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1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3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 篇 历史学
    • 14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6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农学
  • 2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工学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主题

  • 31 篇 区田法
  • 7 篇 《齐民要术》
  • 6 篇 代田法
  • 4 篇 农业
  • 4 篇 区种法
  • 4 篇 农书
  • 3 篇 《农政全书》
  • 3 篇 农学家
  • 3 篇 耕作学
  • 3 篇 农作物
  • 3 篇 古代农业
  • 3 篇 耕作方法
  • 3 篇 农业生产
  • 2 篇 公文帖
  • 2 篇 还官田
  • 2 篇 汉代
  • 2 篇 没官田
  • 2 篇 石声汉
  • 2 篇 袁文
  • 2 篇 第一位

机构

  • 2 篇 郑州师范学院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
  • 1 篇 淮北师范大学
  • 1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 篇 陕西西安教育学院
  • 1 篇 南京农业大学
  • 1 篇 吉林师范大学
  • 1 篇 北京市文物局
  • 1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
  • 1 篇 陕西省水利水保厅
  •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1 篇 西北农业大学

作者

  • 2 篇 夏玉润
  • 2 篇 刘远方
  • 2 篇 吴庭美
  • 1 篇 化振红
  • 1 篇 冯风
  • 1 篇 刘毓瑔
  • 1 篇 周峰
  • 1 篇 万国鼎
  • 1 篇 谭黎明
  • 1 篇 卜风贤
  • 1 篇 范楚玉
  • 1 篇 刘玉琪
  • 1 篇 郭文韬
  • 1 篇 张凤洲
  • 1 篇 田世英
  • 1 篇 陈正奇
  • 1 篇 肖希
  • 1 篇 谷为进
  • 1 篇 刘长允
  • 1 篇 韩梅

语言

  • 3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区田法"
3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清代区田法的技术形态、经济效益及地方治理
收藏 引用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3年 第1期42卷 75-88页
作者: 刘爽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南京210018
通过溯源区田法的技术形态及其来源,可以发现传统农业经济史中的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与汉代原始区田法相比,经清代士人变通后的形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可操作性,其间管理方在深耕、浅作、稀种、熟粪等环节更加细化成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区田法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史 1984年 第2期 21-30页
作者: 刘驰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区田法是西汉后期出现的一种耕作,在我国历代主要农书中均有记述。我国近代经济史、农史方面的许多著作中都以肯定的态度来介绍,说是汉代农业技术发展中的一大进步,似已成定论。国外的一些经济史学家虽有一些不同见解,但未引起国内研...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袁文新与区田法
收藏 引用
明史研究 1997年 第1期 54-60+36页
作者: 吴庭美 夏玉润 不详
袁文新是万历末年的凤阳县令,他为了挽救帝乡的衰落,从儒家的民本思想出发,为民请愿,垦荒救灾,匡正时弊,厉行新——区田法。一、调查民情,制定新万历四十七年(1619),是凤阳历史上灾难最深重的年代之一。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袁文新与区田法
收藏 引用
明史研究 1997年 54-60+36页
作者: 吴庭美 夏玉润
袁文新是万历末年的凤阳县令,他为了挽救帝乡的衰落,从儒家的民本思想出发,为民请愿,垦荒救灾,匡正时弊,厉行新——区田法。一、调查民情,制定新万历四十七年(1619),是凤阳历史上灾难最深重的年代之一。据县志记载:是年,大旱,无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代的代区田法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 1988年 第2期 36-39页
作者: 范楚玉
区田法,先后出现于西汉,是我国汉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它们的推广实行,充分表明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中心思想——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智慧和经验向土地索取粮食的光辉业绩。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也论“亩收百斛”——的增产原因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史 1989年 第4期8卷 15-22页
作者: 陈正奇 陕西西安教育学院
又称区田法,是我国西汉成帝时期杰出的农学家氾胜之发明的一种旱地耕作,它代表了秦汉时期农业耕作技术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农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亩收百斛”的高产指标吸引着古往今来的许多专家、学者多方探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重评西汉时期代的用地技术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史 2010年 第4期29卷 20-27页
作者: 卜风贤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710062
西汉时期的代带有显著农业技术推广性质,过去学界给予代较高评价,从农业技术和土地利用技术方面考察,似有修正必要。代精耕而不细作,细作而不精耕,都有显著的技术缺陷。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推行代旨在拓荒垦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于《氾胜之书》“积穰于沟间”的释读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史 2017年 第5期36卷 57-66页
作者: 熊帝兵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安徽淮北235000
《氾胜之书》"区田法"中有"积穰于沟间"语,石声汉对"穰"字存疑,推测其可能作肥料用;万国鼎和缪启愉认为"穰"与生产相矛盾,系"壤"字之误。区田法并非大农业生产的常规方,而是干旱地遇到旱灾时的特殊生产设计,或隙地利用技术,...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传统农业与小农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 1989年 第3期21卷 64-71页
作者: 樊树志
西方学者把引进近代化科技手段(如机械动力、化肥)之前的农业,称为传统农业。按照这种标准,近几十年以前的中国农业,可以统称为传统农业。在传统农业时代,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个体农民被人们称为小农,他们的经济型式便是小农经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明清陕西农书及其农学成就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史 1990年 第4期 59-64页
作者: 冯风 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
明清时期,古老农陕西的农书撰著在陕西及中国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地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学术文化的发展变化为背景,论述了明清陕西农书的种类、内容、特点及繁盛原因;并从农学思想、耕作栽培、地下水资源开发、农业机械...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