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文学
    • 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哲学
    • 4 篇 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14 篇 情性论
  • 2 篇 杨维桢
  • 1 篇 孙过庭
  • 1 篇 主体论
  • 1 篇 诗学理论
  • 1 篇 《管子》
  • 1 篇 此则
  • 1 篇 文“气”论
  • 1 篇 情景论
  • 1 篇 王礼
  • 1 篇 赞学
  • 1 篇 经世致用
  • 1 篇 董仲舒
  • 1 篇 元代诗学
  • 1 篇 《青山集》
  • 1 篇 君主
  • 1 篇 采诗存史观
  • 1 篇 百姓
  • 1 篇 主体性
  • 1 篇 审美境界

机构

  • 2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安徽大学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山东理工大学
  • 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 篇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 1 篇 清华大学
  • 1 篇 甘肃省社科院
  • 1 篇 四川大学
  • 1 篇 曲靖师范学院
  • 1 篇 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1 篇 张杰
  • 1 篇 高雅
  • 1 篇 杨遇青
  • 1 篇 高杨
  • 1 篇 秦燕春
  • 1 篇 郑济洲
  • 1 篇 冯庆
  • 1 篇 汪江欣
  • 1 篇 王步贵
  • 1 篇 何跞
  • 1 篇 吴兴明
  • 1 篇 李征宇
  • 1 篇 谢建军
  • 1 篇 田艳芳

语言

  • 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情性论"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近代情性论变革的动机与悖——以康有为和谭嗣同的“内在理路”为线索
收藏 引用
福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 第10期 110-119页
作者: 冯庆 中国人民大学
传统情性论的近代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康有为、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凭借中西各家关于物质自然变化的学说话语,重新构建了一种以自然感性为依托的平等主义的情性论,传统儒家礼乐情性论的伦理规约诉求遭到贬黜。这...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心性与情性——从心性角度管窥黄庭坚哲学与诗学思想
心性与情性——从心性论角度管窥黄庭坚哲学与诗学思想
收藏 引用
作者: 杨遇青 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一个知识分子的哲学或宗教思想往往是他安顿灵魂与生命的家园。用黄庭坚的话语来讲就是“使根深蒂固,然后枝叶茂尔”(《与洪驹父书》),“根源深远,则波澜枝叶无遗恨矣”(《答王复观书》)。关于“性与天道”的哲学思想是黄庭坚安身立命之...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管子》情性论
收藏 引用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4期32卷 43-48页
作者: 张杰 山东理工大学<管子学刊>编辑部 山东淄博255000
《管子》以治国为核心的人性是以人生而就有的本能即情性为人性,可称之为情性论。《管子》情性论以满足君主、百姓情性,即以治国安邦为核心。它与孟子、荀子、告子等人性思想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一,《管子》情性论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齐诗》情性论新探
收藏 引用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2期28卷 104-109页
作者: 李征宇 南京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
汉代儒家学者接续先秦学者对情性的关注,运用情性论《诗》,在汉代经学视野下对于文学内部规律进行了有益探讨。汉代四家诗中,《齐诗》学者的情性论颇有特色。同出一脉的匡衡与翼奉对此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翼奉以阴阳五行、天人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元代杨维桢“情性论”诗学研究
收藏 引用
阅江学刊 2013年 第5期5卷 145-148页
作者: 高杨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100024
杨维桢的"情性论"诗学是元代诗学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态,其形成与元代独特的经学背景密切相关。元代经学在主体性转向上迈进了一大步,这对元代诗的影响表现在哲学化和注重自我两个方面。杨维桢的"情性论"诗学对于诗歌的本质和功能进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王符人性思想发微
收藏 引用
兰州学刊 1989年 第2期 26-31页
作者: 王步贵 甘肃省社科院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的长河中,汇聚了涓涓细流,而人性问题,则是这些涓涓细流中的一支,它奔泻不息,源远流长,一直为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所关注,在他们的言与著迷里都曾留下了精辟的宏和见解。 远在先秦的《诗经》和《书经》中,就...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意象”和“意境”:中国古代诗的意义的取向
收藏 引用
中外文化与文 2009年 第1期 76-89页
作者: 吴兴明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由于受意识哲学和心理主义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用思想、意识、表现、再现、情感、心境等词汇去解释中国古代的诗意。本文力图矫正这一倾向,着重从意义的角度去梳理'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的内涵。我们知道,佛教独特的意义视野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王礼文学观研究
王礼文学观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汪江欣 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王礼(1314-138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工于文章,著述甚富,但多散佚。今唯所著《麟原文集》前后共二十四卷存世。王礼的文名传扬于外,颇受时人推重,且其为人也得到了当时文学之士的认可。其文学思想理颇为丰富,在元代文学理中都...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偏至之性”说对中国古代性格理的意义
论“偏至之性”说对中国古代性格理论的意义
收藏 引用
作者: 田艳芳 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文试图突破明清小说的评点著作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背景出发,以偏至之性为基准,把握偏至之性在情性论到性格的发展中的作用,述“偏至之性”说对中国古代性格理的意义。先秦两汉时期荀子的“性恶”与孟子的“性善”...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赵文《青山集》中的诗学理
收藏 引用
华夏文化 2016年 第2期 84-91页
作者: 何跞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元代文人赵文《青山集》中十篇为他人所作诗文集序是其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囊括了诗歌起源、创作、接受三大方面,由于赵文本人颇具思想个性,其中涉及许多在当时很富有价值的诗学理。他认为诗歌产生于人的情性,是出于'天'的。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