 江舟
  • 1 篇 翟相君
  • 1 篇 刘千千
  • 1 篇 郑东京
  • 1 篇 张志龙
  • 1 篇 尚柯文
  • 1 篇 张申
  • 1 篇 严玉萍
  • 1 篇 魏润身
  • 1 篇 潘春华
  • 1 篇 刘一

语言

  • 10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折柳"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想象边塞
收藏 引用
小学生之友(阅读写作版)(下旬) 2024年 第1期 32-35页
作者: 刘一 不详
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古代很多边塞诗其实是凭想象创作的,李白的《塞下曲》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一组边塞诗共六首,可能作于天宝二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春夜洛城闻笛
收藏 引用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24年 第5期 10-11页
作者: 曾令材 不详
【名诗回放】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同步翻译】是谁家的玉笛暗暗地发出声音,笛声随着春风飘散,传遍洛阳城。今夜的笛曲中听到《》,哪个人不会油然而生思念家乡之情呢?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折柳寄情文化内涵的千年变迁
收藏 引用
文化产业 2023年 第14期 70-72页
作者: 刘千千 张淼 南通大学
”是中国古典文化意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蕴。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节目为例,追溯“”的文化内涵,将文化与当代科技文化相结合,展现“”的现代审美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彰显大国风范。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春夜洛城闻笛之玉笛与折柳曲探究
收藏 引用
名作欣赏 2023年 第11期 77-79页
作者: 陈子平 浙江海洋大学
为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更好地教育学生,传递知识与精神文化,本文通过对《春夜洛城闻笛》的意象进行探究,从玉之意象探究、玉笛所指、折柳曲的演变以及其所表达的感情方面具体展开论述,以求对教育教学有新的启发与帮助。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灞桥折柳:汉高祖的“约法三章”
收藏 引用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23年 第1期 42-43页
作者: 余定宇 不详
此次的灞桥之行,不是想来寻觅那一片梦中的烟,而只是寻觅一个发生在秦汉之际的法律故事。因为,在这个著名的故事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法律观念,可以说,一直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据史载:汉唐时代,河两岸,荫连绵数十里,每到阳春三月...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以诗会友
收藏 引用
当代学生 2024年 第8期 F0002-F0002页
作者: 张孝威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从小我就沉醉在中华古诗词的天地中:李白的豪放不、杜甫的沉郁顿挫、辛弃疾的壮志难酬…我总喜欢捧一卷诗书,从中品悟锦心绣口,领略千古豪情,体会悲欢离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翻看诗书之余,我时常灵光一现,写下属于我自...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折柳送别诗的民俗观照
收藏 引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年 第6期 71-74,70页
作者: 周明亮 河北理工大学
"折柳"作为我国特有的送别习俗起源很早,因为""在我国是"祝福"的象征,也是可以"驱鬼避邪"的"鬼怖木";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它既可以保护逝去的亲人的灵魂远行,同样保护活着的亲人路途平安。折柳送别的习俗植根于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折柳送别”解——论“折柳”民俗蕴涵的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
收藏 引用
阴山学刊 2006年 第4期19卷 5-11页
作者: 李亚军 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 内蒙古包头014030
中国有悠久的折柳送别传统,对于这一民俗形成缘由解释较为纷繁,一般认为以“”谐“留”,是谐音现象。从民俗学、文化学角度,依据大量的文献材料,追溯“折柳”民俗的起源,分析折柳送别现象的生成机理与演变脉络,梳理民俗事项与诗歌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折柳”的历史演变、文化意蕴和宗教情感
收藏 引用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3期18卷 79-83页
作者: 戴明玺 山东聊城师范学院经法学院 山东聊城252059
折柳”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化习俗,它起源于汉代民间,常见于隋唐及尔后的送别诗中。文章对“折柳”和《》古曲的演化过程进行检讨。隋唐以前,折柳用于诗中,并未与离别发生关联,隋唐之际,折柳才成为赋别的专用述语。《》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折柳”与送别诗词中的杨意象
收藏 引用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 第2期27卷 88-91页
作者: 曹瑞娟 商光锋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曲阜273165
“杨”是我国古代送别题材诗词的主要意象之一,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古代自汉朝以来形成的“折柳赠别”的社会习俗。杨意象在送别诗词中有着多姿多彩的表现和生动感人的特点,为历代诗人所沿用不衰。“折柳”习俗与杨意象在送别诗词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