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2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 篇 文学
    • 1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法学
    • 3 篇 社会学
  • 3 篇 艺术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22 篇 化俗为雅
  • 3 篇 以俗为雅
  • 3 篇 作品
  • 2 篇 褒雅贬俗
  • 2 篇 戏曲语言
  • 2 篇 语言
  • 2 篇 口语
  • 2 篇 境界
  • 2 篇 化艳为雅
  • 2 篇 唐宋词
  • 2 篇 俗词
  • 2 篇 朱自清
  • 2 篇 尚雅卑俗
  • 1 篇 郁达夫
  • 1 篇 文艺美学思想
  • 1 篇 《项脊轩志》
  • 1 篇 感情色彩
  • 1 篇 茅盾
  • 1 篇 汪曾祺
  • 1 篇 自立精神

机构

  • 2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1 篇 广西财经学院
  • 1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1 篇 广东信宜松香厂
  • 1 篇 武汉晴川学院
  • 1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南京市文化局
  • 1 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 篇 湖北大学
  • 1 篇 南通大学

作者

  • 3 篇 李天道
  • 1 篇 王瑾
  • 1 篇 许自强
  • 1 篇 林继中
  • 1 篇 钟茜
  • 1 篇 刘怀堂
  • 1 篇 李定广
  • 1 篇 张娟
  • 1 篇 江娇
  • 1 篇 陈贻琳
  • 1 篇 宋连生
  • 1 篇 宁源声
  • 1 篇 罗积勇
  • 1 篇 吴秀亮
  • 1 篇 何秋瑛
  • 1 篇 陈学祖
  • 1 篇 吕嘉健
  • 1 篇 吕智敏
  • 1 篇 王一川
  • 1 篇 李伯齐

语言

  • 21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化俗为雅"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化俗为雅的艺术魅力——以郁达夫、茅盾及巴金小说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学 2010年 第5期 172-175页
作者: 吴秀亮 南京市文 副研究员210018
本文以郁达夫、茅盾、巴金的小说创作例,认"五四"文高潮过后,鲁迅式纯粹的写作事实上已很难做到。写作者须顾及以青年主的读者圈的阅读反应,用读者关注的恋爱小说等叙述套式,但作者又不被套式所约束,于不经意间超越""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化俗为雅的艺术风格——五论“京味小说”的艺术特征
收藏 引用
北京社会科学 1993年 第3期 108-120页
作者: 吕智敏
京味小说艺术对象的地域、主体视角的文、表现民族传统小说叙述方式开放性结构的艺术形式以及文学语言的方言口语等特征,使其呈现出一种鲜明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集中体现了京味小说的审美风貌,从而成这类作品总体艺术特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曲贵口语 化俗为雅——戏曲语言文学性漫谈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 1992年 第1期8卷 9-15页
作者: 苏位东
一、新感触引出的老问题 参加过一些戏曲剧本修改加工的讨论会,往往遇到一种较普遍的情况:许多剧本选材很有新意、富有时代精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基础不错,有挖头,有希望”,于是,帮助“诊断”的专家、同行,就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再谈“京味小说派”──兼评《化俗为雅的艺术─京味小说特征论》
收藏 引用
北京社会科学 1995年 第2期 52-58页
作者: 许自强
再谈“京味小说派”──兼评《化俗为雅的艺术─京味小说特征论》许自强如今,“京味小说”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已成了蔚可观的群体。不仅如此,带有浓郁“京味”的其它文艺,如京味散文,京味小品、京味歌曲、京味话剧、京味电影...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轻巧尖新、化俗为雅——李清照词的审美特质及其成因初探
收藏 引用
沧桑 2009年 第5期 228-229页
作者: 何秋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小教大专部
李清照词的审美特质在于其创意构思的轻巧尖新,诗歌语言的化俗为雅。其审美艺术成就无不与其深厚的家学渊源、自身天才的感受力与卓越的文字驾驭能力以及词学理论主张有关。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刘勰论的美学意义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2期44卷 110-115页
作者: 李天道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成都610068
在中国文艺美学发展史上,刘勰是将审美范畴,并从理论上进行全面论述的重要人物。他在《文心雕龙》中着重推崇尚的审美观念,从比较和变中看待文学审美现象,标举“圣文之丽”,强调文艺创作必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语言神话的终结——王朔作品中的调侃及其美学功能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 1999年 第3期 110-115页
作者: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王朔神话”可以理解一种语言的神话,其具体表现是调侃的运用。调侃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根本上是一种生存状态,是主人公们独特生存状态的基本标志。调侃的主要美学功能是以,体现出狂欢、消解和整合等效果。但当调侃成竞相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艺术的——“月色能移世界”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1993年 第2期 44-50页
作者: 吕嘉健
三义 明朝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记》有“月色能移世界”一则: 邵茂齐有言:“天上月色能移世界。”果然,故夫山石泉涧。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朱自清一元的语言艺术初探
收藏 引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 第2期16卷 31-34,30页
作者: 宋连生
文艺作品向来有之分.文学与文学是两种不同文路的作品.然而,熟谙风土民情及群众语言、博通古今中外多种文学形式的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一九四七年评论陈独秀和胡适之的作品时指出:“他们将一元,而注重在‘明白’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新词时语入诗词之途径研究
修辞研究
收藏 引用
修辞研究 2023年 第2期 2-8页
作者: 罗积勇 武汉晴川学院传媒艺术学院
当我们创作中华诗词时,如何运用新词时语同时又能维持整首诗的典风格?本文以湖北省诗词学会九头鸟诗阵中部分作者的诗词作品例,归纳出五种方法:第一,我们可以采用正对或反对;第二,我们可以将新词时语放在韵脚并且使它增添意...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