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14 篇 期刊文献
  • 19 篇 学位论文
  • 18 篇 报纸
  • 2 册 图书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5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26 篇 文学
    • 80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5 篇 新闻传播学
    • 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32 篇 历史学
    • 202 篇 中国史
    • 49 篇 考古学
    • 5 篇 世界史
  • 193 篇 教育学
    • 182 篇 教育学
    • 8 篇 体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09 篇 法学
    • 74 篇 社会学
    • 18 篇 民族学
    • 13 篇 政治学
    • 6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法学
  • 77 篇 艺术学
    • 5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4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0 篇 美术学
  • 73 篇 管理学
    • 28 篇 工商管理
    • 28 篇 公共管理
    • 1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4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31 篇 经济学
    • 31 篇 应用经济学
  • 19 篇 哲学
    • 19 篇 哲学
  • 18 篇 工学
    • 1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7 篇 农学
    • 13 篇 园艺学
  • 14 篇 理学
    • 8 篇 地理学
  • 11 篇 医学
    • 4 篇 临床医学
    • 4 篇 中医学
    • 4 篇 中西医结合
  • 3 篇 军事学

主题

  • 1,554 篇 司马相如
  • 201 篇 卓文君
  • 110 篇 司马迁
  • 97 篇 汉赋
  • 78 篇 《史记》
  • 66 篇 扬雄
  • 65 篇 辞赋
  • 61 篇 《上林赋》
  • 60 篇 汉武帝
  • 57 篇 《子虚赋》
  • 41 篇 汉大赋
  • 37 篇 枚乘
  • 36 篇 《长门赋》
  • 36 篇 文心雕龙
  • 33 篇 班固
  • 33 篇 爱情故事
  • 30 篇 《汉书》
  • 28 篇 《凤求凰》
  • 28 篇 西汉
  • 28 篇 汉代

机构

  • 38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18 篇 四川大学
  • 16 篇 南京大学
  • 13 篇 山东大学
  • 9 篇 北京大学
  • 9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8 篇 复旦大学
  • 8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7 篇 西华师范大学
  • 7 篇 浙江大学
  • 7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6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6 篇 河北北方学院
  • 5 篇 四川音乐学院
  • 5 篇 漳州师范学院
  • 5 篇 安徽大学
  • 5 篇 河南大学
  • 5 篇 苏州大学
  • 5 篇 西北大学
  • 5 篇 黄冈师范学院

作者

  • 15 篇 许结
  • 9 篇 沈伯俊
  • 7 篇 毕庶春
  • 6 篇 郭启宏
  • 6 篇 龚克昌
  • 6 篇 方向红
  • 6 篇 孙少华
  • 6 篇 王德华
  • 6 篇 房锐
  • 6 篇 鲍亚民
  • 5 篇 李大明
  • 5 篇 李天道
  • 5 篇 刘南平
  • 4 篇 踪凡
  • 4 篇 邓郁章
  • 4 篇 谭继和
  • 4 篇 李凯
  • 4 篇 蔡丹君
  • 4 篇 熊伟业
  • 4 篇 佚名

语言

  • 1,55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司马相如"
1554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司马相如与文翁关系再辨析——兼论汉代蜀地文化名人大家辈出的原因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 第2期47卷 134-144页
作者: 何一民 崔峰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成都610064 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 成都610064
二千余年来,“文翁兴学”的作用被无限地放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央文化中心观和华夏文化正统观的作用使然。先秦时期所形成的“夷夏观”在秦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建立以后进一步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学范式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2期32卷 119-125页
作者: 李凯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成都610068
  巴蜀文学鲜明的地域特色早为人所关注,但是对巴蜀文学范式的形成及内涵却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巴蜀文学范式由汉代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奠定,司马相如的人格个性与审美特征来源于古代巴蜀文化,又深刻影响到后世巴蜀文学。司马相如不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创作时间及成赋过程新论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6期43卷 144-150页
作者: 牟歆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成都610066
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并非创作于一时,建元末(前135)、元光初(前134)献给汉武帝的只是初稿,其后司马相如在元朔(前128—前123)甚至元狩(前122—前117)年间还对其进行了多次加工和修改,最终的定稿被司马迁抄录入《史记》。《天子游...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司马相如赋中人物命名方式的价值判断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2期32卷 126-132页
作者: 刘朝谦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
司马相如在他的赋文创作实践中建构了一套赋中人物命名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是虚构,但此虚构与小说、戏剧这样的叙事文学所遵循的虚构原则完全是不同的。按司马相如的命名原则命名的赋中人物既不是个性化性格,也不是类型化形象,而只...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司马相如“赋圣”说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2期41卷 128-136页
作者: 许结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210023
自宋人林光朝首倡"赋圣"说,并得到明代学者的大力推扬,司马相如的赋史地位已由"辞宗"转向"赋圣",标志了从文词向文体的变移。探究其源,"赋圣"说又源自"辞宗"说,以及相如赋的"讽谏"功用,尤其是后人对其"凌云"赋的创作追摹;论其意义,则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司马相如与汉代郊祀歌诗写作关系新论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6期41卷 155-162页
作者: 文晓华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虽然司马相如是否曾经参与过汉代郊祀歌诗的创作难以确考,但其对于汉郊祀歌诗的创作意义重大。相如所作《封禅文》及其他赋文,首次在文学创作上呼应了思想界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一说,深合武帝心意,由此确立了郊祀歌诗创作的思想基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司马相如散论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 1992年 第11期 73-77页
作者: 张仲良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一) 司马相如是汉武帝时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然而对于他,人们有许多误解。例如,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司马相如是“当时一部分进取心较强的封建地主阶级分子”中的一员,属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司马相如文艺审美创作个性化思想初探
收藏 引用
贵州社会科学 2007年 第2期 93-96,124页
作者: 李天道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成都610066
司马相如强调赋的审美创作构思必须匠心独运,必须要“得之于内”。所谓“得之于内”,即在他看来,辞赋创作既要深思熟虑,又要自然兴发,乘兴随兴,自得自在,还要自得于心,即自己要有心得体会,要有独到的感悟,要自娱自乐,自言自道,是所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的写作年代、文体与篇名考
收藏 引用
学术交流 2009年 第11期 150-153页
作者: 杜松柏 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 四川达州635000
《难蜀父老》写于通西南夷的过程中,其确切年代是元朔元年;其文体应属论难之体,并且是此类文体的开创者;其篇名众说纷纭,当以《难蜀父老》为妥。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司马相如赋与四川方言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2期32卷 133-136页
作者: 王启涛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成都610068
汉代赋家的创作,往往会体现其不同的语言背景尤其是方言底层背景。司马相如的赋用了一些方言词,这些方言词在今天的四川尤其是川东北地区还广泛使用。如果对这些词进行溯源,有一些可能来自楚方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司马相如的方言源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