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9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 篇 文学
    • 1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5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3 篇 法学
    • 3 篇 社会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19 篇 唐书·杜甫传
  • 3 篇 杜甫
  • 2 篇 沉郁顿挫
  • 2 篇 唐帝国
  • 2 篇 工部员外郎
  • 2 篇 转益多师
  • 2 篇 杜子美
  • 2 篇 李白
  • 2 篇 千汇万状
  • 2 篇 诗史
  • 2 篇 宋祁
  • 2 篇 诗歌创作
  • 2 篇 五言律诗
  • 2 篇 杜诗学
  • 2 篇 杜工部
  • 2 篇 建安诗
  • 2 篇 汪茫
  • 1 篇 沈宋
  • 1 篇 练卒
  • 1 篇 李杜

机构

  • 1 篇 山西出版集团
  • 1 篇 保定学院
  • 1 篇 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1 篇 程千帆
  • 1 篇 王定璋
  • 1 篇 潘春华
  • 1 篇 周采泉
  • 1 篇 李宽
  • 1 篇 李翼云
  • 1 篇 陈守业
  • 1 篇 钟明奇
  • 1 篇 李新
  • 1 篇 子京
  • 1 篇 金诤
  • 1 篇 张瑞君
  • 1 篇 廖仲安
  • 1 篇 莫砺锋
  • 1 篇 黄万机
  • 1 篇 张同泽
  • 1 篇 檀默君
  • 1 篇 介子平
  • 1 篇 陈昌渠
  • 1 篇 平旋

语言

  • 1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唐书·杜甫传"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春望》忧患意识的艺术魅力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 1989年 第9期 28-30页
作者: 檀默君
杜甫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所产生的伟大诗人。他坚持'转益多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原则,把'近体诗'(代新诗体,即律诗和绝句),推向尽善尽美的境界。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难、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一生襟抱向谁开”——从杜甫诗看杜甫与严武的友谊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 1989年 第2期 74-78页
作者: 李翼云
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成都一带前后将近五年。在这段时间里,与杜甫关系最密切的是严武。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新旧《》都有记载。《旧唐书·杜甫传》说:'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新唐书·杜甫传》说:'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但新旧...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杜诗集大成说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1986年 第6期 99-106页
作者: 程千帆 莫砺锋
一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杜甫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前人论杜,或誉之为“集大成”或誉之为“诗圣”,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称誉是至高无上的。自从孟子用“集大成”这个词赞美孔子以来,有哪位文学家能戴上这顶神圣的桂冠而不被认为僭越?只有...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杜诗学
收藏 引用
代文学研究 1996年 192-224页
作者: 廖仲安
一"杜诗学"的由来 "杜诗学",简称"杜学",顾名思义,就是有关杜甫诗歌的一切学问。但是,"杜诗学"和"杜学"的名目,在历史上出现颇晚。 "杜诗学"之名,始见于金人元好问的《杜诗学》一,其引言全文如下: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杜诗风格的地理特征
收藏 引用
杜甫研究学刊 1988年 第2期 59-64,70页
作者: 金诤 不详
自从中元稹盛赞杜甫“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以来,历代论家莫不叹服于杜诗之“浑涵汪茫,千汇万状”(《新·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焉得思如陶谢手——杜甫艺术修养探索之一
收藏 引用
杜甫研究学刊 1981年 第1期 46-53页
作者: 陈昌渠 不详
杜甫在继承文学遗产上,能熔铸前人多方面的成就,以形成自己完美的艺术风格的本领,是尽人皆知的。他之所以能“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宋祁《新唐书·杜甫传赞》),和他在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技巧上善于通变、勇于探索的精神...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杜甫与李白的友谊
收藏 引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 第4期 41-46页
作者: 李宽
杜甫、李白同是代的伟大诗人.他们生活在朝由盛转衰时期.玄宗晚年昏愦,文治失修,武备废弛,国是日非,发生了安禄山的叛乱.肃宗即皇帝位,仍然内宠奸邪,外疏将帅,政治紊乱,正直人士多被排斥,战乱长年不得平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李白诗中的地名景物矛盾
李白学刊
收藏 引用
李白学刊 1989年 第1期 62-71页
作者: 王定璋
李白诗歌如清水美蓉,天然无饰,明丽可爱,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与极高的艺术造诣,在代诗坛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称李白诗歌"清新"、"俊逸"(《春日寄李白》),任华也说李诗"逸气"、"高格"、"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杂言寄...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建安“诗史”
收藏 引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 第2期 71-77页
作者: 陈守业
当新观念、新理论引导研究家对文学作品作新的研究时,我抱着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坚定信念,稍稍越出过去理论家们所圈定的雷池,变换一下角度,窥视丰富的建安诗歌创作,发现一些不应被忽视和须另眼看待的问题。现整理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战场花是血,骑路柳为鞭”——李渔“诗史”论略
收藏 引用
古典文学知识 2012年 第2期 80-86页
作者: 钟明奇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
一明清之际的文学家李渔以小说戏剧创作名世,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居有显赫的地位。不过,袁枚《随园诗话》卷九认为李渔的诗"有足采者"。黄协埙《锄经舍零墨》卷一也说,"笠翁以词曲知名于时,而诗句亦往往有可采者"。而现代李渔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