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36 篇 期刊文献
  • 45 篇 学位论文
  • 29 篇 报纸
  • 1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2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0 篇 历史学
    • 228 篇 中国史
    • 203 篇 考古学
    • 6 篇 世界史
  • 145 篇 文学
    • 83 篇 新闻传播学
    • 5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42 篇 艺术学
    • 107 篇 美术学
    • 83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9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37 篇 工学
    • 71 篇 建筑学
    • 26 篇 城乡规划学
    • 15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土木工程
    • 9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27 篇 管理学
    • 69 篇 工商管理
    • 26 篇 公共管理
    • 18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8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82 篇 经济学
    • 77 篇 应用经济学
  • 66 篇 教育学
    • 56 篇 教育学
    • 9 篇 体育学
  • 45 篇 法学
    • 13 篇 民族学
    • 12 篇 社会学
    • 9 篇 政治学
    • 8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7 篇 法学
  • 45 篇 理学
    • 20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4 篇 地理学
  • 32 篇 哲学
    • 32 篇 哲学
  • 9 篇 医学
  • 5 篇 农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929 篇 徽州文化
  • 66 篇 黄山市
  • 60 篇 徽商
  • 52 篇 徽派建筑
  • 34 篇 黄山
  • 34 篇 徽文化
  • 32 篇 古徽州
  • 32 篇 安徽
  • 29 篇 地域文化
  • 27 篇 徽州地区
  • 26 篇 古村落
  • 26 篇 安徽省
  • 25 篇 徽学
  • 22 篇 徽州
  • 20 篇 中国
  • 20 篇 博物馆
  • 19 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 18 篇 新安画派
  • 17 篇 婺源
  • 16 篇 明清时期

机构

  • 76 篇 黄山学院
  • 59 篇 安徽大学
  • 36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17 篇 合肥工业大学
  • 15 篇 安徽工程大学
  • 9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8 篇 安徽财经大学
  • 8 篇 安徽农业大学
  • 7 篇 安徽建筑大学
  • 6 篇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
  • 5 篇 复旦大学
  • 5 篇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
  • 5 篇 安徽博物院
  • 5 篇 合肥学院
  • 4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4 篇 同济大学
  • 4 篇 芜湖师范专科学校...
  • 4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4 篇 蚌埠学院
  • 4 篇 皖西学院

作者

  • 11 篇 方利山
  • 9 篇 刘伯山
  • 7 篇 董建
  • 7 篇 黄立华
  • 7 篇 王永桂
  • 6 篇 黄山学院学报编辑...
  • 6 篇 解光宇
  • 6 篇 张脉贤
  • 5 篇 孔翔
  • 5 篇 张翔
  • 5 篇 江志伟
  • 5 篇 朱国兴
  • 4 篇 周晓光
  • 4 篇 晋文婧
  • 4 篇 程张根
  • 4 篇 卞利
  • 4 篇 吴江海
  • 3 篇 姚昱波
  • 3 篇 王振忠
  • 3 篇 陈继腾

语言

  • 927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徽州文化"
92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徽州文化
收藏 引用
安徽省情省力 2006年 第1期 44-46页
诗篇中的“古黟桃花源”自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问世以来,其笔下没有战祸、没有王税、人们怡然自乐的世外仙境“桃花源”,为人们所景慕而企盼。尽管陶渊明所写的是与世隔绝“世外桃源”这一理想境地,并无实指,在人世间是不存...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徽州文化
收藏 引用
安徽省情省力 2004年 第2期 41-42页
桐城古文派 清代文坛上势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一个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魁、姚鼐均为安徽桐城人,故名。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徽州文化
收藏 引用
安徽省情省力 2005年 第5期 45-46页
作为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专门以考试为主选拔人才人仕为官的科举制度产生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到唐代以后才开始形成制度化并逐步完善起来,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宣布废止,期间存续整达1300年之久。具体地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徽州文化
收藏 引用
安徽省情省力 2006年 第2期 45-46页
历史上,徽州商人不仅很会做生意,而且不乏好读书者。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徽州文化
收藏 引用
安徽省情省力 2005年 第4期 42-44页
作者: 汪玉国 省统计局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徽州人的商业活动开始于东晋,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到清乾隆、嘉庆年间,徽商已达到鼎盛时期。虽然徽文化各个分支启始时间不同,但其极盛时期却同徽商鼎盛时期相吻合:新安医学启始于东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徽州文化
收藏 引用
安徽省情省力 2005年 第6期 45-46页
徽州书院譬如南宋时邯守韩补为纪念乡梓先贤朱熹而于淳熙六年(1246年)力主创建歙县紫阳书院最为典型。其二,朱熹归里讲学授徒不仅宣扬了思想主张,活跃了学术气氛,推动了徽州书院讲会制度的形成,尚且通过崇奉朱子之学的历代信徒...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徽州文化
收藏 引用
安徽省情省力 2006年 第3期 44-44页
徽州宗教:我国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在于古徽州一府六县(黟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境内均有,然而它们活动的历史各有长短,分布也各不相同。徽州朴学。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徽州文化
收藏 引用
黄山学院学报 2007年 第2期9卷 80-80页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徽州文化的另一种表达——创意产业视野中的徽州文化价值
收藏 引用
学术界 2016年 第3期 178-184页
作者: 陈庆军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安徽合肥230601
如果说徽学研究是在学术领域以文字为本体表达徽州,那么文化创意则是以形象为中心对徽州进行另一种表达,文本与视觉,并驾齐驱地在精英学术和大众文化两个层级构筑徽州文化的表述结构。徽州文化所具有的文化资本和创意生态的潜在价值,可...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徽州文化与五四新文学的发生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19年 第4期 259-264页
作者: 李贤 程金城 兰州大学文学院 甘肃兰州730020 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 安徽蚌埠233030
徽州文化是五四新文学发生的内在因素之一,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它对人的影响是直接的,对新文学的影响是间接的。徽州文化在明清时达到鼎盛,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后期文化领域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特点及特定的地域人文心理从宏观上影响着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