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CENTER
欢迎您,
退出登录
读者登录
LOGIN
首页
HOME
资源
RESOURCES
外购资源
试用资源
公益资源
网上展厅
网上直播
自建资源
服务
SERVICES
读者指南
入馆须知
办证指南
借阅规则
赔书规则
服务规范
阅读推广
新书推荐
新书上架
借阅排行
赠书名录
读者咨询
常见问题
在线咨询
图书馆学会
全市阅读点位
概况
OVERVIEW
通图简介
机构概况
历史沿革
本馆地址
年度事记
大事记
历年年报
服务品牌
自助图书馆
静海讲堂
静海展
盲人阅览室
书式生活
城市书房
阅读巴士
书阁南通
书人书事
资讯
NEWS
通图公告
通图要闻
活动预告
友情链接
站内检索栏
移动客户端
APP
图书管家
WECHAT
咨询与建议
建议与咨询
留下您的常用邮箱和电话号码,以便我们向您反馈解决方案和替代方法
您的常用邮箱:
*
您的手机号码:
*
问题描述:
当前已输入0个字,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
全部检索
电子图书
电子期刊
纸本馆藏
南通市公共图书馆
本站搜索
搜 索
高级检索
分类表
所选分类
----=双击删除一行=----
>>
<<
限定检索结果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标题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确 定
文献类型
227 篇
期刊文献
24 篇
会议
3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254 篇
电子文献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195 篇
医学
179 篇
中医学
83 篇
中西医结合
4 篇
临床医学
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5 篇
农学
5 篇
兽医学
1 篇
教育学
1 篇
教育学
1 篇
管理学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254 篇
半表半里
87 篇
表里
82 篇
小柴胡汤
53 篇
《伤寒论》
53 篇
少阳病
41 篇
六经辨证
40 篇
寒热往来
39 篇
伤寒论
29 篇
和解剂
29 篇
往来寒热
27 篇
少阳
22 篇
《伤寒杂病论》
18 篇
和解少阳
16 篇
伤寒
16 篇
沙门氏杆菌病
16 篇
胸胁苦满
16 篇
柴胡
14 篇
太阳病
13 篇
辛凉解表药
13 篇
少阳经
机构
11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9 篇
江西中医学院
5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
5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
4 篇
甘肃中医学院
4 篇
山东省诸城市精神...
3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
3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3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3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
3 篇
福建中医学院
3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3 篇
河北中医学院
2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
2 篇
江西中医药大学
2 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 篇
河南中医药大学
2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
2 篇
山西中医学院
2 篇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
作者
5 篇
丹江
4 篇
丁树栋
3 篇
杨卓寅
3 篇
万友生
3 篇
冯世纶
3 篇
肖相如
2 篇
陈伯涛
2 篇
李桂玲
2 篇
花宝金
2 篇
赵虎
2 篇
鲍艳举
2 篇
张卫
2 篇
王洪图
2 篇
吴谦
2 篇
伍炳彩
2 篇
姚廷周
2 篇
秦姿凡
2 篇
武冰
2 篇
马文辉
2 篇
王付
语言
25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
"主题词=半表半里"
共
25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详细
简洁
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相关度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半表半里
及少阳病探析
收藏
分享
引用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 第1期21卷 176-179页
作者:
刘振航
陈扬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杭州310053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重症医学二科
浙江杭州311122
《伤寒论》未提出“
半表半里
”的概念,此概念系后世注家注解时提出。
半表半里
不是人体中的一个层次,亦非某具体部位、某些脏腑。少阳病、厥阴病应为“
半
病”,
表
现为
半
表
里、
半
寒热、
半
虚实,治疗上应用“和法”,即
表
里双解、寒热并用、...
