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8 篇 期刊文献
  • 33 篇 学位论文
  •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8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4 篇 文学
    • 9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51 篇 哲学
    • 51 篇 哲学
  • 38 篇 工学
    • 36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8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6 篇 生物工程
  • 35 篇 医学
    • 26 篇 中西医结合
    • 18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6 篇 中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1 篇 艺术学
    • 13 篇 美术学
    • 9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8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4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4 篇 教育学
    • 14 篇 教育学
  • 13 篇 管理学
    • 12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公共管理
  • 10 篇 法学
    • 6 篇 社会学
    • 3 篇 民族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 篇 历史学
    • 4 篇 中国史
    • 2 篇 考古学
  • 3 篇 理学
    • 2 篇 物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3 篇 农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畜牧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284 篇
  • 32 篇
  • 29 篇
  • 23 篇
  • 14 篇
  • 13 篇
  • 11 篇
  • 11 篇 审美
  • 10 篇
  • 8 篇
  • 7 篇
  • 7 篇 饮食文化
  • 7 篇
  • 7 篇 归经
  • 7 篇
  • 6 篇 范畴
  • 6 篇 审美范畴
  • 5 篇 滋味
  • 5 篇
  • 5 篇 诗味

机构

  • 6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6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6 篇 扬州大学
  • 5 篇 暨南大学
  • 4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4 篇 河南中医学院
  • 4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3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3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3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3 篇 中南民族大学
  • 3 篇 山东大学
  • 3 篇 河南大学
  • 3 篇 武汉大学
  • 3 篇 南京艺术学院
  • 3 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
  • 3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2 篇 江西中医药大学
  • 2 篇 四川音乐学院
  • 2 篇 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5 篇 贡华南
  • 4 篇 韦大文
  • 3 篇 吕圭源
  • 3 篇 陶礼天
  • 3 篇 陈素红
  • 2 篇 吴凡
  • 2 篇 杨星映
  • 2 篇 张祖利
  • 2 篇 丁敏
  • 2 篇 张曼华
  • 2 篇 顿珠
  • 2 篇 李娜
  • 2 篇 温兆海
  • 2 篇 孙婧
  • 2 篇 格知加
  • 2 篇 徐江雁
  • 2 篇 卓玛措
  • 2 篇 吴国栋
  • 2 篇 于晓川
  • 2 篇 高文强

语言

  • 28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味"
28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宋诗话中的“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2012年 第5期32卷 49-56页
作者: 黄爱平 孙逊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
""成为中国古代诗学重要的范畴,其渊源悠长,宋诗话在其内涵的丰富上功不可没。本文按以类相从的方法,将宋诗话中的""分为两大类:一、以""来总评时代或诗人诗风;二、以""品评具体诗歌,从理、情、境、物四个方面来探讨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在中国戏曲批评中的发展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 2024年 第5期 148-160页
作者: 陈威俊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戏曲批评中的“”论萌芽于元代,其产生深受诗词“”论影响,所论涉及表演、音律、曲体风格等多方面。至明代,曲“”论发展成熟,“”成为戏曲批评的常用术语,频繁出现在有关曲辞、曲风、关目、曲唱的评点中。清代文人则在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咸”:从“”到“感”——兼论《咸》卦之命名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4期49卷 54-60页
作者: 贡华南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上海200062
就词源看,醎、感都源于"咸",就意义谱系看,由而咸而感。就来说,是水与盐的交合,是五行之情与人之欲的交合;就巫术来说,咸是人与天地鬼神的交合,而在八卦系统中,"咸"表述的是阴阳两类存在者之间的"交合","有心之咸"("感")表述的是有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张戒《岁寒堂诗话》中的“意”与“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00年 第5期 32-35页
作者: 钱泽红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张戒《岁寒堂诗话》这部著作中,存在着以“意”、“”论诗的现象。“意”和“”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有不同的含义和价值,特别是在《岁寒堂诗话》中,“意”着重于诗歌中体现的忧患意识;“”着重于诗的审美情趣。在两者之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林黛玉诗之“”及其审美品格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 2005年 第3期 121-124页
作者: 王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210097
诗词曲赋是小说《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诗词融入情节,给叙事带来诗意;情节充满诗意,更增添小说的审美效果。林黛玉作为小说《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她的诗词真切地反映出她的审美品格。...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与中国传统诗歌批评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批评 2023年 第3期 88-100,191页
作者: 张郁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100732
不同于西方美学中对觉的轻视,“”是中国文学批评,尤其是诗歌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与中国文化的性质有关一“”在中国文化中本就有着特殊的地位。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有较强的在世性,根据丰富的饮食文化,发展出“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古典诗学诗理论的美学阐释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08年 第2期 113-120页
作者: 杨景春 浙江衢州学院教育系
""是中国古典诗论的核心范畴,在林林总总的比喻中,唯有以论诗最为亲切、自然而持久,""是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古典诗歌理论,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沃土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鲜明个性。从美学角度对中国古代诗理论进行梳理,可...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以气、象、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论元范畴
收藏 引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6期37卷 166-170页
作者: 杨星映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庆市400047
气、象、是中国古代文论最基本的三个元范畴:气范畴表征了文学本源、本体和创作主体的性质特征;象范畴表征了文学的对象与创作客体的性质特征;范畴表征了欣赏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创作客体的美感特性。三个元范畴的交融衍生,生发出众多...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传统的赓续:论晚清小说批评中的“
收藏 引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2期51卷 137-143页
作者: 晋海学 王晨曦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新乡453007
”是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之一,晚清批评家将其用于对新小说的宣传和阐发之中,充实和丰富了它的内涵。晚清小说批评家对“”范畴的使用大致有两种情况:其一,以“”品评小说文本,主要集中于故事虚构、情节运思和语言使用等层面;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通感、应和论与、诗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 第1期46卷 123-129页
作者: 李丹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上海200234
现代自西方引进的通感、应和论,与中国古代的""、诗论有相通之处。通感、""揭示的是艺术活动中感官感觉的互通,代表审美特征的共同性。应和论、诗论揭示的是主客体之间存在的某种对应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相和性,并借助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