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27 篇 期刊文献
  • 24 篇 会议
  • 3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25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95 篇 医学
    • 179 篇 中医学
    • 83 篇 中西医结合
    • 4 篇 临床医学
    • 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5 篇 农学
    • 5 篇 兽医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254 篇 半表半里
  • 87 篇 表里
  • 82 篇 小柴胡汤
  • 53 篇 《伤寒论》
  • 53 篇 少阳病
  • 41 篇 六经辨证
  • 40 篇 寒热往来
  • 39 篇 伤寒论
  • 29 篇 和解剂
  • 29 篇 往来寒热
  • 27 篇 少阳
  • 22 篇 《伤寒杂病论》
  • 18 篇 和解少阳
  • 16 篇 伤寒
  • 16 篇 沙门氏杆菌病
  • 16 篇 胸胁苦满
  • 16 篇 柴胡
  • 14 篇 太阳病
  • 13 篇 辛凉解表药
  • 13 篇 少阳经

机构

  • 11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9 篇 江西中医学院
  • 5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
  • 5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
  • 4 篇 甘肃中医学院
  • 4 篇 山东省诸城市精神...
  • 3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
  • 3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3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 3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
  • 3 篇 福建中医学院
  • 3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3 篇 河北中医学院
  • 2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
  • 2 篇 江西中医药大学
  • 2 篇 福建中医药大学
  • 2 篇 河南中医药大学
  • 2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
  • 2 篇 山西中医学院
  • 2 篇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

作者

  • 5 篇 丹江
  • 4 篇 丁树栋
  • 3 篇 杨卓寅
  • 3 篇 万友生
  • 3 篇 冯世纶
  • 3 篇 肖相如
  • 2 篇 陈伯涛
  • 2 篇 李桂玲
  • 2 篇 花宝金
  • 2 篇 赵虎
  • 2 篇 鲍艳举
  • 2 篇 张卫
  • 2 篇 王洪图
  • 2 篇 吴谦
  • 2 篇 伍炳彩
  • 2 篇 姚廷周
  • 2 篇 秦姿凡
  • 2 篇 武冰
  • 2 篇 马文辉
  • 2 篇 王付

语言

  • 25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半表半里"
25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半表半里及少阳病探析
收藏 引用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 第1期21卷 176-179页
作者: 刘振航 陈扬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杭州310053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重症医学二科 浙江杭州311122
《伤寒论》未提出“半表半里”的概念,此概念系后世注家注解时提出。半表半里不是人体中的一个层次,亦非某具体部位、某些脏腑。少阳病、厥阴病应为“病”,现为里、寒热、虚实,治疗上应用“和法”,即里双解、寒热并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基于“半表半里”论述“透热转气”与“和解少阳”的异曲同工之妙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 第12期27卷 1871-1874页
作者: 代思雨 宋丹 宋纯东 张博 丁樱 河南中医药大学 郑州450046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450000
通过对温病与伤寒两个辨证论治体系中营分证与少阳证的重要治疗原则“透热转气”与“和解少阳”的内容进行研究,分别从营分与少阳的病位、功能、症状方面及“透热转气”与“和解少阳”的来源、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伤寒与温病体系有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半表半里”的意义改换与应用范围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 第8期27卷 1208-1209,1215页
作者: 孙寅翔 石强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330025
半表半里”一说在始创者成无己著作中的原意为“必有复有里”“在里在外”的省文,意为疾病同时侵犯人体里2个层次。而在其著作中的其他地方则改换为示疾病(大多为少阳病)侵犯人体的单一层次(部位),其后至今大多数人谈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小柴胡汤”与“达原饮”治疗发热窥探半表半里之衍变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 第1期25卷 28-29,33页
作者: 陈佩文 谭颖颖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陕西咸阳712046
笔者通过查阅各家文献对"小柴胡汤"与"达原饮"的论述,关注到"在里也"与"膜原"两种概念与两方药密切相关。前辈医家在面对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对此两者也具有不同的解说,同时阐述了"小柴胡汤"与"达原饮"在治疗相似症状"发热"时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半表半里”“少阳”与“膜原”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 第4期25卷 431-432,461页
作者: 丁斗 董小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成都610075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 贵州遵义563006
后世医家对"半表半里"主要有3种阐述,以八纲辨证解释,半表半里之内、里之外的病位;以经络的循行流注解释,半表半里为少阳经出入里的门户;以温病的特定病位解释,半表半里又等同于膜原。无论是少阳病还是膜原证,皆可谓之半表半里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八纲辨证角度探讨经方半表半里实质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年 第12期34卷 5605-5608页
作者: 马家驹 冯世纶 李乐愚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 中山52840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100010 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100029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内分泌科 中山528400
半表半里是经方的重要概念。《伤寒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八纲辨证内容,张仲景在里病位基础上,加入半表半里病位,形成了、里、半表半里3个病位,3个病位皆有阴证、阳证,从而形成了三阴三阳的六经辨证。结合《伤寒论》条文,可以发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伤寒论》半表半里病位观
收藏 引用
四川中医 2008年 第5期26卷 37-38页
作者: 鲍艳举 花宝金 侯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 北京100053
半表半里,与、里一样,都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病位概念,是分析归纳诊治疾病的一个基本方法。但张仲景在《伤寒论》原文中并未明确提出"半表半里"一词,只有在第148条有"此为在里在外也"一句,以致有人至今认为不存在"半表半里"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再论少阳“半表半里
收藏 引用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9年 第1期12卷 17-18页
作者: 李宇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伤寒论》“半表半里”证研究
《伤寒论》“半表半里”证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赵阳 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伤寒论》作为中医临床的奠基之作,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里程碑意义,历代学者从理论研习、临床应用、实验证实、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伤寒论》展开研究探索。《伤寒论》中以三阴三阳辨病、脉、证并提出治疗方药,后世将这种...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少阳病证不同于半表半里
收藏 引用
河南中医 1992年 第2期12卷 63-64页
作者: 王付 杜作栋 青海医学院中医系 810000 河南省济源市卫生局 454650
评判少阳病部位,大都以'少阳为枢'为据,认为'少阳居于太阳阳明之间,因病邪既不在太阳之,又未达于阳明之里,故少阳病亦称半表半里之证'。面看来,颇有理致,实则不然。特陈管见如下,不当之处,望同道指正。1 少阳主枢与半表半里《素问...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