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 篇 哲学
    • 7 篇 哲学

主题

  • 7 篇 山家派
  • 6 篇 天台宗
  • 2 篇 山外派
  • 2 篇 一念三千
  • 1 篇 价值功用
  • 1 篇 NOT FOUND
  • 1 篇 《摩诃止观》
  • 1 篇 唐君毅
  • 1 篇 十法界
  • 1 篇 普陀山
  • 1 篇 论争
  • 1 篇 潮音洞
  • 1 篇 禅宗
  • 1 篇 非行非坐三昧
  • 1 篇 晁说之
  • 1 篇 湛然
  • 1 篇 子凝
  • 1 篇 大林精舍
  • 1 篇 法性
  • 1 篇 天台

机构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
  • 1 篇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
  • 1 篇 台州学院
  • 1 篇 安徽大学
  • 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 篇 NOT FOUND
  • 1 篇 日本早稻田大学

作者

  • 2 篇 黄夏年
  • 1 篇 董璐
  • 1 篇 方立天
  • 1 篇 吉原浩人
  • 1 篇 韩星
  • 1 篇 曾其海
  • 1 篇 石明

语言

  • 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山家派"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缘起、佛性、成佛:论天台宗“一念三千”的创建与运用
缘起、佛性、成佛:论天台宗“一念三千”的创建与运用
收藏 引用
作者: 石明 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一念三千”是天台宗创始人智顗在《摩诃止观》解说“观不思议境”时提出的重要理论,指众生刹那生起的一念之心具足三千世界的诸法性相。三千,由十法界、十如是与三种世间构成,智顗把这三千诸法归于一念心中,指出众生介尔一念顷刻贯通...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晁说之与净土教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2期46卷 103-108页
作者: 黄夏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北京100722
天台宗山家派护法晁说之居士所撰《景迂生集》保存了不少佛教史料,其中《宋故明州延庆明智法师碑铭》是研究明智法师的第一手资料。晁说之的天台理论造诣精深,其《钝庵旧记》、《钝庵新记》及《净土略因》三文宣扬了天台宗学说和“正宗...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一代明教的觉云智连
收藏 引用
浙江学刊 2005年 第4期 79-85页
作者: 黄夏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北京100732
天台与明州的佛教各有特点,但是从地域佛教文化的特点来看,两地之间有着同样的佛教氛围,笼罩着同一地域佛教文化的背景。明州阿育王寺的佛教舍利崇拜,是流行在民间大众中的一种信仰和文化符号,而天台宗的深奥义理,则是一些佛门精英的精...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法华经》与一念三千说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研究 1998年 第2期 53-57页
作者: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
《法华经》与一念三千说方立天一念三千说是天台宗人依据《法华经》等有关思想,吸取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经过综合创造而提出的极其重要的义理。内容深邃,富有特色。以下拟从一念三千说的内涵、意义和来源三个方面,加以简要的述评。一...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楊柳觀音與月蓋長者——中國、日本有關《請觀音經》接受的諸問題
收藏 引用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2018年 第1期 19-34页
作者: 吉原浩人 董璐(译) 日本早稻田大學 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 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
一、普陀的開創傳承和觀音三尊像2009年7月18日至8月30日,奈良國立博物館舉辦了'聖地寧波——日本佛教1300年的源流——一切從這裏出發'特别展。~①以中國浙江普陀爲主題,展覽特意將'第四章普陀——觀音安居之島'設爲獨立一章,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天台知礼与子凝禅师论争简析
收藏 引用
台州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期31卷 11-13,32页
作者: 曾其海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 浙江临海317000
赵宋时代,天台宗典籍由于唐会昌法难所失而由高丽、日本复得,研习智顗、湛然典籍之风兴起,天台内部因而产生不同见解。山家派采用知识论的诠释学方法,企图穿越历史时空,返回智顗、湛然原意;则采用生存本体论诠释方法,把智顗、湛...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主持人语
收藏 引用
宜宾学院学报 2020年 第1期 1-1页
作者: 韩星
现代新儒代表人物唐君毅是一位有强烈终极关怀、对生死问题有系统哲学思考的思想,同时又是一位用自己的生命践行自己思想的现代大儒。何仁富、汪丽华《唐君毅晚年的死亡准备及其生死超越》一文以唐先生晚年日记为基本材料,通过对唐...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