详细信息
《伤寒论》未提出“半表半里”的概念,此概念系后世注家注解时提出。半表半里不是人体中的一个层次,亦非某具体部位、某些脏腑。少阳病、厥阴病应为“半病”,表现为半表里、半寒热、半虚实,治疗上应用“和法”,即表里双解、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少阳病证包含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证为少阳本病,最能代表少阳病证的特点。对少阳病方剂的应用,不应止步于“方证相应”,而应紧扣半表里、半寒热、半虚实之“半病”概念。
关键词:
半表半里
半
在里
半
在外
柴胡证
少阳病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基于“
半表半里
”论述“透热转气”与“和解少阳”的异曲同工之妙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 第12期27卷 1871-1874页
作者:
代思雨
宋丹
宋纯东
张博
丁樱
河南中医药大学
郑州450046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450000
通过对温病与伤寒两个辨证论治体系中营分证与少阳证的重要治疗原则“透热转气”与“和解少阳”的内容进行研究,分别从营分与少阳的病位、功能、症状方面及“透热转气”与“和解少阳”的来源、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伤寒与温病体系有关
半
表
...
详细信息
通过对温病与伤寒两个辨证论治体系中营分证与少阳证的重要治疗原则“透热转气”与“和解少阳”的内容进行研究,分别从营分与少阳的病位、功能、症状方面及“透热转气”与“和解少阳”的来源、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伤寒与温病体系有关半表半里证治法思想的异同。病位方面,太阳属表,阳明属里,少阳于阳明与太阳之间,属半表半里,营分则有属表之“营”(气)与属里之“营”(血)之分,且根据“膜原”定位及“皮脉肉筋骨”的层次论,脉处皮里肉外夹层之中,营行脉中,属半表半里;功能方面,少阳为阴阳之枢,营分为气血之枢且均为气机升降之枢,关联人体表里阴阳,属半表半里;症状方面,太阳表寒,阳明里热,少阳寒热往来,属半表半里,营分有营卫不和表虚汗出的桂枝汤证,又有身热夜甚、斑疹隐隐的清营汤证,属半表半里;治疗方面“透热转气”与“和解少阳”前者主“透”,后者主“和”,但两法皆立足于调理气机升降出入,以使病邪分消外达,邪祛正安。
关键词:
半表半里
透热转气
和解
少阳
营分
气机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论“
半表半里
”的意义改换与应用范围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 第8期27卷 1208-1209,1215页
作者:
孙寅翔
石强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330025
“
半表半里
”一说在始创者成无己著作中的原意为“必有
表
复有里”“
半
在里
半
在外”的省文,意为疾病同时侵犯人体
表
里2个层次。而在其著作中的其他地方则改换为
表
示疾病(大多为少阳病)侵犯人体的单一层次(部位),其后至今大多数人谈到“...
详细信息
“半表半里”一说在始创者成无己著作中的原意为“必有表复有里”“半在里半在外”的省文,意为疾病同时侵犯人体表里2个层次。而在其著作中的其他地方则改换为表示疾病(大多为少阳病)侵犯人体的单一层次(部位),其后至今大多数人谈到“半表半里”的意思一般均为后者。这样的意义改换有违张仲景本义,易造成概念混乱且不利于指导临床用药,故当代多有《伤寒论》研究者对其提出质疑。并认为半表半里作为专业术语,突出少阳病在临床中多为表证、里证相兼,半表半里用于描述少阳三焦腑在人体中居于体表组织之里、其他脏腑之外的解剖部位,这样少阳病相关理论的严谨性更为凸显,少阳病诊疗更准确、规范,从而提高疗效。
关键词:
半表半里
意义改换
应用范围
三焦腑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从“小柴胡汤”与“达原饮”治疗发热窥探
半表半里
之衍变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 第1期25卷 28-29,33页
作者:
陈佩文
谭颖颖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陕西咸阳712046
笔者通过查阅各家文献对"小柴胡汤"与"达原饮"的论述,关注到"
半
在里
半
在
表
也"与"膜原"两种概念与两方药密切相关。前辈医家在面对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对此两者也具有不同的解说,同时阐述了"小柴胡汤"与"达原饮"在治疗相似症状"发热"时的...
