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2 篇 文学
    • 3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3 篇 法学
    • 3 篇 社会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45 篇 北京口语
  • 7 篇 北京话
  • 4 篇 老舍
  • 3 篇 语言学
  • 3 篇 语言
  • 3 篇 语言艺术
  • 3 篇 普通话
  • 3 篇 去声
  • 3 篇 推广普通话
  • 3 篇 语言风格
  • 2 篇 阴平
  • 2 篇 哲学社会科学
  • 2 篇 abb式形容词
  • 2 篇 出现频率
  • 2 篇 近代汉语
  • 2 篇 变调
  • 2 篇 规律
  • 2 篇 带宾语
  • 2 篇 语言教学研究
  • 2 篇 《骆驼祥子》

机构

  • 4 篇 北京语言大学
  • 1 篇 贵阳市19中
  • 1 篇 日本国北陆大学
  • 1 篇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1 篇 浙江宁波电大奉化...
  • 1 篇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
  • 1 篇 佳木斯大学
  • 1 篇 苏州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
  • 1 篇 张家口广播电视大...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
  • 1 篇 兰州大学
  • 1 篇 甘肃教育学院
  • 1 篇 江苏徐州师范学院
  • 1 篇 北京语言学院
  • 1 篇 北京联合大学
  • 1 篇 东北师大古籍所
  • 1 篇 淄博学院
  • 1 篇 上海大学

作者

  • 3 篇 俞敏
  • 2 篇 平山久雄
  • 2 篇 金汕
  • 1 篇 乐耀
  • 1 篇 宋玉柱
  • 1 篇 李明
  • 1 篇 阮桂华
  • 1 篇 尚今
  • 1 篇 吴慧颖
  • 1 篇 张淑敏
  • 1 篇 周晨萌
  • 1 篇 端木东舸
  • 1 篇 王银
  • 1 篇 禹延
  • 1 篇 崔山佳
  • 1 篇 谢晓安
  • 1 篇 萧映
  • 1 篇 鲁志杰
  • 1 篇 阎红生
  • 1 篇 彭云帆

语言

  • 4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北京口语"
45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说“老”
收藏 引用
语文月刊 2001年 第7期 22-23页
作者: 李玄玉
带"老"的词语存在着模糊义。例如"老人"这一词。有人说;"40岁的觉得30岁的人年轻,50岁的人觉得40岁的人还小,60岁的人觉得50岁的人风华正茂,80岁的人觉得70岁的人不算老。"模糊词语的意义是模糊的。模糊义没有明确外延,是不能精密划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老舍与舒乙京味之比较
收藏 引用
职大学报 2000年 第1期 52-55页
作者: 胡光璐 淄博学院 255039
老舍与舒乙是一家人,都是作家,都是北京人,他们的作品都有“京味儿”;但由于他们生活的社会不同,经历不同,个性不同,他们的“京味儿”在取材、在对北京文化的揭示、在北京口语的运用等方面又存在着差异。本文着重论述这些异同。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一(yī)月”和“一(yí)月”
收藏 引用
语文知识 1996年 第8期 35-36页
作者: 张双亭
我们知道,有些音节的声调因受相邻音节的影响而发生变调的现普通话中,“一”的变调是有一定规律的,其中当他在去声前面时变为阳平,例如“一样、一道”等。北京话中,“一”在去声前面时其变调的情况基本与普通话一致,例如一劲儿、一气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谈“着呢”及其分辨
收藏 引用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1989年 第1期 34-35页
作者: 宋玉柱
陈建民同志在其所著《汉语口语》一书中有如下一段论述: 北京口语里有个“着呢”,主要放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后面,表示程度,含有夸张的意思。如“路远着呢”,“爷爷伤心着呢”,“北海公园好玩着呢”。《元曲选》、《老乞大谚解》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平凡的话语 不平凡的语言艺术世界——谈老舍的语言风格
收藏 引用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 第4期18卷 5-6页
作者: 阮桂华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 贵州水城553004
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把北京口语大量地引入文学,和其它的20世纪30年代作家一起,开辟了新的白话时代,使得从“五四”前后开始大步发展的现代书面白话文摆脱了初期欧化较重的幼嫩。而他的文字更以新鲜,活泛,出味,幽默的风格著称。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一些北京话语词看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差异
收藏 引用
龙岩学院学报 2021年 第1期39卷 127-128页
作者: 罗美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10002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推行的普通话是以首都的北京话为基础的,即:语音和语法结构以北京话为准;词汇大多是文字上的和北京口语中常使用的。但普通话不全等同于北京话。北京人的一些口头用语不一定都要非北京人当作普通话来学习,如:北京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北京来的“小老师”
收藏 引用
初中生辅导 2002年 第19期 17-18页
作者: 王银 贵阳市19中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北京话不是'闹着玩儿'的
收藏 引用
北京纪事 2019年 第10期 90-94页
作者: 端木东舸
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了一阵'北京话'风潮.'燕么虎儿''固涌''胸柿炒蛋'等等打着'北京'标签的词汇,被逐个儿拿出来捋了一遍,换来了不少笑声.不过这些仅仅是北京口语、土话的冰山一角,大部分还依旧散落民间.别说你是外国人、外地人,就连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双不朗儿”探源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1992年 第2期 279-279页
作者: 吕朋林 东北师大古籍所
在东北口语中,“孪生子”一词一般说成“一对双儿(去声)”,比较文一点儿的说法是“双生子”;还有一种较土的说法,叫“双(去声)不朗儿”。“双不朗儿”起源于汉代的方言词“抱(女勉)”。扬雄《方言》卷二:“抱(女勉),耦也。”《说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介词“给”可以引进受事成分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1995年 第1期 48-48页
作者: 朱景松 苏州大学中文系 215006
北京口语中,介词"给"的用法比较复杂,除了引进交付或传递的对象外,还可以用来引进动作受益或受害的对象,引进动作的施事等成分,相当于"为、替、披、朝、向、对"。在这些用法之外,现在还可以见到"给"引进动作的受事成分的用例。下列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