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6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3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 篇 医学
    • 19 篇 中医学
    • 4 篇 中西医结合
    • 3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工学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工商管理

主题

  • 36 篇 恶血
  • 4 篇 活血祛瘀药
  • 4 篇 祖国医学
  • 3 篇 血脉
  • 3 篇 灵枢
  • 3 篇 血瘀
  • 3 篇 淤血
  • 2 篇 郁金
  • 2 篇 眯目
  • 2 篇 头疼
  • 2 篇 温胃
  • 2 篇 活血化淤
  • 2 篇 血淤
  • 2 篇 活血化疲
  • 2 篇 节时
  • 2 篇 红花
  • 2 篇 疼痛
  • 2 篇 反应
  • 2 篇 气血
  • 2 篇 离经之血

机构

  • 2 篇 上海第一医学院
  • 1 篇 湖南中医学院附属...
  • 1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1 篇 湖南中医学院
  • 1 篇 上海市黄浦区浦东...
  • 1 篇 湖北省十二汽第四...
  • 1 篇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
  • 1 篇 益阳县中医院
  • 1 篇 江苏如东县中医院
  • 1 篇 茌平县人民医院
  • 1 篇 湖北省襄凡市中医...
  • 1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
  • 1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 篇 南京中医学院附属...
  • 1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1 篇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
  • 1 篇 上海华山医院
  • 1 篇 湖北省麻城市人民...
  • 1 篇 宁夏医学院附属银...
  • 1 篇 安徽肥西县三河医...

作者

  • 2 篇 姚共和
  • 1 篇 施永德
  • 1 篇 奚永江
  • 1 篇 张曼
  • 1 篇 陈思敏
  • 1 篇 邹云翔
  • 1 篇 李鼎
  • 1 篇 张静莎
  • 1 篇 吕传真
  • 1 篇 李彤
  • 1 篇 梁飞
  • 1 篇 倪世涛
  • 1 篇 李向红
  • 1 篇 姜春华
  • 1 篇 古丽努尔.阿哈提
  • 1 篇 谷雨芃
  • 1 篇 仝士颖
  • 1 篇 朱光斗
  • 1 篇 李仁众
  • 1 篇 徐灵胎

语言

  • 3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恶血"
3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基于“恶血归肝”理论从疏肝逐瘀探讨精索静脉曲张的辨证治疗
收藏 引用
环球中医药 2024年 第2期17卷 292-295页
作者: 谷雨芃 息金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100029
精索静脉曲张是男科常见病,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异常迂曲增粗、扩张和伸长。该病在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的同时,因其能导致男性不育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医学“恶血归肝”理论源自李杲《医学发明》,该理论以恶血为核心,以肝为关键,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恶血归肝”理论及其在痛经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现代中医药 2021年 第3期41卷 60-63页
作者: 付宏伟 耿连岐 宗振勇 刘西贤 张静莎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 天津300451
根据古代医家对恶血归肝理论的论述,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讨"恶血归肝"的含义及气滞瘀型痛经的形成机理和致病特点。结合"女子以肝为先天"的生理特性以及痛经与肝的关系,认为痛经的基本病机是肝郁气滞、不通则痛,治疗上采用疏肝理气...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伤科“恶血归肝”理论之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医正骨 1988年 第4期 6-10页
作者: 姚共和 湖南中医学院附属一医院骨伤科
外伤暴力作用于机体,多致脉络破裂,液离经,离经之壅阻于肌肤筋骨之间、体腔脏腑之内,谓之“恶血留内”。古代医家认为“从高坠下,恶血留内,不分十二经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恶血必归于肝”谈起
收藏 引用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1985年 第1期 23-24页
作者: 孙益平 江苏如东县中医院
恶血必归于肝”的理论,是由李东恒在《医学发明》一书中所提出的,他说:“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胁下,盖主故也。”从而把“恶血”与肝的关系首先揭示出米。“恶血”者,瘀也,如《素问·水胀篇》“恶血当...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恶血与脾之关系
收藏 引用
江西中医药 2007年 第2期38卷 22-23页
作者: 周波 梁爽 牛阳 朱西杰 宁夏医学院 银川750004 宁夏医学院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 银川750001
恶血,亦即瘀,是瘀阻于脉外,积存于组织间隙的坏死液。恶血的形成是多因素的结果,同时恶血的形成也能导致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变,本文就脾的生理、病理等方面与恶血的联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脾病治瘀”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瘀,莫混为一谈
收藏 引用
中医健康养生 2022年 第6期8卷 67-69页
作者: 陈慧娟 上海中医药大学
瘀看起来十分相似,很多人习惯将其混用,认为没有区别。实际上,二者是不同的中医学术语,概念及应用的场合都有所不同。瘀病之因,瘀病之态瘀之名,最早见于《伤寒论》,比其成书更早的《黄帝内经》虽未提及瘀,但已有恶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
收藏 引用
中国道教 2022年 第6期 1-1页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脉以散恶血;取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
收藏 引用
中国道教 2022年 第4期 1-1页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户背。取之膺中外腧,背在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热,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脉以散恶血;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医伤科的辨证用药
收藏 引用
河南中医 1981年 第5期 33-35页
作者: 仝士颖 河南中医学院附院
中医伤科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祖国医学经典著作《素问》,对伤证的病因,病理、症状和治疗,即作出扼要的论述:'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不仅阐明了急性创伤应采取攻下通便的治疗原则,同时还指出其主要...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当归寄情思
收藏 引用
家庭中医药 2018年 第4期25卷 16-18页
作者: 程超寰 上海
当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本草别说》云:"当归治妊妇产后恶血上冲,仓卒取效。气昏乱者服之即定。此盖服之能使气各有所归……恐圣人立当归之名必因此出矣。"《本草纲目》则曰:"古人娶妻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