详细信息
笔者通过查阅各家文献对"小柴胡汤"与"达原饮"的论述,关注到"半在里半在表也"与"膜原"两种概念与两方药密切相关。前辈医家在面对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对此两者也具有不同的解说,同时阐述了"小柴胡汤"与"达原饮"在治疗相似症状"发热"时的具体用法。笔者认识到各医家因病情不同,对"半表半里"之"功能"与"部位"的重视各有不同,因此延展探讨中医术语"半表半里"的来源与衍变。本文认为不论小柴胡汤的半表半里还是达原饮的半表半里,都指症状病机传变的一种状态,而与部位关系甚少,在学习时应当严明医理,相互参照。
关键词:
半表半里
膜原
小柴胡汤
达原饮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
半表半里
”“少阳”与“膜原”探析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 第4期25卷 431-432,461页
作者:
丁斗
董小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成都610075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
贵州遵义563006
后世医家对"
半表半里
"主要有3种阐述,以八纲辨证解释,
半表半里
在
表
之内、里之外的病位;以经络的循行流注解释,
半表半里
为少阳经出
表
入里的门户;以温病的特定病位解释,
半表半里
又等同于膜原。无论是少阳病还是膜原证,皆可谓之
半表半里
证...
详细信息
后世医家对"半表半里"主要有3种阐述,以八纲辨证解释,半表半里在表之内、里之外的病位;以经络的循行流注解释,半表半里为少阳经出表入里的门户;以温病的特定病位解释,半表半里又等同于膜原。无论是少阳病还是膜原证,皆可谓之半表半里证。虽少阳病和膜原证在热型、证候特点、治则上均有相似之处,但少阳病注重调达枢机,以柴胡汤为代表方,膜原证则重于透达膜原、疏利化浊,以达原饮为代表方。客观探析半表半里与少阳、膜原之间的关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半表半里
少阳
膜原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从八纲辨证角度探讨经方
半表半里
实质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年 第12期34卷 5605-5608页
作者:
马家驹
冯世纶
李乐愚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
中山52840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100010
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100029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内分泌科
中山528400
半表半里
是经方的重要概念。《伤寒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八纲辨证内容,张仲景在
表
里病位基础上,加入
半表半里
病位,形成了
表
、里、
半表半里
3个病位,3个病位皆有阴证、阳证,从而形成了三阴三阳的六经辨证。结合《伤寒论》条文,可以发现
半
表
...
详细信息
半表半里是经方的重要概念。《伤寒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八纲辨证内容,张仲景在表里病位基础上,加入半表半里病位,形成了表、里、半表半里3个病位,3个病位皆有阴证、阳证,从而形成了三阴三阳的六经辨证。结合《伤寒论》条文,可以发现半表半里是客观存在的,并非一半表一半里或半虚半实,其治法为和法,不可汗、不可吐下。从八纲角度来看,半表半里阳证是少阳病,以小柴胡汤为代表,半表半里阴证是厥阴病,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代表。其中厥阴病多存在上热下寒,源自于半表半里病位的特殊性。并结合医案,提出对于半表半里复杂病证,可以采取排除法,即除外表证、里证,即是半表半里证。
关键词:
八纲辨证
六经辨证
半表半里
少阳病
厥阴病
排除法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伤寒论》
半表半里
病位观
收藏
分享
引用
四川中医
2008年 第5期26卷 37-38页
作者:
鲍艳举
花宝金
侯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
北京100053
半表半里
,与
表
、里一样,都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病位概念,是分析归纳诊治疾病的一个基本方法。但张仲景在《伤寒论》原文中并未明确提出"
半表半里
"一词,只有在第148条有"此为
半
在里
半
在外也"一句,以致有人至今认为不存在"
半表半里
"为...
