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 篇 法学
    • 2 篇 民族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主题

  • 5 篇 寄死窑
  • 2 篇 湖北
  • 2 篇 孝道
  • 1 篇 生命哲学
  • 1 篇 抛砖引玉
  • 1 篇 丧葬习俗
  • 1 篇 汉水文化
  • 1 篇 原始思维
  • 1 篇 野蛮习俗
  • 1 篇 胶东半岛
  • 1 篇 风俗
  • 1 篇 死亡观
  • 1 篇 习俗演变
  • 1 篇 弃老
  • 1 篇 刘守华
  • 1 篇 自死窑
  • 1 篇 模子坟
  • 1 篇 孝亲
  • 1 篇 民俗遗址
  • 1 篇 传说故事

机构

  • 1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
  • 1 篇 山东省烟台市博物...
  • 1 篇 武汉大学

作者

  • 1 篇 穆光宗
  • 1 篇 杨治国
  • 1 篇 宫哲兵
  • 1 篇 张忠诚
  • 1 篇 刘守华
  • 1 篇 刘爱华
  • 1 篇 潘世东

语言

  • 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寄死窑"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野蛮“弃老”俗的见证——武当山寄死窑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2期27卷 129-133页
作者: 宫哲兵 武汉大学宗教学系 湖北武汉430072
通过对湖北省武当山周边村落的寄死窑的考察,及对有关寄死窑理论解释的叙述,作者指出弃老习俗并非只出现在中国,还出现在世界许多民族中;寄死窑现象并不与中国传统道德相悖,相反,它说明中华民族的孝道是从野蛮习俗中逐渐发展过来的。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走进“寄死窑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 2003年 第2期 123-128页
作者: 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1年6月9日,根据我提供的信息,刊出消息,许多传媒纷纷转述,成为哄动一时的新闻.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水流域“寄死窑”大文化观系统阐释
收藏 引用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 第5期22卷 27-31,45页
作者: 潘世东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丹江口442700
自2000年以来,在川、陕、鄂、豫交界的汉水流域中游及其支流发现了大批古代"寄死窑",专供到了60岁的老人自我亡时使用。与对日本、韩国的弃老山、印度的弃老国一样,学术界先后提出了亡地说、古老久远说、生存法则说、灾年不得已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湖北的“寄死窑”与胶东半岛的“丘子坟”
收藏 引用
文物世界 2010年 第3期 64-65页
作者: 杨治国 刘爱华 张忠诚 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
近日读刘守华先生《走进‘寄死窑’》一文,因其文中内容与胶东半岛的某些传说故事及风俗有些相似,特叙述如下,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孝文化的起源与弃老习俗的关系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 第12期 155-158页
作者: 穆光宗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老年学研究所北京100871
本文扼要回溯了我国孝道文化的变迁历史,进而试图回答孝亲敬老的传统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弃老习俗有无关系的问题。通过对考古发现"寄死窑""模子坟"的分析,认为墓葬形制与孝文化的起源在时间上构不成联系,在内容上也缺乏联系的依据,将弃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