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 篇 艺术学
    • 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6 篇 文学
    • 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14 篇 我不是潘金莲
  • 2 篇 女性形象
  • 2 篇 刘震云
  • 1 篇 荒诞
  • 1 篇 平等
  • 1 篇 口语体
  • 1 篇 社会秩序
  • 1 篇 影像虚构
  • 1 篇 主体
  • 1 篇 主题审美
  • 1 篇 他者
  • 1 篇 多声部性
  • 1 篇 复调
  • 1 篇 “新程式”
  • 1 篇 对话
  • 1 篇 妥协
  • 1 篇 方与圆
  • 1 篇 叙事话语
  • 1 篇 字幕翻译
  • 1 篇 品牌效应

机构

  • 2 篇 新乡学院
  • 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宜兴市官林中学
  • 1 篇 上海戏剧学院
  • 1 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1 篇 河南科技学院
  • 1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1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1 篇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 1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1 篇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 1 篇 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1 篇 朱开河
  • 1 篇 蔡智彬
  • 1 篇 雷雅涵
  • 1 篇 方强
  • 1 篇 林秀惠
  • 1 篇 郭娱娜
  • 1 篇 童业富
  • 1 篇 侯东晓
  • 1 篇 罗干
  • 1 篇 云旻昱
  • 1 篇 白明利
  • 1 篇 谢建文
  • 1 篇 李振刚
  • 1 篇 董颖
  • 1 篇 梁碧波

语言

  • 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我不是潘金莲"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新程式”的舞台呈现——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 2024年 第20期 36-38页
作者: 雷雅涵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201100
作为传入中国的舶来品,戏剧工作者们应持续重视并探索着将话剧本土化,致力于吸收中国传统戏曲中写意性、程式化的精华瑰宝。国新锐导演丁一滕在戏剧实践中贯彻自己的“新程式”创作方法,他主张以身体为表演内核,从传统的戏曲程式表演...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文小说口语体的德译过程——以《我不是潘金莲》德译本为例
中文小说口语体的德译过程——以《我不是潘金莲》德译本为例
收藏 引用
作者: 郭娱娜 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本文基于Peter Koch和Wulf Oesterreicher建立的小说口语体特点分析框架,以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以及由Michael Kahn-Ackermann翻译的德译本《Scheidung auf Chinesisch》为例建立口语体分析语料库,使用描述法分别对中德文中出...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夺胎于文字的影像——《我不是潘金莲》改编刍议
收藏 引用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 第3期 45-51页
作者: 童业富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南长沙410205
在电影改编中,一般要忠实于原著就难以有所创造,要有所创造就难以忠实于原著。影片《我不是潘金莲》尝试一方面从标题、故事情节、叙事人称、结构等方面忠实于原著,另一方面又在画外音的使用、画幅的创造性表现、伴随文本与潜文本的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刘震云小说人物的精神困境及解脱之路——以《一句顶一万句》与《我不是潘金莲》为例
收藏 引用
名作欣赏 2018年 第30期 105-107页
作者: 方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震云于2009年出版的《一句顶一万句》以及2012年出版的《我不是潘金莲》是他的重要作品。这两部小说故事的开端均发生在作者的故乡河南省延津县,不论是《一句顶一万句》中的杨百顺和牛爱国,还是《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他们都在...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被利用的女性身份——谈《我不是潘金莲》的女性形象构建
收藏 引用
传媒与教育 2017年 第2期 61-64页
作者: 罗干 中国传媒大学
冯小刚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利用潘金莲这一极具噱头与想象空间的名词,为影片的女主角李雪莲设置了一个身份陷阱。影片构建起一个在男权空间中四处冲撞的女性形象,并利用这一女性身份讲述了一个看似为自己正名、争取女性权利的正能量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复调与对话: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主题探析
收藏 引用
求知导刊 2017年 第7期 148-151页
作者: 云旻昱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北京100081
丰富性与深刻性一直以来都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追求,但对于受到市场化和艺术商业化影响的当代电影来说,这一追求越来越难以实现。刚上映不久的《我不是潘金莲》虽然是一部商业片,但褪去浮华外壳,其多重矛盾的丰富性及主题的深刻性清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电影改编的影像虚构、主题审美与品牌效应——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
收藏 引用
新乡学院学报 2017年 第5期34卷 32-34页
作者: 谢建文 新乡学院文学院 河南新乡453003
文章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从影像虚构、主题审美和品牌效应等方面对刘震云作品的改编进行讨论,通过从小说到电影的结构整合、影像表达和形象升华,进一步理解该影片在讲述普通百姓的"中国故事"的同时所呈现的厚重思想力量、文化底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方与圆画幅的思考
收藏 引用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9年 第5期 62-63页
作者: 梁碧波 西南交通大学
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通过对画幅的大胆运用,创造出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具体体现在圆形画幅使得电影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画面感;圆形画幅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圆形画幅使得电影的镜头语言产生了变化。同时,电影借助画幅的变化隐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极端·荒诞·妥协——论影片《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特征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7年 第3期 94-98页
作者: 侯东晓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曲阜273165
我不是潘金莲》在形式上采用了圆形、方形和宽银幕的构图方式,造成了一种间离效果,将观众从叙事中剥离出来,并在这一剥离中使观众增强对影片主题的接受;其次,在叙事上,导演通过李雪莲三次放弃上访,把影片的叙事重心由制度转向个体,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绕”不开的现买荒诞-(〈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
收藏 引用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6年 第10期 45-45,47页
作者: 朱开河 宜兴市官林中学 江苏无锡214251
刘震云自称是中国最能“绕”的作家,他的高明之处恰恰就在于,他对生活荒诞本质的把握十分到位.他认识到这种荒诞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甚至哪一级政府造成的,而是所有涉及事件的人物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实中“生活的逻辑”越来越混乱,...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