详细信息
半表半里,与表、里一样,都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病位概念,是分析归纳诊治疾病的一个基本方法。但张仲景在《伤寒论》原文中并未明确提出"半表半里"一词,只有在第148条有"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一句,以致有人至今认为不存在"半表半里"为病位概念,认为只不过是《伤寒论》中独有的一个病证名,表现症状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为主。笔者立足于现存文献、《伤寒论》原文和临床实践三方面去探讨,认为半表半里作为一个病位概念,是《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一个重要纲领,是仲景在《伤寒论》所提出,有实在内容,是疾病规律的反应,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很好地指导多种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
伤寒论
半表半里
病位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再论少阳“
半表半里
”
收藏
分享
引用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9年 第1期12卷 17-18页
作者:
李宇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伤寒论》“
半表半里
”证研究
《伤寒论》“半表半里”证研究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赵阳
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伤寒论》作为中医临床的奠基之作,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里程碑意义,历代学者从理论研习、临床应用、实验证实、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伤寒论》展开研究探索。《伤寒论》中以三阴三阳辨病、脉、证并提出治疗方药,后世将这种...
详细信息
《伤寒论》作为中医临床的奠基之作,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里程碑意义,历代学者从理论研习、临床应用、实验证实、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伤寒论》展开研究探索。《伤寒论》中以三阴三阳辨病、脉、证并提出治疗方药,后世将这种辨证简称为“六经辨证”。《伤寒论》六经辨证中蕴含着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等认识疾病的一般纲领。对于病位辨证,除表里外,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半在里半在外”之说,金代成无己在系统研究《伤寒论》的过程中,据此提出了“半表半里”理论。“半表半里”理论发展至今,尚未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历代医家对“半表半里”的认识也有不同见解。因此,系统研究“半表半里”理论,有助于进一步体悟《伤寒论》的辨证精神。通过“半表半里”,也可以为整体、动态把握《伤寒论》方证提供全新视角。一、研究目的研究历代医家对“半表半里”的认识,梳理“半表半里”理论随着历史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运用“半表半里”理论所蕴含的过渡、枢纽含义,研究《伤寒论》中的“半表半里”方证,用动态的、整体的观点认识《伤寒论》六经方证。以小柴胡汤为例,分析“半表半里”理论伴随小柴胡汤及少阳证的研究不断丰富的过程。二、研究方法对“半表半里”理论进行溯源,明确“半表半里”最早提出时的含义。运用《中华医典》数据库,查找历代主流医家对“半表半里”论述,并对其“半表半里”思想进行深入研究。运用“半表半里”理论,结合伤寒各家的论述,探究《伤寒论》中的“半表半里”方证。运用断代研究、文献研究等小柴胡汤进行系统梳理。同时,探索陈明教授对小柴胡汤类方的使用规律,为经方扩大应用提供有益借鉴。三、研究结果基本梳理、归纳出了历代医家对“半表半里”的认识。初步整理出《伤寒论》中16个“半表半里”方证,建立了六经之间与六经内部的方证联系。探索了历代医家对小柴胡汤的不同解读,初步研究了陈明教授临床运用小柴胡汤类方的经验。四、研究结论1、半表半里最早是指伤寒病由太阳向阳明传变过程中,表证未罢,邪气传里,里未作实的状态,半表半里体现着“过渡”之意。半表半里在后来发展过程中既可以指表里之间、非表非里,也可以指既表又里、表里同病。2、半表半里病位上一是指少阳经腑,包括手足少阳经以及胆腑与三焦;二是指膜原,包括广义的人体膜系统以及狭义的肠胃外脂膜;三是指胸胁部位;四是笼统的指躯壳之里、脏腑之外的广大区域。3、明代之后,少阳证为半表半里证的代表。少阳既可视作三阳之半表半里,又可视作六经间半表半里,少阳主枢机与少阳主半表半里含义基本一致。4、半表半里证起着沟通一组表里方证的作用,“半表半里”体现中医整体思维与恒动观点。5、《伤寒论》中有太阳半表半里证——大青龙汤证。方证表里递进关系: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麻杏甘石汤证。