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 篇 文学
    • 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主题

  • 3 篇 废乡
  • 2 篇 废都
  • 2 篇 贾平凹
  • 1 篇 乡村伦理
  • 1 篇 现代性
  • 1 篇 文化精神
  • 1 篇 “三农”题材
  • 1 篇 废人
  • 1 篇 《秦腔》
  • 1 篇 社会转型

机构

  • 1 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1 篇 山东大学
  • 1 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1 篇 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 篇 彭维锋
  • 1 篇 邵国义
  • 1 篇 田秘

语言

  • 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废乡"
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废乡镜像的文学呈现:当代村题材文学的现代性反思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 2015年 第7期35卷 114-119页
作者: 彭维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会干部学校 副校长北京100044
村现代性造成了村传统社会解体、传统文化失落、民间信仰消逝、伦理道德丧失、人际关系紧张和农民精神异化等深层次负面问题。当代作家记录了村生产生活空间不断破碎、家园渐趋崩坍的声音。这些满怀焦虑的文本所表征的废乡镜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都·废乡·人 ——贾平凹长篇小说论
废都·废乡·废人 ——贾平凹长篇小说论
收藏 引用
作者: 田秘 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贾平凹是一位对社会问题较为关注的作家,在他众多的长篇小说中《都》、《秦腔》、《高兴》这三部长篇更能反映社会某一阶段的问题。处于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的城市和农村,外来的改变带来了内在文明的变化,导致都市知识分子精神上的沉...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贾平凹:踯躅于废乡都之间——兼论《秦腔》
收藏 引用
语文学刊(教育版) 2006年 第21期 72-74页
作者: 邵国义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贾平凹执著于对村的歌赞,现在的他却踯躅于废乡都之间。面对传统村生活终结时刻的废乡景象,他不知道该回归和留恋,还是该告别和弃绝。《秦腔》是揭示他的踯躅的典型文本。如何继续今后的创作道路,是他面临的谜团。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