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8 篇 期刊文献
  • 8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4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0 篇 文学
    • 7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47 篇 教育学
    • 47 篇 教育学
  • 17 篇 法学
    • 16 篇 社会学
    • 2 篇 民族学
  • 3 篇 历史学
    • 3 篇 中国史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46 篇 博喻
  • 31 篇 比喻
  • 22 篇 喻体
  • 17 篇 明喻
  • 16 篇 本体
  • 14 篇 篇章
  • 12 篇 暗喻
  • 10 篇 修辞手法
  • 7 篇 诗歌
  • 6 篇 修辞
  • 6 篇 隐喻
  • 6 篇 借喻
  • 5 篇 通感
  • 5 篇 诗人
  • 5 篇 修辞格
  • 5 篇 曲喻
  • 5 篇 钱钟书
  • 4 篇 描写
  • 4 篇 美感
  • 4 篇 互文

机构

  • 4 篇 河南财经学院
  • 3 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3 篇 郑州大学
  • 3 篇 忻州师范学院
  • 3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2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2 篇 辽宁师大中文系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2 篇 上海外国语大学
  • 2 篇 湖北省钟祥市水产...
  • 2 篇 重庆市涪陵区第十...
  • 2 篇 广西民族大学
  • 2 篇 东北林业大学
  • 1 篇 山西师范大学
  • 1 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
  • 1 篇 河北大学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山东茌平一中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攀枝花学院

作者

  • 12 篇 魏纪东
  • 3 篇 徐健
  • 3 篇 张晶
  • 3 篇 章莉
  • 3 篇 谭学余
  • 2 篇 陶文鹏
  • 2 篇 孙际垠
  • 2 篇 刘力军
  • 2 篇 余秋芳
  • 2 篇 赵梦
  • 2 篇 谢振信
  • 2 篇 常先富
  • 1 篇 白雪
  • 1 篇 黄邵英
  • 1 篇 陶铖
  • 1 篇 陈瑞霞
  • 1 篇 张清
  • 1 篇 孙琳
  • 1 篇 马海敏
  • 1 篇 王靖潭

语言

  • 14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博喻"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几种特殊形式的比
收藏 引用
语文研究 1991年 第3期 39-,21页
作者: 王政伟
本文从修辞角度讨论“比”中的几种特殊形式,即博喻,连、互、反、通感比等。它们都是由比的基本形式派生、演变、发展、扩充而来的。但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博喻。对同一对象,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散曲的“当行本色”
收藏 引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 第1期36卷 75-81页
作者: 张晶 辽宁师大中文系
散曲被称作“词余”,却并非词之孓遗,而是诗体的又一次革新。散曲的“当行本色”,表现在语言上乃是“贵显浅”,即“意深词浅”;表现在抒情方式上,为明快直捷;表现在艺术形式上,是“曲如赋”,重赋多比,喜用“诡”、“博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庄子散文比探微
收藏 引用
作家 2008年 第12期 140-141页
作者: 马海敏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庄子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表现力强,富有创造性。比修辞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庄子语言美的生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苏轼散文中的比
收藏 引用
南京社会科学 1998年 第6期 75-79页
作者: 徐姝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论苏轼散文中的比徐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它通常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更被奉为“天才的标识”。苏轼,这位明敏而不外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英语暗的种类与应用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 第1期16卷 97-101页
作者: 谭卫国
英语的暗,亦称隐,是英语中最重要最广为运用的修辞格之一。英语暗不用as和like这样的明词,而是以不同事物的某一类似点或共性为看不见的纽带。将迥然不同的二者自然巧妙地联系起来,以便唤起联想,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去表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让形象的魅力感染读者——《春》赏析
收藏 引用
新闻与写作 1996年 第1期 16-17页
作者: 世钦
《春》这篇散文,以短而精的文字创造了春天带给人间的一片生机和欢乐的艺术气氛。 从大的方面看,描写出了春天的概貌,从细小的方面看,描绘出了许多个别景物的不同美;有了这些个别景物的不同美,也就呈现出了春天来临的那种盎然的完整景象...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陈骙眼里的比
收藏 引用
修辞学习 2001年 第4期 42-43页
作者: 吴锡根
修辞研究,最初都是从注经、解经,继而鉴赏经典、史籍而初见端倪的,因此,前人对比类型的归纳,总是同语义和表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陈骙的《文则》在划分比的类型时,也就是这样的。其分类法,虽然容易把比的类型复杂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教学中的“度”
收藏 引用
教育与职业 1990年 第3期 37-37页
作者: 张玉阶 上海港技工学校
凡事都有个"度"的问题。度,分寸也。文艺家搞创作,刻意追求"入木三分";思想政治工作者谈话发言,很注意"恰如其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须臾离不开"度",如程度、广度、深度、难度、速度、进度,等等。纵横交错,更为复杂,需要作全方位的处理。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章德益诗歌的修辞美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 1984年 第5期 66-77页
作者: 浩明
诗歌既是感情的艺术,又是语言的艺术。有了对生活的独到深刻的发现,完美巧妙的构思,还必须用语言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来。“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文”与“意”之间,有时并不协调谐和。要达到“文”与“意”的水乳交融,诗人除了必...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葛洪《抱朴子外篇》概论
收藏 引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年 第1期19卷 111-125页
作者: 金毅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