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 篇 艺术学
    • 5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题

  • 7 篇 孟贵彬
  • 1 篇 朋友来相会
  • 1 篇 移宫
  • 1 篇 《柳堡的故事》
  • 1 篇 歌曲
  • 1 篇 文工队
  • 1 篇 声乐曲
  • 1 篇 民族唱法
  • 1 篇 重归苏莲托
  • 1 篇 孙蘸白
  • 1 篇 流浪者之歌
  • 1 篇 宫音
  • 1 篇 《汾水长流》
  • 1 篇 军人
  • 1 篇 《送别》
  • 1 篇 李波
  • 1 篇 西南军区
  • 1 篇 二度
  • 1 篇 陶铸同志
  • 1 篇 晋冀鲁豫野战军

作者

  • 1 篇 叶介甫
  • 1 篇 韩平
  • 1 篇 杨瑞庆
  • 1 篇 魏风
  • 1 篇 陶克
  • 1 篇 张式敏
  • 1 篇 黄英森

语言

  • 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孟贵彬"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流淌真情的歌声——访军旅抒情男高音歌唱家 作曲家孟贵彬
收藏 引用
北方音乐 2008年 第7期28卷 8-9页
作者: 韩平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思情永不忘,农友乡亲心里亮,隔山隔水永相望……"电影中,他用歌曲为我们描绘出"一壶浊酒尽余欢"的柔情,让人感叹别情凄凄:"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民族声乐如何提高——访李波、孟贵彬同志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 1964年 第1期 17-18页
作者: 张式敏
为了更深人地来研究民族声乐的发展、提高和声乐民族化的问题,记者走访了几位声乐家,请他们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这儿先发表李波、孟贵彬二位同志的意见。 关于民族唱法如何提高,李波同志谈道:这个问题在解放初期就已经提出来了,...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逢三而变”看音乐创作手法
收藏 引用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2年 第3期 52-56页
作者: 黄英森
音乐作品中的上下对偶句之后的乐句,一般地说,要有变化才好。这种变化有助于乐思的发展;既使音乐产生各种各样的对比;也能使音乐形象显得更加丰满、深刻和生动。故而这种变化手法常为作曲者们采用,我在这里称之为“逢三而变”手法。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歌唱二郎山》诞生记
收藏 引用
文史博览 2007年 第7期 39-40页
作者: 叶介甫
"二呀二郎山,高呀高万丈",一曲人民解放军工兵部队的颂歌《歌唱二郎山》曾倾倒多少热血男儿。然而谁又会想到,这首风靡全国的歌曲竟会是在一路颠簸的卡车上诞生的。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高如星:一颗耀眼的流星
收藏 引用
纵横 2004年 第5期 31-32页
作者: 魏风
九九那个艳阳天啦哎嗨哟十八岁的哥哥坐在那小河边……这首优美的抒情歌曲,产生于1956年,在中国已经风靡了近50年.许多人会唱这首歌,可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是谁.这首歌的曲作者是年轻的作曲家高如星,他短暂的一生写下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宫音与主音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 1994年 第1期 16-19页
作者: 杨瑞庆
调性对比就是常说的转调,由于调性包括调式和调高两方面的内容,所以转调实际上是改变调式、或改变调高;或调式、调高都改变。不同主音构成了不同调式,不同位置的宫音(或1音)确定了调高,那么,转调实际上是巧妙地使宫音和主音发生变化(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听《送别》所想到的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 1964年 第4期 34-34页
作者: 陶克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首优秀的电影插曲,通过影片直接与群众见面后,它就飞出了银幕、迅速地在群众中流传开来。大家爱听爱唱的《我的祖国》、《娘子军连歌》、《洪湖水浪打浪》……不都是这样流传开的么...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