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哲学
    • 8 篇 哲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2 篇 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主题

  • 12 篇 合儒
  • 3 篇 超儒
  • 3 篇 补儒
  • 2 篇 《逑友篇》
  • 2 篇 《交友论》
  • 1 篇 《圣经》
  • 1 篇 耶稣会士
  • 1 篇 利玛窦
  • 1 篇 虚云
  • 1 篇 东林学风
  • 1 篇 卫匡国
  • 1 篇 自然神学
  • 1 篇 基督教
  • 1 篇 文化交流
  • 1 篇 儒学
  • 1 篇 圣教
  • 1 篇 徐光启
  • 1 篇 攻儒
  • 1 篇 釉上彩
  • 1 篇 天主教徒

机构

  • 2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
  • 1 篇 黑龙江大学
  • 1 篇 浙江工商大学
  • 1 篇 成都理工大学
  • 1 篇 中国佛学院
  • 1 篇 景德镇陶瓷学院
  • 1 篇 西安外国语大学

作者

  • 1 篇 王屹
  • 1 篇 罗易
  • 1 篇 程艳
  • 1 篇 释来浩
  • 1 篇 何溢
  • 1 篇 柴可辅
  • 1 篇 刘浪飞
  • 1 篇 王建鲁
  • 1 篇 王莹
  • 1 篇 石衡潭
  • 1 篇 郑臣
  • 1 篇 王硕丰
  • 1 篇 王静
  • 1 篇 游贤育

语言

  • 1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合儒"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再论理雅各之“合儒”与柯大卫之“攻”--以《孟子》译本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翻译 2020年 第6期41卷 21-27,190,191页
作者: 游贤育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自利玛窦开创文化适应的传教策略以来,西方传教士译者对待中国学一直有“攻”与“合儒”两种主要倾向。柯大卫和理雅各分别被认为是19世纪新教传教士中“攻”与“合儒”的典型代表。前者备受批判而后者备受推崇。理雅各的《中国...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合儒、补到超——利玛窦《交友论》与卫匡国《逑友篇》试论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研究 2016年 第5期 121-127页
作者: 石衡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交友论》与《逑友篇》分别是利玛窦与卫匡国编的论友谊的西方格言集,取材相仿,内容相近,旨趣相同,但由于年代的差别、处境的不同,又显示出局部与细节等方面的诸多差别。《交友论》没有直接引用基督教圣人话语与圣经,反而多用中国资源...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谈早期汉语《圣经》版本及翻译中的合儒路线——以《圣经直解》为例
收藏 引用
海外华文教育 2018年 第6期 114-122页
作者: 王硕丰 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中国西安710061
现存最早的、系统性、专门性、大篇幅的汉语《圣经》,是葡萄牙传教士阳玛诺(Emmanuel Diaz Junior)于1636年写成的《圣经直解》。该书对后世《圣经》汉译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后来各版本汉语《圣经》的写作都或多或少从《圣经直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东林视域下的《天主实义》与“补”困境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 2016年 第5期 153-159页
作者: 柴可辅 浙江工商大学哲学系
东林学风之兴与西学入华,是明清之际颇为突出的两大社会思潮,而作为家时学引领者的东林人士,又与代表西学的耶稣会士,共同践行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质性的中西文化思想对话。就学理言,学与西学存在根本性冲突,利玛窦通过降格太极和回...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乾隆御制釉上彩母子图的文化解读
收藏 引用
中国陶瓷 2011年 第6期47卷 67-70页
作者: 王屹 王莹 景德镇陶瓷学院 景德镇333000
在乾隆御制釉上彩出现为数不少的西洋式母子图题材,这类题材在形式上既有强烈的西洋特点,又融入了部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类釉上彩西洋式母子图题材的分析,来解读其背后所隐涵的东西方文化在18世纪的碰撞与融,尤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晚明时期天主教与学的会通及其启示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 2021年 第12期 74-75页
作者: 郑臣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晚明时期,以利玛窦(Matteo Ricci)为代表的耶稣会教士试图会通天主教与中国传统的学,借用学来论证天主教教义。在这次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学在中国的主导地位:"教是中国所固有的,并且是国内最古老的一种。中国人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耶稣会士早期西学传入策略
收藏 引用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2期15卷 53-58页
作者: 王建鲁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明末耶稣会在中国的活动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论文将主要关注耶稣会士1583—1594年间刚进入中国时西学传入策略的探索。首先将传入的内容区分开来,将注意力转回到他们真正的目的,而后具体分析在这10年间耶稣会士在中国所遭遇的困境,并针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巴黎外方传教会在四川实行中国化的见证——以《圣教礼规》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天主教 2020年 第6期 51-54页
作者: 何溢 不详
在经历过"礼仪之争"和"百年禁教"后,天主教传教士们开始潜心思考教会礼规和中国传统之间的融问题。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土地上传教,如果不能处理好宗教礼规问题,不要说"补、超",首先在"合儒"上就会被淘汰出局。在四川经过上百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早期在华传教士“独厚学”原因初探
收藏 引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3期14卷 58-62页
作者: 程艳 刘浪飞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成都610031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成都610059
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怀着对中华悠久文明的敬仰,以及出于发展自身、与新教抗衡之目的,以意大利耶稣会会士利玛窦为代表的基督教士在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在传教期间,他们基于传教现实和教义融的考虑,“借宣教”、“独厚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利玛窦《交友论》的历史地位
收藏 引用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1期34卷 42-46页
作者: 罗易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利玛窦撰著中文版的《交友论》,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通的尝试,亦即西方文化植根化的行为表现。论著借以文本实践的方式,首次涵盖以耶释、以耶超的内容,界定了上层路线的传教方式。再者,《交友论》以其文化植根化的精神要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