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2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4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0 篇 历史学
    • 20 篇 中国史
    • 12 篇 考古学
    • 4 篇 世界史
  • 12 篇 法学
    • 5 篇 民族学
    • 3 篇 法学
    • 3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公安学
  • 5 篇 文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艺术学
    • 2 篇 美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主题

  • 43 篇 多重证据法
  • 4 篇 二重证据法
  • 2 篇 史料学
  • 2 篇 数智证据
  • 2 篇 数字记忆
  • 2 篇 多重证据参照体系
  • 2 篇 中国音乐史学
  • 2 篇 敦煌文献
  • 2 篇 徐中舒
  • 2 篇 物源
  • 2 篇 数字人文
  • 2 篇 社会记忆
  • 2 篇 文化人类学
  • 1 篇 实物证据
  • 1 篇 东周齐国殉马坑
  • 1 篇 考古资料
  • 1 篇 《周礼》
  • 1 篇 检索工具
  • 1 篇 social memory
  • 1 篇 训诂学方法

机构

  • 5 篇 四川大学
  • 4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2 篇 四川音乐学院
  • 2 篇 三峡大学
  • 2 篇 徐州技师学院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华中理工大学
  • 1 篇 贵州师范大学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黑龙江大学
  • 1 篇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1 篇 重庆师范大学
  • 1 篇 山西大同大学
  • 1 篇 河南大学
  • 1 篇 苏州大学
  • 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 篇 陕西历史博物馆科...
  • 1 篇 西北大学
  • 1 篇 南京艺术学院

作者

  • 4 篇 唐启翠
  • 2 篇 龙宗智
  • 2 篇 夏翠娟
  • 2 篇 梅琼林
  • 2 篇 刘志贤
  • 2 篇 周琳琳
  • 2 篇 吴正彪
  • 1 篇 吴新蕊
  • 1 篇 杨东晨
  • 1 篇 杨龙娇
  • 1 篇 包德述
  • 1 篇 萧兵
  • 1 篇 王晖
  • 1 篇 赵笑恒
  • 1 篇 郑阿财
  • 1 篇 彭璐涵
  • 1 篇 王大桥
  • 1 篇 赵海陬
  • 1 篇 潘卓
  • 1 篇 赵晓星

语言

  • 4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多重证据法"
4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反思二重证据法的局限——兼论多重证据法的演变之必然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4期35卷 185-188页
作者: 杨骊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是20世纪文史研究方论上的重大革新,但也有其时代局限性。本文从二个方面对其局限性进行反思,并由此探讨多重证据法演变的必然性:第一、二重证据法融汇西学的科学证明之学,开启了史学现代实证的先河,但后来却走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史多重证据法与综合研究——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20周年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18年 第11期 4-10页
作者: 胡昭曦 四川大学
近百年来,不少先哲前贤着力探求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古史二重证据法”是由王国维先生提出,也是近代以来学界实行的重要历史研究方之一。徐中舒先生在继承这种研究方的同时,对这一研究方做出了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古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多重证据法及其文本化倾向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9年 第1期 278-291页
作者: 王大桥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210093
作为文学研究的新范式,中国语境中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形成了许多新的方,多重证据法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多重证据法立足于材料的拓展,在比较的视野中进行"以西援中"式的学术改造,中西材料的相互文本化成为其问题所在。在文学人类学批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多重证据法与贵州岩画的文化释读
收藏 引用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 第2期41卷 114-119页
作者: 吴正彪 龙群玮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 湖北宜昌443002
以多种证据考订分析具体文化事像对史实进行求证的方,这在当代的学术研究中已经逐渐得到广泛的使用。20世纪以来的贵州岩画研究中,考古工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但由于视角不同,很多研究缺少从多学科的视野对具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多重证据法在艺术考古中的体现——以巫鸿对武梁祠的研究为例
收藏 引用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年 第14期15卷 56-57页
作者: 潘卓 吴新蕊 南京师范大学
多重证据法在艺术考古的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其内涵和意义丰富而深刻。巫鸿先生以其特殊的学术背景和精深的学术著作为中国美术史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关于武梁祠的研究总结和独特解读正体现出艺术考古的多重证据思想,对艺术考古的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多重证据法运用的新成果——读徐卫民博士的《秦都城研究》
收藏 引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 第5期 105-108页
作者: 杨东晨 陕西历史博物馆科研处 陕西 西安 710062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重视知识”、“尊重人才”落实在行动上的事实,越来越被文博界的人士所认识、所承认了!更为同仁们所羡慕和称誉!凭心而论,秦俑馆的专业人数和研究力量,在陕西文博系统并不占前位,但他们近几年成果之多却名列前茅,...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范式与视野——评《多重证据法的运用与深化——中国音乐史学史证范式研究》
收藏 引用
音乐探索 2021年 第1期 132-138页
作者: 周琳琳 包德述(指导)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四川成都610021 不详
肖艳所著《多重证据法的运用与深化——中国音乐史学史证范式研究》一书,是近几年来围绕中国音乐史学研究“范式”这一主题进行讨论的著作。该书具有以“范式”证“范式”的主要特点。从音乐史学学科范式与系统视野、中西并置的研究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史学研究中科学的研究方——多重证据法
收藏 引用
北方音乐 2014年 第1期34卷 156-157页
作者: 杨子 中原文化艺术学院
科学运用“多重证据法”,应该是在多学科知识鉴定史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材料,借鉴不同的学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对于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来说,因为其音乐本体丢失的客观现实,所以不能只重视单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陈寅恪历史学研究中“多重证据法”的运用与发展
收藏 引用
当代音乐 2015年 第5期 46-47页
作者: 肖艳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陈寅恪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史学家之一,他的史学研究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考据学,还借鉴了运用西方实证史学方。其著述将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相融合,自觉运用"多重证据法"1,使自己在古史研究这一领域独树一帜,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史多重证据法与古文献传说资料的史料价值
收藏 引用
当代教师教育 2002年 第2期 35-39页
作者: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安710062
商代及商之前的历史是以考古资料以及古文字资料为主、古文献资料为辅 ,西周春秋时期是以古文字资料为主的考古资料与古文献资料平分秋色的时代 ,这就决定了先秦史研究中考古资料、古文字资料、古文献资料并重的特点 ,其方则尤其看重...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