阳明半表半里证——栀子厚朴汤证。方证表里递进关系:栀子豉汤证→栀子厚朴汤证→小承气汤证。少阴半表半里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方证表里递进关系: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四逆汤证。太阳与阳明间半表半里证——麻杏甘石汤证、葛根汤证。方证表里递进关系:大青龙汤证→麻杏甘石汤证→白虎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葛根芩连汤证。太阳与少阳间半表半里证——柴胡桂枝汤证。方证表里递进关系:桂枝汤证→柴胡桂枝汤证→小柴胡汤证。太阳与太阴间半表半里证——桂枝人参汤证。方证表里递进关系:桂枝汤证→桂枝人参汤证→理中丸证。太阳与少阴间半表半里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方证表里递进关系:桂枝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四逆汤证;桂枝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甘草汤证;桂枝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真武汤证。阳明与太阴间半表半里证——半夏泻心汤证。方证表里递进关系: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证→理中丸证。阳明与少阴间半表半里证——附子泻心汤证。方证表里递进关系: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四逆汤证。阳明与厥阴间半表半里证——葛根芩连汤证。方证表里递进关系:葛根汤证→葛根芩连汤证→白头翁汤证。少阳与阳明间半表半里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方证表里递进关系: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小承气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调胃承气汤证。少阳与太阴间半表半里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方证表里递进关系: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理中丸证。太阴与少阴间半表半里证——四逆汤证。方证表里递进关系:甘草干姜汤证→四逆汤证→干姜附子汤证;理中丸证→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证。6、小柴胡汤最早是作为解表清里、表里同治之方,用于伤寒五六日,太阳病向阳明病过渡,表有寒、里有热的时期,这个阶段也被成为“半表半里”。随着药物归经在金元时期的成熟,“柴胡少阳”的观点被学界认同。同时,“错简重订派”在明清兴起,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得小柴胡汤在元明之后逐渐被列于少阳病篇解读,并被视为少阳病的主方。半表半里从“表里同病
关键词:
半表半里
动态过渡
六经方证
伤寒论
小柴胡汤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少阳病证不同于
半表半里
证
收藏
分享
引用
河南中医
1992年 第2期12卷 63-64页
作者:
王付
杜作栋
青海医学院中医系
810000
河南省济源市卫生局
454650
评判少阳病部位,大都以'少阳为枢'为据,认为'少阳居于太阳阳明之间,因病邪既不在太阳之
表
,又未达于阳明之里,故少阳病亦称
半表半里
之证'。
表
面看来,颇有理致,实则不然。特陈管见如下,不当之处,望同道指正。1 少阳主枢与
半表半里
《素问...
详细信息
评判少阳病部位,大都以'少阳为枢'为据,认为'少阳居于太阳阳明之间,因病邪既不在太阳之表,又未达于阳明之里,故少阳病亦称半表半里之证'。表面看来,颇有理致,实则不然。特陈管见如下,不当之处,望同道指正。1 少阳主枢与半表半里《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其中'少阳为枢'之'枢'字的真正含义及归旨是什么?
关键词:
少阳病
半表半里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没有更多数据了...
下一页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共26页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跳转到
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合并检索
0
隐藏
清空
合并搜索
回到顶部
执行限定条件
内容:
评分:
请选择保存的检索档案:
新增检索档案
确定
取消
请选择收藏分类:
新增自定义分类
确定
取消
订阅名称:
通借通还
温馨提示:
图书名称:
借书校区:
取书校区:
手机号码:
邮箱地址:
一卡通帐号:
电话和邮箱必须正确填写,我们会与您联系确认。
联 系 人:
所在院系:
联系邮箱:
联系电话: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