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3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5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4 篇 哲学
    • 34 篇 哲学
  • 9 篇 文学
    • 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4 篇 法学
    • 4 篇 社会学
  • 4 篇 历史学
    • 4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57 篇 性命之学
  • 4 篇 邵雍
  • 3 篇 宋明理学
  • 3 篇 周敦颐
  • 3 篇 物理之学
  • 3 篇 心学
  • 3 篇 古文运动
  • 2 篇 道教
  • 2 篇 新儒学
  • 2 篇 苏辙
  • 2 篇 心性论
  • 2 篇 诗文集
  • 2 篇 渊明
  • 2 篇 理学思想
  • 2 篇 心性之学
  • 2 篇 险怪
  • 2 篇 佛学
  • 2 篇 苏轼
  • 2 篇 玄关一窍
  • 2 篇 黄裳

机构

  • 5 篇 河北大学
  • 4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山东大学
  • 2 篇 河南大学
  • 2 篇 武汉大学
  • 2 篇 湘潭大学
  • 1 篇 丝宝艺术馆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湖南大学
  • 1 篇 福建仙游县博物馆
  • 1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1 篇 北京图书馆
  • 1 篇 江西财经大学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 篇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 1 篇 湖北省政协民族宗...
  • 1 篇 安徽大学
  • 1 篇 四川大学
  • 1 篇 福州大学

作者

  • 3 篇 朱刚
  • 3 篇 赵载光
  • 2 篇 刘洋
  • 2 篇 刘固盛
  • 1 篇 李泽厚
  • 1 篇 沈善洪
  • 1 篇 张卉
  • 1 篇 刘立夫
  • 1 篇 刘敏
  • 1 篇 张其成
  • 1 篇 胡发贵
  • 1 篇 王晓乐
  • 1 篇 卓连营
  • 1 篇 申国卿
  • 1 篇 赵吉惠
  • 1 篇 夏瑰琦
  • 1 篇 赵国权
  • 1 篇 范靖宜
  • 1 篇 周云逸
  • 1 篇 钟华

语言

  • 5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性命之学"
5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周敦颐的易学性命之学
收藏 引用
周易研究 2009年 第4期 73-79页
作者: 赵载光 湘潭大学哲学历史文化学院
宋明道学的核心是天道性命之学。周敦颐以《周易》的太极阴阳理论构建了一个有机论的宇宙模式,本太极以立人极。他将《易传》的"继善成性"论与《中庸》的"诚者天之道"相结合,以"诚"作为性命之本,奠定了宋明易学性理之学的新方向。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苏门反性命之学发覆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 2023年 第12期 29-37页
作者: 乐进进 山东大学文学院
性命之学伴随着宋代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而风靡于世,其特质是对以往儒学系统的哲理性深化。但其兴起之初,便因圣人不论的名义受到以欧阳修为首的官方话语机制的排抑。王安石借由秉政契机将自家性命道德理论定型为国家意识形态,招致以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苏轼、苏辙的“性命之学
收藏 引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年 第6期24卷 86-92页
作者: 叶平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先秦至汉唐的儒学以论证和实现社会政治制度为主,对于道德性命讲得不多。北宋初期的儒学复兴,主要集中于政治理想层面,也并没有将道德性命之学当做最重要的问题加以研讨。这个问题最初由王安石开启,后来由二程等理学家进行开拓与发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邵雍:从物理之学性命之学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01年 第3期 55-63页
作者: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100029
对于北宋道学五子之一的邵雍,研究者一般将其“象数学”体系视为推演宇宙万物周期发展过程的“物理”之学,对其“性命之学关注不够。本文集中探讨邵雍《皇极经世》和《击壤集》的“性命学”体系,认为邵雍走的是以天道推论人道、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浅谈《性命圭旨》的性命之学
收藏 引用
宗教学研究 1997年 第1期 97-100页
作者: 葛瑞冬
浅谈《性命圭旨》的性命之学葛瑞冬本文对明代重要的内丹学著作《性命圭旨》一书的性命学说进行了分析,指出该书在修炼理论上强调性与命相互依存,身与心缺一不可,始终贯彻性命双修的原则,但在此基础上,对性与命又有所侧重,即侧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陈致虚对内丹道派“性命之学”的融合与改进
陈致虚对内丹道派“性命之学”的融合与改进
收藏 引用
作者: 胡景南 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绪论中结合相关先行研究,指出虽然陈致虚是促成全真教南北合宗的关键人物,但是目前学界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往往集中于陈致虚对南北两宗传法谱系的整合之上,在丹法思想体系层面上的研究成果则为数甚少,且大多为其思想的简单介绍,或仅仅局...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邵雍思想中的性命之学
收藏 引用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 第6期17卷 87-90页
作者: 刘洋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河北保定071002
性命之学在邵雍学说中占有比较独特的地位,其学贯儒道二教,并在人性学说上将两家的思想加以融合,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思想学说。在人性论方面秉承着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并使之与道家的自然学说相融合,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融合在一起,...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华丽自然到平淡自然——才性观与文论中“自然”概念的转变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 2021年 第3期 116-127页
作者: 徐俪成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241
在六朝文学批评中,“自然"本包括“华丽”的义项。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六朝文论,从生成论的角度,认为作者性情自然外铄成文即是自然的文章,同时受郭象独化论的影响,认为作者的性情不同,有繁缛之才者,写作华丽之文即为自然。到了宋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契嵩佛学化的《中庸》诠释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4期51卷 31-38,198,199页
作者: 张卉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
契嵩以释为本、以儒为用对《中庸》的核心范畴进行了解读。他指出,《中庸》之“性”是真如、清净;“喜怒哀乐”之“情”是绝情之权,“修道之教”是圣人以清净之性教人制情;“中庸”是“不为”(空);“诚”为真如、为空,贯穿于万物的始终...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黄裳《道德经讲义》的诠释思想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6期47卷 76-82页
作者: 刘固盛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本文从体悟常道、金丹正途、应世之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黄裳所著《道德经讲义》的诠释思想。通过气的概念和玄关一窍理论,将老子之常道落实到修炼丹道,言丹道又不离治世之道,这就是黄裳诠释《老子》的内在理路。这一诠...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