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 篇 文学
    • 4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6 篇 张琴南
  • 5 篇 王芸生
  • 4 篇 天津
  • 4 篇 《大公报》
  • 3 篇 出版
  • 2 篇 孟秋江
  • 2 篇 总编辑
  • 2 篇 李纯青
  • 1 篇 评论写作
  • 1 篇 新闻记者
  • 1 篇 北京办事
  • 1 篇 日租界
  • 1 篇 益世报
  • 1 篇 新闻社
  • 1 篇 编辑部工作
  • 1 篇 《世界日报》
  • 1 篇 芦沟桥事变
  • 1 篇 新闻界
  • 1 篇 全国性报纸
  • 1 篇 陆军特务机关

机构

  • 1 篇 河南日报

作者

  • 1 篇 井振武
  • 1 篇 黄锡景
  • 1 篇 俞志厚
  • 1 篇 张刃
  • 1 篇 吴永良
  • 1 篇 王鹏

语言

  • 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张琴南"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解放初期天津《大公报》琐记
收藏 引用
书屋 2004年 第1期 54-59页
作者: 吴永良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所说何事?想来不会是什么军国大事。老宫人们多年幽居深宫,隔绝外界,朝廷的文治武功所知无多。闲话的主题怕是宫中琐事、饮食起居、春花秋月...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一九二七年至抗战前天津新闻界概况
收藏 引用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82年 第4期 178-208页
作者: 俞志厚
1928年北伐告成后,位于华北要冲的天津市,经济上日趋繁荣,尤自中原公司及劝业场两大百货商店开幕后,市面益显繁华,各租界人口猛增,商业兴旺。表现在新闻事业上,一时大小报纸栉比发行,有如雨后春笋,成为华北新闻事业的中心。直至1937年...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大公报:从民办到“官媒”的转变
收藏 引用
炎黄春秋 2016年 第5期 62-67页
作者: 张刃
《大公报》从1902年在天津创刊,迄今仍在香港出版,已有114年的历史。不过,1949年之前,它还是一份民办报纸。特别是1926年至1949年间,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为创始人的"新记公司"时期,以"文人论政"为特色,以"文章报国"为己任,经历了...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建国初《大公报》的一段曲折
收藏 引用
炎黄春秋 2005年 第8期 56-60页
作者: 王鹏
1949年2月27日在解放后的天津创办的《进步日报》,是解放区新创办的第一份民营报纸。关于《进步日报》的创办,还得从天津《大公报》的停刊说起。天津《大公报》的停刊《大公报》是1902年在天津创刊的,中经1926年9月吴鼎昌、胡政之、张...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大公王”率部千里归故乡
收藏 引用
天津政协公报 2013年 第7期 54-56页
作者: 井振武
大公王"是指《大公报》天津籍著名报人王芸生,这名字是毛泽东起的。说来话长,1902年6月17日创办于天津的《大公报》,系清末、民国时期著名日报之一。卢沟桥事变天津陷落,《大公报》关闭,人员陆续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大公报》在天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大公报》育人用人之道
收藏 引用
新闻爱好者 1991年 第5期 22-24页
作者: 黄锡景 日报
新中国成立前的《大公报》,拥有沪、津、渝、港四个版,共发行20多万份,在当时的报界中,很少能和它匹比的,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我国新闻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大公报》获得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一支出类拔萃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