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 篇 理学
    • 8 篇 地球物理学
    • 6 篇 地质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4 篇 工学
    • 4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主题

  • 14 篇 壳内低速层
  • 3 篇 接收函数
  • 2 篇 地壳结构
  • 2 篇 羌塘盆地
  • 2 篇 地壳s波速度
  • 2 篇 地壳厚度
  • 2 篇 青藏高原
  • 1 篇 接收函数非线性反...
  • 1 篇 速度结构
  • 1 篇 一维速度结构
  • 1 篇 泊松比
  • 1 篇 滑行波
  • 1 篇 横向不均匀性
  • 1 篇 地震层析成像
  • 1 篇 联合反演
  • 1 篇 震源深度
  • 1 篇 地球物理
  • 1 篇 s波速度结构
  • 1 篇 接收函数反演
  • 1 篇 构造转换带

机构

  • 3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2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1 篇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
  • 1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
  • 1 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
  • 1 篇 广东省地震局
  • 1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深...
  • 1 篇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
  • 1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
  • 1 篇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
  • 1 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
  • 1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
  • 1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1 篇 辽宁省地震局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
  • 1 篇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
  • 1 篇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 1 篇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

作者

  • 3 篇 贺日政
  • 2 篇 吴蔚
  • 2 篇 夏少红
  • 2 篇 张洪双
  • 2 篇 严江勇
  • 2 篇 曲中党
  • 1 篇 姜德录
  • 1 篇 宋向辉
  • 1 篇 曹敬贺
  • 1 篇 潘裕生
  • 1 篇 徐辉龙
  • 1 篇 刘震
  • 1 篇 李华
  • 1 篇 李怡青
  • 1 篇 侯广兵
  • 1 篇 郑洪伟
  • 1 篇 司少坤
  • 1 篇 李瑶
  • 1 篇 吴春明
  • 1 篇 张成科

语言

  • 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壳内低速层"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滑行波震相对珠江口地区壳内低速层的约束作用
收藏 引用
热带海洋学报 2020年 第1期39卷 106-119页
作者: 杨碧峰 熊成 曹敬贺 孙金龙 万奎元 夏少红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深入研究珠江口地区海陆过渡带壳内低速层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对于理解板地震的发震机理、孕震构造及该区域的地结构具有重要的地质地球物理意义。利用2015年珠江口区域海陆地震联测L2-ME测线上的19个地震台站(包括陆上台站14台,海底...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华南海陆过渡带的地结构与壳内低速层
收藏 引用
热带海洋学报 2006年 第5期25卷 36-42页
作者: 赵明辉 丘学林 徐辉龙 夏戡原 施小斌 叶春明 夏少红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301 广东省地震局 广东广州510070
壳内低速层与地质构造背景的联系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华南沿海众多的地震测深剖面揭示出地不同深度上存在着壳内低速层。根据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取得的数据,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模拟方法,获得了沿OBS-2001测线海陆过渡带的地结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南海北部边缘壳内低速层发育特征与尖灭成因
收藏 引用
海洋地质前沿 2017年 第8期33卷 1-10页
作者: 黄文凯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510075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075
研究表明,南海北部边缘广泛存在壳内低速层,且往海盆方向逐渐尖灭消失。认识壳内低速层为何尖灭是研究南海形成演化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通过总结前人对华南沿海及南海北部地结构调查的成果,对比了南海北部与华南大陆壳内低速层的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1000℃角闪岩变形实验和青藏高原壳内低速层
1000℃角闪岩变形实验和青藏高原壳内低速层
收藏 引用
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
作者: 顾芷娟 潘裕生 李彪 周勇 吴春明 宋长青 俞历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正>中新世以后,青藏高原地大约缩短了一半,其厚度增加了一倍,地的这种缩短加厚是通过分变形来进行的。纵向上高原地特征明显,地深处20~30km 处普遍存在波速为5.6~5.7 km/s 的低速,它把高原分成上下地,上部地...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会议 cnki会议 评论
藏北羌塘盆地中部地低速分布与动力学意义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 2019年 第6期44卷 1784-1796页
作者: 严江勇 郑洪伟 贺日政 李娱兰 李瑶 牛潇 中国地质科学院深部探测中心 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观测与地球物理成像重点研究室 北京10008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81
为了调查羌塘盆地中部壳内低速层分布特征,对布设在羌塘盆地的TITAN-I宽频带地震台站所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进行接收函数分析,并引入时频域相位滤波技术改善接收函数信噪比,反演得到各台站下方100 km深度范围的一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地区中地两条薄状低速及其构造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4年 第5期54卷 1702-1713页
作者: 李龙 王新 侯广兵 凌媛 艾印双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29
青藏高原东南缘存在力学强度软弱的低速虽然获得了公认,但低速的空间分布范围及形成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为探究青藏高原东南缘低速区的空间分布及具体形态,本研究使用在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川滇地区新布设的40个宽...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利用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揭示芦山M_S7.0地震震区深部孕震环境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报 2015年 第9期58卷 3193-3204页
作者: 王帅军 王夫运 张建狮 刘宝峰 张成科 赵金仁 段玉玲 宋向辉 邓晓果 马策军 孙一男 臧怡然 李怡青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郑州450002
2013年4月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成立了芦山地震科学考察指挥部,要求查明芦山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和孕震背景.为此,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于2013年9月至11月在芦山震源区布设了一条长约410km的人工地震高分辨宽角反射/折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S波速度结构及其动力学含义——远震接收函数提供的证据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报 2015年 第11期58卷 3982-3992页
作者: 张洪双 高锐 田小波 滕吉文 李秋生 叶卓 刘震 司少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 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10003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29
利用青海和甘肃地震台网2007—2009年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提取多频段P波接收函数,反演得到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及相邻地块下方0~100km深度的地和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上、下地之间普遍存在一个S波速度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羌塘盆地中部地区地S波速度结构及构造意义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报 2017年 第3期60卷 941-952页
作者: 吴蔚 刘启元 贺日政 曲中党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37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羌塘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海相盆地.本文根据在羌塘盆地布设的27个宽频带地震观测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利用非线性复谱比反演算法得到各台站下方100 km深度范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羌塘地区Moho深度较为平缓,平均深度为61 km;北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青藏高原低速分布及其意义——来自青藏高原中北部速度结构的证据
青藏高原低速层分布及其意义——来自青藏高原中北部速度结构的证...
收藏 引用
作者: 严江勇 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青藏高原拥有巨厚的地,为了解释其巨厚地的形成,提出了地俯冲模型、地挤压叠覆加厚模型、底侵加厚模型等多种模型。因此探讨青藏高原地的结构、组分成了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在对青藏高原地的结构的讨论中,壳内低速层一直...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