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历史学
    • 5 篇 世界史
    • 1 篇 中国史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3 篇 法学
    • 2 篇 政治学
    • 1 篇 社会学

主题

  • 12 篇 国联盟约
  • 3 篇 欧洲
  • 2 篇 帝国主义国家
  • 2 篇 威尔逊
  • 2 篇 国际联盟
  • 2 篇 理想主义
  • 1 篇 列席人
  • 1 篇 保证条约
  • 1 篇 日本帝国主义
  • 1 篇 维和行动
  • 1 篇 申诉书
  • 1 篇 九·一八事变
  • 1 篇 田中义一
  • 1 篇 否决权
  • 1 篇 参议院
  • 1 篇 德国
  • 1 篇 集体安全政策
  • 1 篇 结盟政策
  • 1 篇 九二
  • 1 篇 东进

机构

  • 2 篇 兰州大学
  • 1 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 1 篇 菏泽师专马列部
  • 1 篇 福建漳州师范学院
  • 1 篇 聊城师范学院

作者

  • 1 篇 洪育沂
  • 1 篇 韩飞
  • 1 篇 艾平
  • 1 篇 曹艺
  • 1 篇 舒励
  • 1 篇 杨树扬
  • 1 篇 杨春吉
  • 1 篇 侯宪祥
  • 1 篇 申玉华
  • 1 篇 宋仲明
  • 1 篇 韩真
  • 1 篇 徐海平
  • 1 篇 丁宝有
  • 1 篇 宛隆

语言

  • 1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国联盟约"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联合国与战后世界和平
收藏 引用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5年 第10期 39-41+59页
作者: 韩真 福建漳州师范学院
联合国与战后世界和平韩真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它是雅尔塔体系的重要一环。美、苏、英、中四大国创造联合国的目的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英、法三国创立国际联盟有一致之处,即维护战后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因为世...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試評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向国联的求援活动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1期18卷 7-15页
作者: 舒励
“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在芦沟桥燃起了战火;“八·一三”事变,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再起硝烟。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在中国人民坚决要求抗日的呼声中,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声明“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美国拒绝参加国联的原因
收藏 引用
惠阳师专学报 1989年 第1期11卷 35-39,48页
作者: 杨树扬
美国为何拒绝参加国联?本文不同意国内教科书的流行观点,即认为是由于美国遭英、法反对未能达到控制国联的目的。文章提出一种新的看法,认为原因在于美国内部的矛盾斗争。它是美国孤立与结盟政策之爭、民主与共和两党之爭、“府(总统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洛迦诺公约的性质
收藏 引用
史学集刊 1985年 第4期 58-64页
作者: 丁宝有 杨春吉
分析洛迦诺公约的性质,必须首先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洛迦诺公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对德国的武装占领;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德法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边境纷争;最终的主要后果是德法等国达成了一定程度的暂时妥协。可见...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风云变幻八十年 第十一讲 安全保证——1925年的洛加诺公约
收藏 引用
世界知识 1984年 第7期 24-26页
作者: 洪育沂
1925年10月中旬的一天,瑞士马乔列湖畔的小镇洛加诺人头攒动,人们拥集在“正义之宫”附近街头,翘首等候在那里举行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结束。忽然,会议室的一扇窗户打开了,一个人将一份墨迹未干的文件高高举起。这时,街上的人群热烈...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威尔逊理想主义与国联之梦的破灭
收藏 引用
河北职业教育 2008年 第2期4卷 40-41页
作者: 申玉华 侯宪祥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威尔逊是理想主义学派的奠基人,全面构筑了理想主义理论。他让美国摆脱了孤立主义,以美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中心角色为毕生追求,他的外交理念一方面反映了美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一方面也开创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战略先河。威尔逊试图借助国联...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以国联为平台裁军的可行与不可行性
收藏 引用
黑龙江史志 2009年 第5X期 60-61页
作者: 韩飞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兰州730020
1920年1月成立的国联,其宗旨是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且在其盟约中规定了裁减军备的条款。在一战后至二战爆发前,以国联这一平台为基础,美英法德日意等国先后多次举行了裁军谈判,试图达到裁军的目的。当时以国联为平台的裁军有其可行性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风云变幻八十年 第十二讲 远东巨变——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收藏 引用
世界知识 1984年 第8期 26-28页
作者: 艾平
大动干戈侵占东北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从沙俄手中攫得了中国南满铁路,并获得在铁路沿线驻军的特权和旅顺、大连的租借权.日本利用南满铁路公司和关东军这两大工具,积极扩大在东北的侵略势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给了日本独霸中国...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种国际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走向二战的重要一步
收藏 引用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2期 58-61页
作者: 徐海平 菏泽师专马列部 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结束后,人们纷纷寻求维护世界和平的途径,以确保自身的安全。于是,集体安全政策成为各国政治家、外交家追求的目标。一次大战后,集体安全体系有两种:国际联盟和法、苏倡导的集体安...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苏联在国联会议上对中国的外交支持
苏联在国联会议上对中国的外交支持
收藏 引用
第一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
作者: 曹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始终关注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及中国的抗日斗争。在它加入国联前的裁军会议上,提出关于侵略者的定义,就间接地给予中国以支持;加入国联后,苏联在国联第18次全体大会上要求国联采取反对侵略者的措施,给予中国以道义和物质...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