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 篇 哲学
    • 13 篇 哲学
  • 2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18 篇 增上缘
  • 6 篇 所缘缘
  • 4 篇 等无间缘
  • 2 篇 星云大师
  • 2 篇 能将
  • 2 篇 自性
  • 2 篇 福楼拜
  • 2 篇 一本
  • 2 篇 相信自己
  • 2 篇 登高望远
  • 2 篇 成唯识论
  • 2 篇 斯塔
  • 2 篇 所累
  • 2 篇 余秋雨
  • 2 篇 唯识学
  • 2 篇 周国平
  • 1 篇 龙树
  • 1 篇 日知
  • 1 篇 帕特里克
  • 1 篇 实相

机构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南京炮兵学院
  • 1 篇 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

  • 2 篇 唐仲容
  • 1 篇 君冈
  • 1 篇 人天师
  • 1 篇 远志
  • 1 篇 净慧
  • 1 篇 华方田
  • 1 篇 南怀瑾
  • 1 篇 杨登保
  • 1 篇 吴明
  • 1 篇 黄海忠
  • 1 篇 苦心
  • 1 篇 何劲松
  • 1 篇 张浩
  • 1 篇 济群

语言

  • 1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增上缘"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对星云大师“苦是人生的增上缘”的解读
收藏 引用
五台山研究 2016年 第1期 46-48页
作者: 张浩 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江苏南京210023
原始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星云大师则站在人间佛教的立场上,认为"苦是人生的增上缘"。从星云大师的安贫乐道、以无为有、以病为友、忍苦成才等几个方面,来探究大师"转苦得乐"的奥妙。认为大师的人生奥妙,来自于他注重事上磨炼、以圣贤大...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处世但惜逆增上
收藏 引用
佛教文化 2005年 第2期 58-59页
作者: 人天师
身处一半对一半的世间, 顺逆境无不在我们生活周遭交 替发生着。顺境固然是助人成 功的跳板,逆境同样可以激发 心志,而成为逆增上缘。如果 没有专制的厉声,哪来慧远大 师"沙门不敬王者论"的出世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于佛教的认识论(中)
收藏 引用
法音 1989年 第11期 31-37页
作者: 唐仲容
诸识的存在形式及其变动规律佛教教义最基本的观点,是主张宇宙间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彼此相依而共存,故《阿含经》云:“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里说明了一切事物生住的基本法则,也就是其存在形式。一切事物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佛教的因果观
收藏 引用
法音 1991年 第12期 3-13页
作者: 唐仲容
一、因果的形成、区分与人生的向往佛教哲学最中心最基本的理论是“缘起”或“缘生”说,所以它常宣称“众缘生法”。缘,即现代所说的条件,法,即普通所说的事物。宇宙间每一事物皆能为条件产生它事物而为因,所以瑜伽说“因义是缘起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入中论》微义
收藏 引用
法音 1992年 第9期 12-14页
作者: 苦心
通过学习《入中论》,对大乘中观宗有点滴认识,兹将几个中心问题,试述如下。概说印度之佛教,略分为四部(我国藏地承之):小乘之有部与经部、大乘之中观与唯识。唯识是弥勒菩萨教派,着重般若广行;中观是文殊菩萨教派,着重弘扬般若深见,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王雷泉教授谈当前佛教教育的四大症结
收藏 引用
法音 1993年 第8期 34-35页
王雷泉在《不想成佛作祖的和尚不是一个好和尚——谈佛教教育的宗旨和目的》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使我国迈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东西文化交流融汇的格局之中,除了继续贯彻落实宗教政策这一远未完成的重大任务之外,佛教界还面临着新的、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谈报恩
收藏 引用
法音 1993年 第3期 3-7页
作者: 吴明
佛法是讲报恩的。在理论上,报恩是佛教大乘菩萨道的一项重要教义;在实践上,报恩是菩萨用心修持六度的一个重要法门。学佛必须报恩,报恩需要学佛。为什么说报恩是大乘菩萨道的一项重要教义呢? 大家都知道,佛法的根本教义,可以概括为“缘...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心经》空无思想与养生意义探析
收藏 引用
法音 2016年 第5期 45-48页
作者: 杨登保 宗教文化出版社
《心经》初见于600卷《大品般若经》,文字通俗简约,义理玄妙深邃,问世以来广受世人推崇,光芒一度盖过《般若经》,遂被从中择取而单成一经,始成字数最少的佛教经典。史载《心经》前后共有译本十多种,叹惜收于《大藏经》的汉译本仅余七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念佛与调五事
收藏 引用
法音 1993年 第2期 12-15页
作者: 净慧
各位居士发心来这里参加佛七,因缘很殊胜。我本人对各位的精进心、勇猛心、向道心感到非常敬佩。不少居士希望我能经常给大家讲讲佛法,但由于教务工作比较忙,所以各位这种愿望没有能够及时满足,很抱歉。今天已经是佛七第四天了。前几天...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唯识二十论》的唯识思想
收藏 引用
法音 1992年 第4期 17-20页
作者: 济群
唯识学在印度发展过程中,由弥勒而无著,到世亲正式完成了唯识的理论体系。世亲关于唯识方面的著作很多,但能代表他思想的主要有两部:一者《唯识三十论》,一者《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提出三能变观点,从正面成立唯识;《唯识二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