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60 篇 期刊文献
  • 41 篇 学位论文
  • 2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2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16 篇 文学
    • 19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2 篇 新闻传播学
    • 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86 篇 哲学
    • 186 篇 哲学
  • 41 篇 艺术学
    • 23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1 篇 美术学
    • 4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 篇 艺术学理论
    • 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32 篇 法学
    • 1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3 篇 社会学
    • 8 篇 政治学
    • 3 篇 民族学
  • 25 篇 教育学
    • 24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6 篇 历史学
    • 14 篇 中国史
    • 3 篇 考古学
  • 4 篇 工学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建筑学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4 篇 管理学
    • 2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农学

主题

  • 523 篇 审美意识形态
  • 73 篇 意识形态
  • 35 篇 文学
  • 34 篇 伊格尔顿
  • 21 篇 审美反映
  • 21 篇 马克思主义
  • 20 篇 审美
  • 20 篇 钱中文
  • 19 篇 文学本质
  • 17 篇 意识形态性
  • 17 篇 文学理论
  • 15 篇 文艺学
  • 15 篇 社会意识形式
  • 12 篇 新理性精神
  • 12 篇 美学
  • 11 篇 身体
  • 11 篇 童庆炳
  • 10 篇 审美价值
  • 10 篇 文学批评
  • 10 篇 文学创作

机构

  • 23 篇 四川大学
  • 18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16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4 篇 南京大学
  • 12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12 篇 山东大学
  • 1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11 篇 北京大学
  • 9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7 篇 兰州城市学院
  • 6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6 篇 安徽大学
  • 6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5 篇 广州大学
  • 5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5 篇 苏州大学
  • 5 篇 西北民族大学
  • 5 篇 云南大学
  • 5 篇 辽宁大学
  • 5 篇 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1 篇 王杰
  • 9 篇 冯宪光
  • 9 篇 钱中文
  • 8 篇 童庆炳
  • 8 篇 董学文
  • 7 篇 段吉方
  • 7 篇 吴子林
  • 7 篇 刘锋杰
  • 6 篇 杨辉
  • 6 篇 李永新
  • 5 篇 李艳丰
  • 5 篇 陈诚
  • 5 篇 李映冰
  • 5 篇 张永清
  • 4 篇 格明福
  • 4 篇 马睿
  • 4 篇 李世涛
  • 4 篇 周忠厚
  • 3 篇 黄亚妮
  • 3 篇 裴萱

语言

  • 52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意识形态"
5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屈原戏”剧目谱系的审美意识形态考察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2期67卷 64-72页
作者: 郭丰涛 南通大学文学院 南通226019
对于屈原作品流露的“怨情”及其投江的悲剧结局,古今“屈原戏”采取不同的改造路径。古代剧作家在屈原投江后增设“神仙化”情节,消解屈原投江的悲剧能量,将个体怨情融于君贤臣忠的儒家伦理秩序,符合“大团圆”的审美传统以及“怨而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艺审美意识形态的“物性”之思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5年 第1期42卷 76-78页
作者: 李艳丰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
纵观中西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历史,可以发现,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艺理论与批评话语在探讨“什么是文学”这一命题时,多半是从人的精神情感、审美趣味或文艺的美学形式等层面界定文学的内涵。如中国传统“诗言志”“诗缘情”的情诗学,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坚实的基点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 2006年 第6期 123-128页
作者: 吴子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北京100732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意识形态”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它大致经历了肯定性—否定性—描述性三个阶段。将“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是目前通行的理解。“审美意识形态论”没有膨胀“审美”,更没有空置和淡化“意识形态”,也没有割...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00年 第2期 32-40页
作者: 童庆炳 北京师范大学
新时期以来流行六种文学观念。审美意识形态论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的根据。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整一性和独立性 ,它所揭示的文学客体、主体和功能的特征 ,比较之下 ,更符合作为文艺学...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规范性理论建构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2期 12-17页
作者: 冯宪光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者提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文学性质观符合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时代要求。它从学术上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对于文学的内在要求。把审美与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审美意识形态批判与马克思社会哲学的辩证重构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 第4期35卷 1-7页
作者: 高雪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康德通过对“审美”与“感性”的互通,使近代美学回归到其理论本义——感性学。但是由于康德对鉴赏判断的必然性根据的探讨,追溯到了“共通感”这一主体的先天条件上,导致其走向一种思维含混的形式美学,其实质是对商品社会的审美意识形...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00年 第1期 104-111页
作者: 童庆炳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100875
新时期开始之际,文学理论的泛政治化泛哲学化是当时最为严重的问题,文学理论需要摆脱政治的附庸。“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收获之一,它不仅仅是对“政治工具”论的“冲击”,而是有建立理...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审美意识形态视野下的汉代“移风易俗”音乐政策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 2010年 第5期 187-191页
作者: 杨辉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在儒学意识形态地位提高、汉儒与官方思想家倡导并阐发音乐之移风易俗作用、统治者亟需统一经义等因素共同推动下,"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汉章帝时由儒家审美意识形态命题升进为官方文艺政策,但此后东汉官方政教观念与实践皆不重乐教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审美意识形态主导下的陶瓷设计与研究
收藏 引用
工业建筑 2021年 第11期51卷 I0038-I0040页
作者: 张瑞 洛阳师范学院
陶瓷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工艺美术品,也是集中了人类智慧与意识形态下的艺术品。陶瓷的立面设计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换言之,不同审美意识形态下的陶瓷形式以及式样也会呈现不同的外立面,例如,从实用性追求到美学追求...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审美意识形态:从路易·阿尔都塞到特里·伊格尔顿
审美意识形态:从路易·阿尔都塞到特里·伊格尔顿
收藏 引用
作者: 格明福 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作为阿尔都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伊格尔顿与阿尔都塞的理论是一种明显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本文不是对此进行全面的研究,而是集中于他们极富于创造性和影响力的意识形态理论和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把其放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