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9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 篇 文学
    • 1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9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4 篇 法学
    • 4 篇 社会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主题

  • 29 篇 托事
  • 23 篇 依声
  • 9 篇 《说文》
  • 7 篇 假借字
  • 7 篇 六书
  • 7 篇 许慎
  • 6 篇 古字
  • 6 篇 通假字
  • 4 篇 用字
  • 4 篇 说文
  • 3 篇 古今字
  • 3 篇 借字
  • 3 篇 同意相受
  • 3 篇 本义
  • 3 篇 转注字
  • 3 篇 双声
  • 3 篇 音意字
  • 3 篇 形声字
  • 2 篇 初文
  • 2 篇 古文

机构

  • 2 篇 大庆石化总厂宣传...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人民日报
  • 1 篇 贵阳师院中文系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娄底师专中文科
  • 1 篇 叙永县第二人民医...
  • 1 篇 广西大学
  • 1 篇 集贤县教师进修学...

作者

  • 1 篇 张家壮
  • 1 篇 刘绍东
  • 1 篇 王平文
  • 1 篇 彭志雄
  • 1 篇 王凤阳
  • 1 篇 王礼贤
  • 1 篇 何志华
  • 1 篇 牛春生
  • 1 篇 吴平
  • 1 篇 子叶
  • 1 篇 陆宗达
  • 1 篇 何兆吉
  • 1 篇 徐侃
  • 1 篇 梁国均
  • 1 篇 王路
  • 1 篇 周靖民
  • 1 篇 夏中易
  • 1 篇 世龄
  • 1 篇 张玉麟
  • 1 篇 肖甫春

语言

  • 2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托事"
2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依声托事考——依声托事的规律
收藏 引用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 第2期 113-122页
作者: 周开度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我们这个汉字是怎么记录汉语的呢?古人“分文析字”,总结为六书,《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之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六书:...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学术信息·补白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5期35卷 13-42+51-58+75-84+93-100+111-118+134-149+156-162+1页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文通假浅说
收藏 引用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 第3期 76-82页
作者: 牛春生
一 古文通假,过去叫做假借。早在东汉时,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的“六书”理论中就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①从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大倡“破通假字而读以本字”之后②,才渐有“通假”之称。 那么,通假与...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六书”中的两个矛盾——转注、假借新论
收藏 引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 第5期 132-138页
作者: 王凤阳
传统文字学的核心是“六书”,“六书”中说解最纷纭的是“转注”和“假借”两书,本文想从新的角度给这两书作些新的解释。“六书”是西汉以来的古文经学家接受古代遗产时从研究、比较篆文字形里归纳出来的六种“速字法”和“写词法”。...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于戴震的《转语二十章》
收藏 引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79年 第4期 80-90页
作者: 李运益
0.1戴震(1723—1777)对音韵、训诂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既问学于江永,又是段玉裁、王念孙的老师,在清代著名音韵、训诂学家中,处于承上起下的地位.《转语二十章》(以下简称《转语》)就是他在这方面的一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著作.《转语...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辞海通假疑义举例
收藏 引用
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 第4期 23-29页
作者: 子叶
先总说一下提出疑义的缘由。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谈六书时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按理说,有一“事”就该有一“字”,无所谓“托”。但世间“事”无穷,要一一见之于“字”,实在是办不到的。这样,在象形、指事...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假借臆说 第一篇 总论
收藏 引用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 第3期 50-61页
作者: 张玉麟 贵阳师院中文系 副系主任、副教授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假借正诠周官保氏教国子以六书,六书者,造字之本也。文字不越形、事、意、声,故六书之中,指事、象形、会意、形声之为造字,其事易见也,转注之同意孳乳,其为造字,亦人所易晓也。独假借以节文为造字,其事甚晦,其理似乖。...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六书简论
收藏 引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 第5期 36-44页
作者: 陆宗达
“六书”这个名称,始见于《周礼·保氏》,而“六书”的细目,则始见于刘歆《七略》。由此可知,用“六书”分析汉字,是从汉代古文家开端的。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经》古今字之嬗变
收藏 引用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 第3期 30-35页
作者: 肖甫春 大庆石化总厂宣传部 干部163714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迄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其中难免有许多简古艰涩的古字古词。汉字在不断地发展,汉语在不断地变化,要想使时人明白《诗经》中的古字古词,必须用今字今词解释古字古词,从而出现了古...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杜诗《佳人》篇发微
收藏 引用
古典文学知识 2006年 第2期 71-77页
作者: 张家壮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