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民族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世界史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9 篇 历史人格
  • 2 篇 梁启超
  • 2 篇 大学生
  • 2 篇 教育探索
  • 1 篇 空幻感
  • 1 篇 历史因果论
  • 1 篇 真迹放大
  • 1 篇 柳宗元
  • 1 篇 个人意志
  • 1 篇 文人人格
  • 1 篇 民族政权
  • 1 篇 客家人
  • 1 篇 明朝末期
  • 1 篇 历史目的
  • 1 篇 文化人格
  • 1 篇 中国文人
  • 1 篇 中国
  • 1 篇 感悟历史
  • 1 篇 柳侯祠
  • 1 篇 人文山水

机构

  • 2 篇 石家庄学院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 1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1 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1 篇 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2 篇 葛茂林
  • 2 篇 崔勇
  • 1 篇 孔定芳
  • 1 篇 张应斌
  • 1 篇 秦柯
  • 1 篇 刘祥富
  • 1 篇 李静
  • 1 篇 曾光
  • 1 篇 刘晓华
  • 1 篇 张燕瑾

语言

  • 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历史人格"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梁启超历史因果论与历史人格
收藏 引用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1期29卷 65-69页
作者: 刘晓华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北京100029
梁启超在历史观上徘徊于自由意志与物质生活的客观规律之间。他时而强调英雄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与历史发展的偶然性 ,时而强调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性 ,认为历史当中存在复杂的因果规律 ,历史是进化的 ,是由全体国民创造的。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培养大学生“历史人格”的实践与探索
收藏 引用
党史博采(下) 2008年 第4期 21-21,36页
作者: 崔勇 葛茂林 石家庄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35
根据培养大学生公民人格素质的需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全面辨证的历史观,在塑造大学生的"历史人格"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他们的现代公民素质。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培养大学生“历史人格”的实践与探索
收藏 引用
党史博采 2008年 第8期 21-21,36页
作者: 崔勇 葛茂林 石家庄学院
根据培养大学生公民人格素质的需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全面辨证的历史观,在塑造大学生的"历史人格"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他们的现代公民素质。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明遗民的身份认同及其符号世界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年 第3期 121-128页
作者: 孔定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
明清易代,政治上发生民族政权的转移,文化上出现满汉异质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作为汉文化的代言人,明遗民面对新朝和异质文化生发出禾黍之悲与身份归属的焦虑。为了寻找文化生存意义,以便在“异族”统治下求得灵魂的安顿,遗民或于历史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化”为何“苦旅”——1990年代精神结构小言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 2022年 第15期 134-136页
作者: 李静 不详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最早在《收获》杂志以专栏形式连载,而如果从1992年由上海知识出版社正式出版算起,这今已面世整整三十年。仅正版便发行了千万册以上,不少文章收入教材或考卷,称其为华人文化生活与文学记忆的重要景观,实不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历史的沉思──《桃花扇》解读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2期 21-28,20页
作者: 张燕瑾
《桃花扇》不是在反映南明历史,文学不负载“真实”描写历史的使命;不是在总结亡国教训,它超越了浅层次的功利目的,没有为清王朝的长治久安出谋献策;也不是写宗教,七位“作者”是避世而居的贤者,而不是斩断世情的道徒,侯李入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湖南新政到红土地革命——湖南客家人扫描
收藏 引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2期4卷 120-125页
作者: 刘祥富 秦柯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南人与客家人在推动历史演进中,都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两大族群有不少可比之处。而在湖南的客家人,融二者之长,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人物。探讨他们身上的历史人格,当为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提供鲜明、具体。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文人独立人格的召唤
收藏 引用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2期7卷 8-11页
作者: 张应斌
余秋雨《文化苦旅》中有很多闪光的文化意蕴,尤其对中国封建文人文化人格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作者对封建文人文化人格的反思,主要体现在《柳侯祠》和《西湖梦》中。虽然作者采用散文的形式,不可能象学术论著那样周详系统地阐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梁启超历史观辨析
收藏 引用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6期27卷 75-78页
作者: 曾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思政部 广东佛山528000
近年来,我国学界对梁启超的研究硕果不少,对其历史学方面的研究也日渐深入。但是,他的历史观很少人研究。流行的观点都认为他是历史唯心主义者。然而,细读梁启超文论,会得出很不相同的结论。他无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也就不会衍生出唯心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