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文学
    • 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5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生态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7 篇 情礼
  • 1 篇 敬让
  • 1 篇 人情风
  • 1 篇 抽样调查
  • 1 篇 湖北省
  • 1 篇 分析
  • 1 篇 后村
  • 1 篇 标准分
  • 1 篇 人的尊严
  • 1 篇 40年代
  • 1 篇 晚娘
  • 1 篇 “草木”
  • 1 篇 自然界
  • 1 篇 城镇居民家庭
  • 1 篇 四川人民
  • 1 篇 人生观
  • 1 篇 世教
  • 1 篇 儒学
  • 1 篇 精心照料
  • 1 篇 石家庄

机构

  • 2 篇 西华师范大学
  • 1 篇 河北大学
  • 1 篇 安徽大学
  • 1 篇 石家庄工行桥西办
  • 1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湖北省咸宁地区公...
  • 1 篇 云南师范大学
  • 1 篇 山西省长治市英雄...

作者

  • 1 篇 李鹏翔
  • 1 篇 穿石
  • 1 篇 张卫
  • 1 篇 张杏娟
  • 1 篇 汪晓佳
  • 1 篇 莫罗红
  • 1 篇 杜涛
  • 1 篇 管丽珺
  • 1 篇 梁球
  • 1 篇 杨迪源
  • 1 篇 陈亮
  • 1 篇 郭丽君
  • 1 篇 陆建华
  • 1 篇 李鲤
  • 1 篇 明见
  • 1 篇 祝德胜
  • 1 篇 姚柏林
  • 1 篇 张昊阳

语言

  • 1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情礼"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汉魏时代情礼观念的嬗变
收藏 引用
炎黄地理 2023年 第11期 23-25页
作者: 张昊阳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两汉时期崇孝治世,孝行之名融入社会伦常之中。然元光元年(前134)始,孝道与察举制相结合,成为选官的标准。东汉以降,孝行逐渐过度,甚至发展至“病态”。而魏晋时期,士人对孝道的关注更多地侧重于情感方面,然其末流,则愈发失真。无论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对农民觉醒的热情礼赞——评韦编联的小说集《七色人生》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 1989年 第3期 58-60页
作者: 梁球
中年壮族作家韦编联的小说集《七色人生》(1988年8月,广西民族出版社)以诗一般的语言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民族特色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部以反映农村生活为主体的小说集,其最富内涵最有价值的便是作家塑造的老农民形象。韦编联出身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刘克庄的诗教观与中国儒家诗教的演化
收藏 引用
甘肃社会科学 2003年 第2期 22-25页
作者: 明见 河北大学文史学院 河北保定071002
儒家诗教成熟于汉代。到宋末的刘克庄 ,分别从教化观、情礼观、美刺观上对儒家诗教进行了某些转变。这些转变有着必然的历史逻辑 ,即它展现了中国儒家诗教从先秦汉代到宋代的演化历史。而在这些演化过程中 。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一幅鲜红的青春“祭幛”——读《红土热血》有感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 1993年 第3期 58-59页
作者: 张卫
因为我也曾是知青,所以,当读罢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纪实文学《红土热血》,我有种强烈的感受,仿佛有一种无形的但极端恢宏、极端神秘的力量在呼唤着我,使我与这些未曾谋面的作者产生心灵契合。是的,无论他们离我多远,他们的精神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说一说“人情礼
收藏 引用
当代矿工 1998年 第12期 25-25页
作者: 祝德胜
“人情礼”已成为都市居民经济上和心理上的一大负担,这一结论,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同。“礼重情意重,礼轻情意了。”这两句变了词的常用语(礼轻情意重)足以说明这一结论。事实就是这样,如今,隔三差五的请客、送礼,使不少居民连连叫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敬让:葛洪的治世理路——兼论葛洪之于儒学的意义
收藏 引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 第6期36卷 117-125,134页
作者: 管丽珺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思政通识教育部 广东广州510970
魏晋之思想,是人(个体)的觉醒,与礼法(群体)离异。情与礼矛盾之失衡,是葛洪治世思路的着力点。其思考的问题是,在认同个体价值的前提下,个体如何在群体生活?如何避免与社会规范、秩序的冲突和矛盾?于时礼废之俗,继续强化"称情而直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礼与法的罅隙——从法律角度看沈从文《萧萧》
收藏 引用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 第1期30卷 51-56页
作者: 李鲤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云南昆明650500
《萧萧》作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极可注意的一篇,以法律、习俗、人性等多重因素的纠葛构成了文本的内部张力。在这个故事中,既有沈从文着力构建的人情、人性善的一面,也有民国童婚陋习和底层群众麻木不自觉的表现。萧萧最终的结局,是...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礼记》之礼学
收藏 引用
朱子学刊 2008年 第1期 38-48页
作者: 陆建华 安徽大学哲学系
《礼记》主要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学者学礼研礼的记录,包括礼仪制度的记载和礼学思想的阐发等多方面的内容。就其礼学思想而言,又包括礼的价值的说明、礼的发生与制作的论述、礼的相因与损益的探讨、情礼关系的分析以及乐论等内容。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燕梦卿与林黛玉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3期26卷 35-39,52页
作者: 莫罗红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南充637002
燕梦卿和林黛玉是中国小说史上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淑女形象的理想化呈现。她们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审美理想:以"草木"喻人,借物之高洁品质来写人之清净性情,并暗含人物的命运走向;情与礼的融合,表明作者对自然人性的欣赏;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替父
收藏 引用
当代矿工 1997年 第10期 44-45页
作者: 汪晓佳
父亲是在困难当头的40年代参加的抗日游击队。他白天躲在青纱帐或者深山老林里,晚上便出来打鬼子、汉奸。后来,经组织上介绍。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